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仔搜集到的五种常见和不常见的翻滚滤材
对不起,我是哗仔!欢迎朋友们再一次回到这个有点不一样的宠物鱼专栏,我就是那个鱼和熊掌已经兼得的哗仔。
今天哗仔来聊聊最近被热炒的翻滚滤材。
翻滚滤材是个比较新的水族概念,但是翻滚滤材本身不算是一个新事物。
尤其是横行水族圈的k1k2k3滤材,就更是个“老帮菜”了。
翻滚滤材到底是个什么鬼?
它真的可以改变水族圈吗?
哗仔对翻滚滤材的态度是怎样的?
同学们请坐好,且听哗仔娓娓道来。
友情提示:本文适合那些被翻滚滤材搞的晕头转向的观赏鱼新手玩家。预计阅读218秒。
非友情提示:哗仔所有的文章都拒绝任何个人、公司和媒体的转载,也拒绝疑似不孕不育的伪原创作者的恶意洗稿。
哗仔的k1翻滚滤材和类似的彩色翻滚滤材
让我们先熟悉一下流化床吧一提到翻滚滤材,我们就一定会想到流化床。
因为它们永远是手牵手出现的两个概念。
流化床技术并非是专门为观赏鱼领域创造的技术,而且这项技术的应用已经好几十年了。
目前,我们经常听说的流化床反应器、流化床锅炉和流化床干燥机,都是流化床本来的小模样。
到了水族圈,摇身一变,就成了自带鬼畜气息的“流化床滤仓”和“流化床反气举”了。
至于有多麽的鬼畜,大家上网搜一下流化床过滤的视频就知道了。
哗仔只是想提示一点:有密集恐惧症的朋友别看。
流化床分“液固流化床”和“气固流化床”,我们见到的是液固流化床。
其原理就是用外力将水搅动起来,使固体颗粒物和液体无规则运动起来,形成类似“乱流”的视觉效果,然后使固体颗粒挂上有益菌,实现水质的改善。
这个“外力”可以是水流,也可以是气流,也可以兼而有之。
流化床之所以堂而皇之地在水族圈“出道”,是因为它被应用在了污水处理厂。
有人想:既然污水处理的时候可以用翻滚滤材,那在鱼缸里为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于是,翻滚滤材大义凌然地“肩负”起了改变观赏鱼领域的使命。
可是,它真的有宣传的那么神奇吗?
某个自称来自东瀛的国产翻滚滤材
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哗仔对翻滚滤材的定义就是“一种中看不中用的所谓鱼缸滤材”。
如何评判一款的优劣呢?
哗仔给你三个评价标准。
第一,展开面积。
滤材都是多孔多面的,展开面积越大越好。
第二,粉化率、降解率、溶解率。
这三个指标越小越好。
第三,透水性。
不论多么的多孔多面,透水性不好,还是个残次品。
用这三个标准去套市场上所有的翻滚滤材,你会发现,它们在“展开面积”这个指标上输得一塌糊涂,甚至远远输给市场上最常见最便宜的陶瓷环。
个别疑似进口的翻滚滤材厂家为了规避这个致命缺点,就去虚报展开面积,真是贻笑大方。
至于有些厂家宣称:让滤材颗粒互相碰撞可以将“老菌”撞下来,好让“新菌”长出来,哗仔连反驳的欲望都没有。这种说法完全是在藐视观赏鱼玩家的智商。
当然,如果说它完全不能当做鱼缸滤材使用也是有失公允的,而且,它的确是一种看起来很漂亮的滤材。
可是,为了“看起来美好”而损失滤材的展开表面积,哗仔觉得——得、不、偿、失。
污水处理厂可以使用,那是因为人家的滤仓足够大,浪费一点也无所谓。
可是我们鱼缸的过滤仓是多么的精贵?那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我们巴不得在有限的空间里放进更多的“展开面积”。用“务实的展开面积”换“务虚的颜值”,脑子瓦塔啦?
不过,也总有鱼友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总觉得外国人推荐的东西就一定是完美的,那也是可以进行“有益的实验”的,哗仔举双手支持。
既然要做实验,哪种翻滚滤材更加适合呢?
红艳艳的某品牌翻滚滤材
无奈的推荐再次声明:哗仔是反对在鱼缸里使用翻滚滤材的。如果你喜欢,哗仔也尊重你的选择。
也就是说,哗仔本次的推荐是无奈的。
市场上常见的和不常见的翻滚滤材有六种,哗仔手上有五种(见本文第一张图)。
说得学术一点,这都是些“流化床填料”,说得再洋气一点,也叫“mbbr填料”。
衡量这些填料的好坏,有一各业内的指标——比重。
mbbr材料的比重越接近水越好。
哗仔在本文中的第二张配图是大名鼎鼎的k1,其实还有k2和k3;
第三张图中是某品牌的花瓣状翻滚滤材;第四张图是颜值最高的某品牌红色翻滚滤材。
依据哗仔手头掌握的数据,最值得做实验的是k1。
哗仔的心里话:在使用翻滚滤材的时候,鱼缸滤仓的使用率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如何可以做到精确地撞落老菌而只保留新菌?被撞落的老菌去哪里了?新菌滋生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外国养鱼大神说的就一定是真理吗?不想了,太烧脑,还是老老实实去买我的陶瓷环吧!
重要提示——
记得打赏哗仔哦!哗仔明天的早点就靠你们的打赏了!
先谢谢大家了!
你与成功养鱼之间,或许只差一个哗仔的距离。
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哗仔说鱼,带你明明白白玩转观赏鱼。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