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苏州市的领导:
请教一个问题,这几年苏州严格执行国家政策,采用了限购、限价等一系列的政策控制房价飞涨,取得了特别好的效果,整个苏州房价持续稳定,为什么常熟市政府在中央政府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背景下,可以独立于政策之外,导致常熟三环的房价仅仅3年间从1万多涨到了3万每平,而且还在继续疯狂,常熟什么时候能出台相关政策响应中央号召。
常熟市便民服务员
“kaixintangguo”网友,您好:根据您反映的情况,经市住建局核查,现答复如下:房价居高不下是个全国性的问题,各地的调控措施不一一相同。自2016年10月以来,我市对商品住宅申报销售价格实行严格管控政策,经价格管理部门严格核算成本确定备案价格,实际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备案价格。同一批次分批销售时,不得提高销售价格;下一批次备案价格不得高于上一批次同类型房屋成交均价。同时,我市合理确定土地供应,通过调节土地供应,出台优先购房、公证摇号选房、购房实名制等调控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炒房,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房地产用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相信,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解决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加上央行升息、提高准备金率、控制信贷投放节奏等措施的采取,房价会逐渐稳定的。感谢您的关注。
不是苏州房价持续稳定{:lol:}是稳中有升
园区半年涨了7000新区5000,中介和房东都开心死了!!!
常熟商品房价10年上涨10倍,开创全国第一,由此常熟市政府财政也大幅上升,这就是刺激消费策略大见成效。随着对外经济形势变差,以后刺激消费策略还要加大力度,房价不可能不上升!
在房产税这个问题上,任何的争论都是多余的。从房价构成的角度来讲。建安费所占比重并不大。通常情况下综合起来也就是三千元左右。而土地出让金和各项税、费,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土地出让金在中国的实质是土地租赁费。这部分费用如果要收税的话,就意味着老百姓既要交租金,又要为租金缴税。听起来是不是很玄幻?据说未来的房产税(可能也叫物业税)会按照当时的评估值为标准收取。这就是说,在建安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土地估值越高税务负担越重。现在有意思了。我是以前一次性交的租金,难道也得按照涨价以后的租金缴税?哪说理去!再有就是,土地不会折旧,但房子会折旧会贬值。结果,老百姓住着越来越破的房子却交着越来越高的税。这样割韭菜合理吗?上述有否道理?
那时候也有人搞开发,但好像不叫开发商,借几本房产证到银行抵押贷款,然后在城里找个单位或者找几家住户一商量,把房子扒了盖个楼房起来,一家还2套,剩下的卖掉;或者到城中村、城郊村给村干部搞到位,然后扒拉块地方就开始盖。盖完卖掉,卖完再盖。这种模式,从90年代初一直玩到2003年,十多年房价无比平稳,刨掉纯粹的通胀因素,基本没涨过!当然,盖房子的也没发大财,也就是挣个辛苦钱和胆大钱,发点小财。
到了2003年,有关方面终于发现了“城市化”的趋势和需求!于是乎,大约2003年开始,发明了土地招拍挂制度。从此以后!谁也别想随便盖房子卖了,土地都是政府的。
从此以后,到2003年,有个说法是土地招拍挂以后,10年时间,房价上涨了10倍!(这个说法有点夸张,其实也就8倍的样子。)
道理很简单,开发商就是养猪卖肉的,本来他边养边卖供求平衡。有关部门突然跑去说,以后我负责养母猪卖猪崽,你只能找我买猪崽,然后拿回去养大了杀猪卖肉!好吧,这样一来,有关部门卖多少猪崽就决定了最终的猪肉供应量,既然猪肉供应量一定,那么养猪卖肉的自然可以共同涨价啊!反正只有这么多猪肉,你爱买不买,这个行业现在也叫垄断行业了!
