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龙虾养殖投入门槛低,生产周期短(25天以上即可上市),捕捞简单(一个人就可操作),若非要求高产,技术含量并不高,所以,非常适合于小面积一家一户养殖。加之常规水产养殖品种效益极差,农村劳动力又非常紧张,小龙虾不像常规鱼捕捞动则需8个人以上,所以,原先搞常规鱼养殖的池塘转养小龙虾的极多。小龙虾还有一个大的亮点,那就是不愁卖不出去,小龙虾商贩遍布各养殖区,不论多少,一律收购。这进一步了千家万户的参与欲望。小龙虾市场有二个明显的高价期,即高温期和低温期,于是针对这二个时间段,创新出了较多的新养殖模式,如:冬虾模式、网箱模式、深水模式、遮阳模式、温棚模式等。这些模式尚处于摸索中,有部分已成功了,尚待总结与推广。这些创新是今后小龙虾养殖的主攻方向,这些探索的先行者为小龙虾均衡上市作出了重大贡献。
小龙虾的天然饵料主要是指水体中的枝角类等浮游生物。枝角类包括多种水蚤,通称红虫,为大型浮游动物,是鱼、虾、蟹等特种水产动物适口的动物性饲料。在保水性能好的小坑洼、小水凼和水泥池等地方,均可用于培养枝角类水生生物。其具体培养方法为:在池中注入50.0cm深的水,加入混合堆肥或者稻茬沤出的肥水,繁殖大量浮游植物,尔后引入蚤种。在温度20——25℃时,3——4天后池中即能繁殖出大量枝角类浮游生物,1周后即可捞取。以后视池水的肥瘦适量追肥,不久便会再次出现繁殖高峰。捞出红虫的时机要适当,不能在红虫怀卵并即将有新一批幼体孵出时进行,否则蚤种将跟不上,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红虫怀的卵和幼体(无节幼体)即将孵出时,用肉眼即可分辨,虫体肥大、透明,幼体在其腹部不时转动。若大量红虫背部出现黑色椭圆形点子,说明水中缺少养料,或水质不良,会产生休眠卵,此时需要追肥、加水,改善水质。
在麦田靠近水源一侧开挖暂养沟,沟宽5~8米、深1.0米。种麦子期间沟内留水20厘米以便于水草的种植,麦子收割后可将部分水草移栽至麦田中生长。10月底至11月初种植小麦,5月底收割,6-7月份就近收购鱼池或河沟中的虾苗(1~8厘米)暂养于麦田的暂养沟内,放养量为0.3万~1万尾/亩。麦田养虾的水位一般控制在40~60厘米,饲料以豆粕、小鱼、水草和颗粒饲料为主,管理方法与稻田养殖基本相同。7-10月连续用虾笼和地笼网进行捕捞,捕大留小,并不断放养小虾苗以提高养殖产量。采用虾麦连作模式进行养殖,每亩可获得额外收益3000元左右。
很多养殖者对冬春季节水草过多的危害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总认为冬春季节温度低,肯定不会出问题。但从现实的结果来看,大凡冬春季节水草封塘的池塘,基本上没多少虾子!水草封塘致虾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二点:一是受胁迫,由于冬春是伊乐藻当家,伊乐藻生长为纵横交叉结构,封塘时,基本无虾路,严重侵占了小龙虾的空间,因此,小龙虾易受环境胁迫致死。二是缺钙镁,由于水草封塘,水中绝大部分养份均被水草吸收,尤其是小龙虾脱壳的钙镁物质几乎不复存在,因此,虾苗脱壳之日,就是死亡之时。
襄樊淮河小龙虾育种基地
qq: 115136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