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以案说法】赔大了!滇池捕鱼14条,判赔鱼苗8万尾!

2024-2-24 18:50:10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点击上方“云南高院”关注我们
6月4日上午10点,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在昆明市公安局水上治安分局水警码头,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并当庭判决两被告人购买8万余鱼苗,庭后投放滇池作为生态补偿。
据悉,这是一起公诉机关提起附带民事的公益诉讼,也是云南省检察机关就滇池流域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首案。
两男子深夜捕鱼被抓现行
公诉机关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7年10月1日23时许,在滇池封湖禁渔期间,被告人闵某、钱某在昆明市西山区郑家河村船房河,使用电鱼器捕鱼被民警现场抓获,当场查获电鱼器一套,渔获物鲫鱼14条、泥鳅67条。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闵某、钱某在禁渔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捕捞水产品的行为已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条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的行为严重影响滇池水域生物休养生息及鱼类产卵繁殖,严重破坏滇池水域生态环境,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应承担修复生态环境的责任。
组成7人“豪华”合议庭公审
公诉机关同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两被告人在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被告人闵某、钱某在滇池水域分别各自放流增殖4000元高背鲫鱼、花白鲢鱼及鳙鱼鱼苗,修复被破坏生态环境。
盘龙法院依法组成7人“豪华”合议庭,公开开庭对案件合并进行了审理。该案由盘龙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敏担任审判长,环资庭庭长申开勇、法官陈芳担任审判员,另有4名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7人合议庭。
审理中,对公诉机关的指控,闵某、钱某两被告人当庭表示没异议。
非法捕鱼原来是为了解馋
记者在庭审现场了解到,闵某、钱某两被告人在滇池沿岸附近建筑工地上班,出于嘴馋才干起了非法捕鱼的事情。发生在滇池的偷捕现象并不少见,一般都是由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给予行政处罚,因而民众对滇池保护法律意识薄弱,非法捕捞屡禁不止。
在办案过程中,司法人员经过多次交心谈心,使得本案被告人及家属认识到使用电捕鱼在滇池捕鱼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捕捞方式,具有掠夺性、毁灭性,造成了水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
当庭判决投放鱼苗8万尾
经审理,两被告认识到自己的非法捕捞违法行为,当庭表示后悔。法院当庭作出判决,判决两被告分别判处罚金2000元,共同购买8万余条鱼苗投放滇池,作为滇池生态补偿,并在媒体上进行公开道歉。
法庭宣判后,两名被告人来到滇池边投放鱼苗,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用实际行动表达深深地悔意,为自己的行为“赎罪”。两名被告人还通过到场的媒体公开进行赔礼道歉。
现场除了被执行人参与投放鱼苗外,法院执行法官及滇池保护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参与了鱼苗投放工作,完善向滇池投放鱼苗这一生态补偿机制,宣传对滇池的保护。
面对媒体当众赔礼道歉
“通过法院等部门的工作教育开展,以及自己参与投放鱼苗的过程,深刻认识到了自己非法捕捞的错误,以后不会再做违法的事情。”两被告人当着众多媒体,郑重地进行赔礼道歉,并通过自己的违法行为告诫广大市民爱护环境。
据该案主审法官盘龙法院院长孙敏介绍,使用“电鱼器”可使不起眼的12伏直流电通过逆变器瞬间提高至600伏高压电,电流瞬间可击倒一头牛。这种掠夺性、毁灭性捕捞方式不仅影响鱼类繁殖,还会形成“死水”,危害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
滇池的违禁渔具,主要有虾笼、竹竿、花篮、迷魂阵等,影响了滇池的水域景观。昆明市滇管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滇池周边非法捕捞行为很多,近几年随着清查力度加大和市民环保意识提升,此类行为已大幅减少,但总有不法者铤而走险。
云南法院创造多个全国第一
据介绍,10年来云南省法院积极探索环境公益诉讼,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程序机制日趋完善。从“只有行政机关能提起公益诉讼”到检察院试点提起公益诉讼、“社会组织也能作为原告”;从“无米下锅”到去年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达134件,云南省环境公益诉讼成绩斐然,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介绍,全省三级法院在助力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全省三级法院依法审结了环境资源案件5689件,突出了对涉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案件的审理,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庭审活动后,云南三级法院还在海埂公园内举行了环保法制宣传活动。
来源:开屏新闻
编辑:飞云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
↓↓↓
【关注】2019年国家法律考试,有那些变化?相关问答,赶紧戳这里↓↓
【扫黑除恶】云南法院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扫黑除恶】诱骗他人至缅甸赌场,绑架、索要虚假赌资,一恶势力团伙景洪受审
【扫黑除恶】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双柏县法院开审一例涉恶案件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