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事实:医院门诊量的不小比例是患者单纯配药。就医者挂号、排队......花了很长时间、付了“诊疗”的费用,往往只是为了让医生开个药方配药。如果社区卫生所配不到自己想要的药,请问“分级诊疗”从何说起?所以建议:学习苏州图书馆“通借通还”的经验,就医者可就近在社区配(预订)药、取药。
苏州市卫计委便民服务员
尊敬的网友你好!非常感谢您为全面健康卫生事业献计献策。国家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医疗体系改革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不仅局限于药品,从药品耗材到医疗服务价格,以及服务方式等都在进行全面的改革。目前,苏州正在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患者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随着分级诊疗的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功能性医联体建设将进一步健全,社区居民的常见病诊疗、大部分配药需求均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各三级医院方便门诊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建立医联体医师定期下基层制度。只需要配药的患者,可以就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再一次感谢您对卫生计生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老病号确实会遇到排队配药的时间问题,医生配药不是简单的开处方,其中肯定经过询问观察等诊疗过程,时间较短,说明患者病情没有变坏,这是好现象。社区不可能为个别病情准备特殊药物,药房里仅是一些常规品种。比如高血压、消炎药等。如果是特殊药,或者是管控药只能到指定医院,配规定剂量。得了病,还是听医生的话才是上策。即使多花点时间、多花些小钱,都是值得的。
小医院一直在限制药品数量,怎么不去限制病人数量啊?
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楼主的意思:有不少慢性病的患者已经是久病成良医,无需医生诊疗,自己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分级诊疗也只是摆设,社区医院及小医院的医生也能看病,只可惜有不少药物在那里受控被限而配不到。结果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病人为配药既要多花时间和精力,还要多破费。如此说来,楼主为何不直接向国家建议放开药物管理限制,将常用的处方药均改为非处方药,并让药店纳入医保?这样一来,像什么胰岛素、降压药等只要直接去药店刷医保卡就行了,大家都省心省力,药店也盈利,这有多好啊......
医联体、分级诊疗是趋势,时间可以证明国家政策的正确
2018-1-12 14: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