其实这也不算彻底垄断行业,因为猪肉价钱高了,会有很多人去买猪崽养猪卖肉的。卖猪崽那个虽然打着“为了规范市场”的旗号,实际上还不是为个“钱”字吗?他会不卖?!是的,他真发现这个很有前途的行业!因为他发现卖肉的一涨价,大家都抢着买肉,结果越买越涨、越涨越买,整个和养猪、杀猪、麦肉相关的市场都被带动的繁荣起来,上下游都变得兴兴向荣了!要知道,卖猪崽的可是做大生意的,人家不仅卖猪崽,还负责收整个市场的保护费!猪肉一涨,整个养猪卖肉产业链都发财了,保护费水涨船高,猪崽呢?当然也涨的很厉害哦!
于是,卖猪崽的和卖肉的达成了默契:控制猪崽数量、保持猪肉涨价预期、维护市场繁荣!
看起来好像很牛?但是啊,买肉吃的草民们受不了,叫起来了!这一叫,来了一个调控!人民在叫苦,不调控一下不行啊!
于是说:猪肉这么贵,养猪卖猪肉的太坏了!我们来打击养猪卖肉的,把肉价降下来好不好?
草民沸腾了!大家都说好!
于是陆续出台了各种调控政策打击养猪卖肉犯:一是限制猪崽供应(想养猪发财?);二是加大养猪卖肉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三是增加养猪卖肉税收(有财一起发!);四是限制养猪卖肉贷款(让你养不起、卖不起!);五是限制买肉(让你卖不出去!)
搞反了吧?肉价贵,应该增加猪崽供应、放宽养猪卖肉门槛、减少养猪卖肉税费、支持养猪卖肉才对啊?
问题是,这么奇怪的玩法还真好使!老百姓一看养猪卖肉的“人民公敌”受打击了,个个欢呼雀跃,等待肉价下跌!-有人就蹦出来说:这样搞肉价会涨的!结果老百姓把他骂成了臭狗屎!----这个人叫任志强。好多本来感到疑惑的人一看,吓得鳖气儿不敢吭了!
接下来呢,调控一次,房价就猛涨一次,老百姓再出来叫,一叫调控又来了,周而复始好几次,本来人家卖猪崽的和养猪卖肉的商量的好好的慢慢涨,硬是给半路杀出来的调控折腾成了10年10倍8倍的暴涨!
本来很健康的一个产业,是有关部门进场把它搞成垄断行业,于是乎,房价就涨到今天这个进退无路的地步!本来是火车头的,现在连自己都拖不动了。
6楼太有才啦
还有人天真认为调控限购会导致房价下跌?得好好学习政策了,楼上也已经含蓄地回答了。我关心的则是:1、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现象什么时候能遏制?二手房价格有没有监管?2、现在房屋建筑质量到底如何?一辈子的努力,能不能住得放心?
因为常熟会有机场落地--应该就是董浜附近了
常熟房价确实贵的离谱啊
限购出来以后有效遏制了炒房,那房价还一直上涨的原因不就是刚需吗。。你在限也不能限制人家正常合理的购房需求不是。
离谱的房价即使刚需估计小老百姓也买不起了嘿,都是需换房的(小的换大的、大的换高档的)
6楼太有才啦
哈哈,6楼有才。
商品房,城镇化啥的都是“阴谋”,榨干你口袋里的积蓄,把好的资源都集中房子附近,你想享受?可以,先买房。口袋里没钱了,还欠银行那么多钱,怎么办?只能安心工作赚钱
回复肯定是常熟房价很稳定,控制的很好
寒山闻钟肯定会回复,常熟市政府严格按照中央政策限价,常熟市区房价均在2万以内{:lol:}{:lol:}
卖地这个生意,越做越上瘾。这个生意实在是太牛啦!
话说,这个生意的逻辑是这样的:先在城郊征块地,一亩给农民5万,然后三通一平一亩再花个15万,一共20万。然后转手拍卖了,一亩100万!
这个生意你看咋样?交给你去做,你能把它做亏不?
如果你能想到,那么恭喜你,你具备当国企领导的资质!
因为所有做这个生意的人都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如果你想不到也不要气馁,因为所有到了那个岗位的人最后都做到了!
