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好:
这几天看到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2018年考试录用工作人员公告,我们几位同学浏览了一下职位表,发现社会事业局招聘的6-6岗位 (科员6)的招聘条件比较奇怪,“年龄40周岁及以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专业、户籍限花桥(不含蓬朗)、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第一,这个岗位的门槛明显比其他大多数岗位宽松,第二,这些条件门槛范围却都很小,专业都限制具体到的小类了,还要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再限制一个镇的户籍,能符合报考的人肯定极少,不符合事业单位招考择优选择的基本精神,很容易让广大群众和考生误解为萝卜坑;而对比经发局的5-7(科员7)岗位招聘条件“40周岁及以下、大专及以上、计算机大类专业、户籍昆山市,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再对比会展办11-1科员岗位招聘条件“40周岁及以下、大专及以上、人力资源管理、档案学、多媒体技术、户籍昆山市,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在其他招聘条件中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后两者(经发局和会展办)的招聘条件明显合理公平很多,户籍都是放宽至昆山市,唯独社会事业局的6-6岗位限制在花桥小范围内,所以建议将社会事业局的6-6岗位户籍也放宽至昆山市,跟经发局和会展办保持一致,扩大选拔人才范围,以用来澄清广大群众和考生的误会、体现招聘的公平合理。谢谢。
昆山市便民服务员
网友您好,花桥开发区答复如下:社会事业局6-6岗位为司法所人民调解岗位,此岗位需要较为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熟悉花桥本地区的乡土人情和方言,故户籍限制在花桥;同时调解工作者需要制作专业调解协议书,需要一定的文字基础,故专业限制为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专业。
您好!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关注,请您等待回复。
街道招人也是这样,社区工作两年以上,这不是量身定做的么?
您好:
这个解释有点太牵强了吧?让广大群众和考生似乎无法接受。那我就继续请问三个问题,请回复。谢谢!
1.按照这个说法,设置户籍为花桥镇是为了防止招聘进去的工作人员在后续工作中调解时听不懂方言,我就想问下我们陆家镇的方言跟花桥的方言相差很大么?为什么我在陆家上高中时班上的同学也有很多是花桥的,我没感觉我们的交流有障碍啊?两镇仅仅相距5km就有交流障碍了?
2.再者,假如是把户口迁到花桥的新昆山人怎么办?他们岂不是更加听不懂花桥的方言了?但是他们的户籍落户在花桥,按照规定就可以报考了,那岂不是更加无法开展工作?这不是前后矛盾么?
3.国家和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广在公共场所讲普通话,尤其在单位机关,公开招聘你反而设置一个听不懂方言的理由,合适么?
4.假如此岗位是人民调解工作,那为什么要限制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专业这些专业?设置为法律、法学专业岂不是更好??
别扯那么多,你懂得
2018-9-9 12: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