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五六十年代,一户农民一年能挣多少钱?

2024-3-5 1:49:31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五十年代前期开始,中国农村就开始慢慢地走向合作化,从初级社到中级社,再到高级社,1958年最后成立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集体化的生产,让许多原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比如分配问题,原来单干时自负盈亏,挣多少亏多少自己清楚,但集体化后这些情况就不再由单个的农民自己掌握了,而要看全社的收支情况才能知道自己的收入。
为了让农民清楚自己在集体化中的账目问题,一般来说,从合作社时期有些地方就开始给农户发《社员经济往来手册》,把农民与社(以后是生产队)的经济往来,收入、支出、粮食领取、谷物分配等等账目都一一记录在这个册子中,让农民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所了解。到人民公社时期,全国各地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方式来记录。
一些教科书上对这种记录方法的描述是:社员经济往来手册,是记载农业社与社员之间发生经济上往来事项的一种订本式的凭证,这种手册要发给每人或每户一本。社员从手册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自己和合作社之间在经济往来上的全面情况,便于随时进行核对。
这种《社员经济往来手册》现在还存留的比较多,笔者搜集到一册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的一册,上面有两年的经济往来账目,这个叫宋占玉的农民在1959年全年共收入180.94元,扣除一年内在生产队所预支的钱款、分配的粮食等其他项目外,一年领取现金41.33元。这是一个普通农户一年的现金收入。
以下是农民宋占玉1959年经济来往的记录:
以下是农民宋占玉1960年经济来往的记录:
当然,这个数目在当时的农村不算低,我记得以前曾经听说过,在那个年代很多农民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扣除了各项开支后及口粮外,往往还欠生产队的钱,而笔者也曾写过一个案例,江西南康县钟长娣家年终分成时还反欠生产队钱款。
《社员经济来往书册》真实地记录了计划经济时代农民收支的情况,或许,在集体化生产下,在那个时代,个人的辛勤劳动并不能让农民富裕起来,在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下,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才发挥出来,社员对自己的经济有了把控,农业发展了起来,农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裕了起来。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