地方政府卖地的过程中慢慢发现这个生意要想做大必须有足够多的钱征地,问题是政府机关不能贷款啊!那就办个企业贷款吧,于是城投公司横空出世了!
话说好些年前地方上好不容易以“企业改制”为名把国企送给管理层了,这时看到一个必赚无疑的大生意,于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建了这个卖地的国企。
把城投公司送给你,你肯定不会把他做垮。因为这个生意,实在是谁都做不垮的!那么实际上城投公司的经理是不是谁都能来当的呢?不是,城投公司从成立一天起,就是市长、县长、区长的钱袋子。可以说,每一个城投公司的经理都是这个城市的精英!
然而这么好做的生意、这么聪明的经营者,硬是输给了这个企业与生俱来的癌症:国!企!病!
什么叫“国企病”呢?专业点讲,这个病的病因叫做“出资人缺位”!啥叫“出资人缺位”呢?就是这个企业不知道是谁出钱办的!就是没有老板的意思。所以呢,国企经营者做的事就叫做“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这话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曰的:“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国企就是不需要负责任的企业!
好吧,我们来看看这个生意是咋做垮的。
话说,你我要去征地卖,当然征一块卖一块,是不是?
是的?你好没出息哦!
大气一点好不好?应该征一片卖一片,这才像干大事的节奏吧!
好吧,就这样干,先到郊外修一条新路,十里八里的,哗,路两旁的地全部征过来!然后,切的一块一块的卖。多酸爽!
问题是,一条路修好了,这是政绩啊!书记市长脸上有光了,人家指望这个提拔啊!然后过来拍拍城投公司经理的肩膀说:“干得不错!”然后凑到他耳边说:“旁边的城市修了2条!”我靠,他们哪来那么多钱?一打听,贷款!地一征,抵押给银行,银行贷款拿来开始修路……这个貌似不花钱啊!于是乎,好吧,你修2条路,老子修4条!你修4条,人家建个新区!他建个新区,老子建个新城!……
本来是修路是为了征地卖钱,结果演化成了征地是为了贷款修路!
这就不说了,光修路也不算政绩啊,还得搞个发展的趋势出来才叫政绩啊!于是,建广场、建体育馆、建剧院、建博物馆,钱从哪来呢?不是有城投公司吗?不是可以征地抵押贷款嘛!
这个过程延续了大约10年,这10年间全国各地的城市疯了一样的生长!这些城市靠这些建设成绩青云直上!
时间终于到了还款的那一天,问题来了,到了这时候才发现,地可以无穷无尽的征、无穷无尽的抵押贷款,却不可能无穷无尽的卖!总得有那么多人买那么多房子,然后才有开发商买那么多地吧?那便宜点卖,不是能多买点吗?且慢!你忘记了吧,这地不是高价抵押给银行了吗?你便宜卖?还不还钱啊?
于是,本来一把一把挣大钱的城投公司,连贷款利息都还不起了!
于是乎,它主导修的路、平整的场地、建设的公共工程,全部瘫痪了!那些修路的、架桥的、开山的、建房的、绿化的等等等等企业全部结不了账了!于是,就发生了连锁反应,这些老板们结不到账,就没钱给下面分包的小包工头结账,小包工头结不了账就没钱给材料商结账,一环扣一环,层层传导债务危机,于是整个社会的信誉体系被破坏了,债务危机蔓延的更加深远!
到了算账的时候,全国城投债超过了20万亿!一个小县城欠几十上百亿、一个地级市欠几百上千亿是常事!他们拿什么还?!
这样想,你就幼稚了!他们根本没打算还!又不是谁个人欠的,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谁爱还谁还!
关于城投债的问题,如今依然无解,中央政府目前的办法是债务置换,问题是,置换之后呢?还不还呢?整个相关产业链的资金链都断在这里,兜底,意味着放水印钞,债务全民分享;不兜底,赖账?把这些合法经营的企业都拖死?
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想好。相关企业正在拖死的过程中.
2018-8-2 17: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