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6日讯(通讯员 陈珊)从“宽带中国”战略提倡的光纤入户,到“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人人联网,光纤宽带已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作为信息化建设主力军,浙江移动自2009年开始全力推进光宽带建设,悉心打造精品网络,到2018年浙江移动家庭宽带累计覆盖2460万户,行政村覆盖率达97.4%,在全省范围已建成一张高效、安全、优质的全光纤宽带网络。
信息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通过宽带的普及,浙江移动用信息化手段跨越城乡发展不均的鸿沟,解决乡村发展的社会难题,宽带搭载上多种智慧应用,已深入到广大农村腹地。遍视浙江大地,偏僻古村落中的留守老人因为有了移动宽带,实现了与子女视频通话的夙愿,慰藉了情感也舒解了孤独,终年飘泊海上的渔老大因为有了海洋卫星宽带的延伸,终于可以照顾上家里了,还做起了海鲜生意,在更多的农村,农民们忙着通过网络售卖起农产品,开发了农家乐的旅游项目……移动宽带架起了信息沟通的“彩虹桥”,正带动着农村走向富饶幸福的美好生活。
宽带通向偏僻山村——留守老人用上了视频通话
山头村隶属于丽水景宁县秋炉乡,距离县城70多公里,这里山势险峻,如今只有一条崎岖泥泞、坑洼不平的山村土路可以到达这个海拔900多米的村落。和不少偏僻山区的农村一样,村里的年轻人都下村安家,只有一些留守老人还在劳作着,全村最年轻的村支书也已年近古稀。
以前,村里没有信号,老人向子女传达家里的情况只能托人“带口信”,到山下了再由他们打电话转达。感冒了熬一熬,想子女了忍一忍……没什么大事,老人不会麻烦别人、麻烦子女。
然而,这一切从2017年年底开始发生了变化。这一年,村里通了移动无线信号和移动光宽带。
在外打工的村民陈学元得知后,马上给他妈妈买了一部时尚手机,还教会她怎么打视频电话,村里的其他老人也终于看上了高清的宽带电视。陈学元的妈妈说:“用上移动宽带后,孩子们能经常跟我们视频,大家有空就说说话、聊聊天,挺好的,我们自己平时也能够看看电视剧打发时间。以前孩子们不愿意回家,因为没信号,手机没得玩,现在过年的时候村里热闹多了,都回来了。”
为架起山区与外界的“沟通桥”,浙江移动的网络施工人员不惧艰难险阻,肩挑手抬将笨重的设备搬运上山。施工队长徐伟林回忆起当时建宽带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那会儿上山唯一可以走的是一条明代修建的古道——景庆古道,从山下走到山头村空着手就要一个多小时。建设初期,首先就是架线,几百斤的水泥杆子沿山要竖50多根,布设光缆4.3公里,所有的杆子、管道都只能靠人工抬上去。听说移动要建基站、拉宽带,全村人都很支持我们,有一次我们8个人抬一根管道,抬了2天半,途中吃饭都是村民烧好了送过来给我们的。虽然当时很苦,但是现在觉得很值得。”
山头村只是浙江移动众多宽带建设的一个点而已。移动光宽带正冲破重重大山的阻隔,跨越数字鸿沟,不断充实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承载起山乡的美好新生活。
宽带通向远海——船老大可以照顾儿子了,还做起了生意
除了在偏僻的山区峡谷,在广阔海洋上的通信手段也极为有限。以前,海上通信网络覆盖区域窄小,通信资费十分昂贵,海上作业船只和平台只能成为“信息孤岛”。
早在2015年,浙江移动就在舟山启动了海洋宽带卫星解决方案的论证、研发及验证,开展了完整的海上实测,并在今年正式对外运营“和卫通”——海洋宽带卫星网络,将移动网络无缝延伸到海洋场景。安装了海洋卫星宽带系统设备的船只上的渔民无需更换手机和号码,仅需安装app后即可在海上实现通话、上网,开启通信之旅。
“有了海洋宽带,终于可以在出海时每晚和儿子视频了,一年还能节省电话费四五千元!”船老大陈经刚欣喜地说道。以前常年在外,他一年到头只有休渔期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对孩子牵挂都只能看着随身带着的满月照,多少心里是有些遗憾的,现在可好了,天天和儿子视频,还能监督他写作业的情况,父子关系有了很大程度地改善。
不仅如此,陈经刚还做起了线上生意。“以前,我们都只能记得是谁家的船,鱼到底怎么样都不知道。现在,我们捕上来什么鱼,在船上都可以拍照发到微信上。岸上的买家、收购的渔船都能看到,鱼刚捕上来可能就卖掉了。” 陈经刚说着还掏出手机展示了起来,他的朋友圈基本上就是捕鱼的“实时直播”。
“海洋宽带”开创了海洋通信新时代,让渔民们在茫茫大海上不再孤独,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把海上特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胜势,焕发出勃勃生机。
宽带打开致富大门——为振兴乡村注入新活力
浙江移动光宽带为村民、渔民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还积极助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尤其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打破了农村信息瓶颈,激活了农村创业激情,推动着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转型升级。
台州温岭横峰街道的前陈村是以鞋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村,全村总人口不到2000,但是大大小小的制鞋企业有300多家,而且有200多家从事着跟鞋业相关的淘宝店,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淘宝第一村”。近几年,移动光宽带为这个淘宝村铺就了通往奔康致富的信息“高速路”。
前陈村的村委书记介绍说:“我们村主要是卖鞋的小作坊,以前只能通过实体线下交易,销量有限。现在移动光宽带在村里实现了全覆盖,高速的光纤网络为我们村的商户打开了致富的大门,线下交易转换为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业务量也提高了,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
村民陈于正是其中一家淘宝店的店主,现有员工20余人,年销售额高达几千万元。当人们夸他成功的时候,他总是谦虚地说是移动光宽带建的早,自己不过是喝了“头口水”而已。“我是09年开始用移动光宽带的,因为它资费优惠、网速快、服务好,我们以后会一直用下去。”如今,各种直播app盛行,前陈村很多村民通过移动光宽带,用直播的方式将产品直观地呈现给客户,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下单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样,在山清水秀的上虞下管镇洙溪村,移动光宽带切实解决了“引客难、留客难”的问题,为当地采摘游和农家乐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让老百姓念起了新的“生意经”。
“我们村有大量的采摘果园和农家乐,前些年因为地处偏远,网络信号不好,很多客人来了后摘完樱桃就走了,通常都是赶到别处住宿,远方的客人很难留下来。”樱桃园经营户小吕说,“自从有了移动光宽带,我们樱桃园的生意也越来越火了,我能够在网上上传照片和资料,招揽客人更方便了,而且客人来到我这儿,还能用宽带、wifi流畅地上网,回头客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