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李刚评话》,有两句苏州闲话欠妥。
1、小朋友小龚,此“龚”在苏州闲话里是念作“囧”的,也就是声母不是g,而是j。说书中的苏州官话,也是念作“囧”的。但李刚念作gong。
2、小学生摆摊一事中,“家务”一词,在苏州闲话中,此“家”还是念作jia。而李刚却念作了gia。 此“家”字,在苏州闲话中,确实有,在不同场合念作jia或者gia。譬如家务、家庭,就念作jia,而“家主婆”、“家什”就念作gia.
苏州广电总台便民服务员
尊敬的“空喉”:感谢您对《李刚评话》的关注。龚,按照老苏州人的读法,确实是读“囧”的第一声。最近几年,受普通话的影响,也有读“gong”的读音出现了。当然,《李刚评话》是方言节目,应该维护苏州话的纯正性,在今后的节目中,我们会特别注意这一点。另外,您指出的“家务”的“家”字读法,确实是口误,我们一定引以为戒,把节目做得更好。
主要还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
蛮有道理,说的对个。
李伯伯哭倒在厕所……
楼主所言极是!既然是苏州话节目,就不该犯这种低级错误。关于龚姓的苏州话读音问题,不是苏州本地人是绝对想不到该读“冏”音的,就像年纪大、文化水平较低的本地人不知道该字在普通话中必须读gong一样。关于“家”的读音问题,楼主的评论完全正确!本人以为,sbs是应该高度重视这样的问题了,要有人切实把好苏州话节目的语言关。不要以为评弹演员嘴里说出来的就一定是标准的苏州方言。同样一个字,一地的方言发言可以有小差异,比如古城区和其他区县的发音就有明显差异,但不可能会出现李刚那样的问题。这应是不该出现的大问题了,这绝不是吹毛求疵!相信只要是老苏州就会同意我的观点。
语言是文化,语言问题也绝不是有人以为的那么简单。有人可能会说自己来到一个地方多年,且生来就有语言天分,早就学会讲当地方言了,完全能以假乱真冒充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可以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就说这苏州闲话吧,你即便已经能准确发音,也未必能在遣词用句上不犯错误,也就不提苏州闲话里有那么多俗语和特殊词语了。说楼主是吹毛求疵的这位朋友,你恐怕不是苏州人吧?
李刚专业文艺工作者,拜苏州著名评话艺人学艺出身,长期公开说评话演出,其苏州话是没有毛病的。几个老年人请不要自以为是苏州语言专家,不是那么回事。
作为一档地方特色,地域文化的节目,确实不应该犯这种低级的错误,说明当事人的文化修养及历练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苏州台要在人员素质的提高上下一番功夫,不能整天只叫喊着卖、卖、卖,被铜臭污染光,跑偏主题。
我还算不上是你以为的老年人,更不会“自以为是苏州语言专家”,只不过是实话实说,直接了当地说出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而已,也并非就是箭指李刚本人。不觉得这样为他辩白是多此一举,适得其反吗?可以告诉你的是,我也从小喜欢苏州评弹,对苏州及原吴县评弹团不陌生,对苏州评弹学校有了解。许多事情,并非只有你知道。不管怎样,有一点应该是我们大家的共同点——我们都希望苏州评弹焕发青春,希望苏州地方文化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我更关心的是文化,而不是某个人!
人家是专业的,你最多是爱好者。苏州人多懂:外行看热闹
不是苏州人,少来说外行话。楼主一张口,我便知他是苏州人,他提出的两个问题正是对真伪苏州人的最好检验,而李刚根本不该犯楼主指出的错误。
呵呵!糊涂兄和他们讲苏州话的对否,我认为完全没必要。让他们觉得那就是苏州话,也就行了!要分得清是否正宗,恐怕起码要50岁上下的苏州人才行!
苏州话阿万茶楼的万鸣说的比较正宗。李刚的太硬!
所言极是,确实没必要去费口舌。说实话,对sbs方言节目的几个主持人,我早有自己的评价。一直以来,我对他们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不为别的,就为他们多少在做些对地方文化传承有益的事情。我倒以为楼主这个提醒很好,有利于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将好事做得更好。我无意评论某个人的苏州话功夫,却想说我和你一样,觉得“苏州话阿万茶楼的万鸣说的比较正宗”,还从小就喜欢和佩服“苏阿姨”!
冒充金刚钻的人还是蛮自信的,比较佩服敢于出来充行家高人的勇气。
词穷理屈,不可伤人!
认同你的看法
何必和他们一般见识。他们是为了帮某人而帮。而不是对事情本身的好坏对错的辨别!
你听不出李刚苏州话的毛病。说明你年纪小,或。。。。。。而且人家指出李刚苏州话的瑕疵,有句话叫瑕不掩瑜!你不必跳出来,我想李刚本人也不会同意你这么帮他的!
苏州人说苏州话是爱好者?呵呵!你才能说的上是苏州话的爱好者!
2018-7-5 18: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