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检察官的职业化,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实现司法体制改革目标的抓手。2016年湖南省法官检察官第一次遴选,迈出了实现法官检察官职业化的坚实一步。遴选机制让一批有志献身法律事业的年青人看到了希望,但也让落选的老人感到了不甘和难舍。
时间可以让人忘却不幸,但职业蓝很难。这批落选的老人一直都在等,希望有第二次,第三次遴选机会!今年上海等地开始第二次遴选的新闻报道一出,这批老人就如同就要登场唱戏的新人一样,跃跃欲试,准备迎接新的的挑选。但对遴选标准的鲜有报道,又让他们忐忑不安,怕又被挂了。所以遴选标准是什么?遴选比例是多少?有没有年龄限制?遴选结果会不会公开?公开的范围有多大?等等,就成了萦绕在他们头上的片片乌云,难以吹散。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可奋斗的路在何方?青春能回来吗?相信只有公开加透明,才能让人不负青春,找到幸福。
法官检察官遴选标准公正和透明只是确保公平的一个方面,遴选标准还可以向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规定的报考条件一样,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标准的原则。具体来说,建议遴选标准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明确以2002年为时间节点,以前进入两院的人员参加遴选可以不要求具有司考合格证,但以后进入两院必须具有司考合格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法官检察官不仅仅要实现职业化,更要实现精英化。试想要是参加遴选的对象连起码的专业知识门槛都达不到,何谈办案审案的精准性。 相信湖南以谢勇任主任委员的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更明白更懂得其中的要义,能给社会和历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红网是湖南倾听百姓呼声的创举,也是党传播正能量的新话筒,还是回应百姓问题,给社会释疑的好平台。 百姓对幸福生活的需求,就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工作指向。对于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官检察官遴选标准,更是社会广为关注,人民期望很高,大众聚焦的重要问题,所以更应该向社会公开,让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不落空。 全覆盖、无死角,不仅仅是反腐的标准,更应该是党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正如信使十谏网友所言老人盼遴选、等遴选,但又怕落选,怕和职业蓝说拜拜,究其实质,还是遴选标准不透明,造成老人心里没底,个中缘由不说,相信大家都是懂的。 藏着或是掖着,还是索性敞开,亮出来,也许就成了法官检察官新遴选工作的一块试金石,我是拭目以待,信使十谏你呢?!
要是有法外之地,则只有野蛮洪荒,法律更是鸡毛一地。
咨询法官检察官遴选标准,是鄙人无意中丢出去的一块小小砖头,却不想收获了满满的看官,更难得可贵收获了一枚布衣品宪高素质的网友。对于遴选标准,我同样期待他的面纱会早点揭开,毕竟再丑的媳妇也要见家娘。你们说呢?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丰富理论。任何一种理论只有与时俱进才科学的理论。
法官检察官遴选机制做为国家选拔审案断案专职人员的制度,更应该不断完善,不断根据时代的变迁进行必要和无可厚非的修正,唯有这样方能交上无愧于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
作为一名红网网友认为遴选机制关键是要在如下方面抓深抓细抓实抓好,方是要义:1、建立遴选结果的终身追责制。要建立审查层层背书制,从开始报名开始,所在基层院就要严格把好审查关,做到谁审谁签字谁负责,有问题则实行“一案三查”既要查审查人的直接责任,又要查负责人的领导责任,还要查纪委的监督责任,不能把责任一股脑都推到上级乃至推到遴选委员会。做好了审查背书则是谁的责任就追究谁的责任。2、建立遴选标准和遴选结果的公开。要将遴选标准依据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在相应的范围进行公开,只要不违法就要敢于接受群总的监督,同时遴选结果,则不仅要公开更要建立允许备选人员对本人甚至对同一基层院遴选对象遴选结果申请复查复核的制度,真正做到使遴选结果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让大众都舒心、放心和顺心。3、遴选对象可以再更大范围实施。不要搞过去排排坐分果果的模式,毕竟不是湖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共58人)
一、遴选委员会主任委员(1名)
谢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二、遴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名,同时任专门委员)
范运田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庄超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刘庆富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卢乐云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
三、遴选委员会专门委员(3名)
蔡亭英省纪委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归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深入了解一线司法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把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
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2、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3、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4、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加强突发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发布,负责处置的地方和部门是信息发布信仰是心灵的产物,是人们灵魂的标注,是人类精神的支柱和道德选择的坐标。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信仰赋予我们以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生活的激情、良心的自由等人生真谛,把上苍赋予我们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了具有高贵品格和坚强意志的精神生命。我们不但要信仰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信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信仰法律,对法律常怀敬畏尊崇之心。法律不被遵守,法律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将无法得到实现,而作为法律被遵守的前提是所有的社会主体都必须信仰法律和敬畏法律。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有一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对法律的敬畏不但是对社会规则的敬畏,更是对社会文明的敬畏,是对国家合法性存在价值的敬畏。当然,我们敬畏法律,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盲从和无知,而恰恰是因为我们的成熟和理性。对我们而言,敬畏法律既是一种心理慰藉,同时也是一种义务和责任。
敢于面对面,勇于键对键。不仅是对国家机关应对网络发声的职责要求,更是政府机关自信的表现。任何涉及大众利益的规定,就要敢于公开,勇于接受社会大众的评判。 过去我们最爱谈的是源头腐败,其实也就是这个问题。你想司法审判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火墙,但在从事防火墙的法官、检察官确是一批连如何挑选而来的都不知道,让这样一批来路不明的人来坐堂判案,你说会有正义的审判吗?反正我是不信。 别让正义会迟到却永不会缺席,成为某些人的口头禅。人民再不需要迟到,也伤不起。
正因为他心里明亮,才得以看见这世间阴暗的一面,才知道这世道竟还有龌龊;他之所以谴责,是希望变好;他之所以批判,是希望改变;只有心存光明的人,才愿意去谴责和批判。
谁若无视这社会最底层人民所受的苦难、对社会的各种假丑恶付之以冷漠,谁才最阴暗。
或许我们改变不了整个社会,但个人的抵抗、内心的抵抗却仍可能。把知道的真相告诉大家,是一种正义;把懂得的常识告诉大家,也是一种责任;把目睹的罪恶告诉大家,也是一种良知;把了解的内幕告诉大家,也是一种品质;不沉默,不合污,不堕落,不作恶是我们的底线。 社会的责任是全民的责任,没有任何人有能力独自承担,也没有任何人有理由选择沉默,更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坐享其成。因为,社会灾难到来时,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信使十谏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
2018-05-08 14: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