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效应”:人人都是一只青蛙吗?
2024-3-5 0:25:17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井底之蛙”,这是多数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成语。它出自《庄子·秋水》:
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这段文字,讲述了一个寓言式的故事: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小的一块天,在一个狭小的坏境里自得其乐。
后来人们便以此讽喻人的见识短浅,思维狭窄。
大多数人的思维与境界,都摆脱不了长期所处环境的深刻影响。因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依赖于客观世界的映射。
见多才能识广,坐在井底只能“坐井观天”。
2、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一直没有离开故乡,从未放弃种田这一古老的生存方式,后来当上了村里的“干部”。同学养育出了一个聪慧、漂亮的女儿,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
女儿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去一线城市打拼,至少可以留在省会,但同学要死要活地将女儿拽了回来,在本地镇上谋了一份工作。女儿痛苦至极,但为了孝顺父母,只好忍耐。
原来,同学早就为女儿说好了一门亲事,男方是本镇的一个小学教师,重要的是,男方的父亲是镇里的副镇长,而且传说即将要当镇长,同学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婚姻,女儿能当镇长的儿媳,不错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有吃有喝,享福了!
大学生女儿知道真相后,曾离家出走,但不久还是无声无息地回来了,等于默许了父母的安排。
不久,女儿就被迫结婚了。天长日久,女儿似乎也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并生了一个女儿,不料,镇长的儿子因强奸、猥亵多名幼女(学生),被捕入狱。同学的女儿,将孩子送到娘家,一气之下远走他乡。
同学的女儿才貌双全,名牌大学毕业,本应该有个美好的前程,却被父母活活断送了,喜剧变成了悲剧。
同学长期生活一隅,无异于“井底之蛙”,他的眼里只有很小的一块天,镇长就是很大的官了,与镇长做亲家,人生就很风光了,他看不到更长远的东西,以致晚年抱恨度日,郁郁寡欢,也断送了本属于自己的幸福。
3、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只要以超然的、理性的眼光,去观察、去分析,就不难发现,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在不同的环境,他的眼界、胸怀与处世为人的修养,就明显的不同。
眼里有多大的天,心里才有多大的格局。
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无法抗拒。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因为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环境,都像一口井,只是或大或小罢了,都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我们的眼界与思维。
往大里说,地球也是一口井,人类也是井底之蛙,我们至今也看不到宇宙有多大,世界有几维,外星人有多高。
人人都是井底之蛙,或许这就是个人或人类的宿命。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呆在井里自得其乐,记住井外有天,天外有天,努力争取成为一只“海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广博的见识和深厚的学养,培育大海一样的情怀,跳出来思考问题,时时敦促自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文史馆研究员,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诗文近千首(篇)。文学之外,喜爱心理学、新媒体写作,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