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天时前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smt贴片机故障报警该如何处理?
当现场操作人员发现机器出现故障的时候,要立即判断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开始着手排除故障,这需要操作人员熟悉机器的报警信息和正确的处理措施和结果,当操作人员不熟悉报警信息时,要妥善保管好报警信息,立即通知技术人员来处理,当出现会对产品和人员有伤害的操作时,比如清洗机卡板,进出板机卡板,ict线体卡板、自动货柜运转不停止、线体出现漏电等,现场操作人员应按紧急停止开关(关闭电源),保护现场后立即通知当线工程师或技术员处理。
smt贴片加工产品有哪些检验要点
smt贴片加工中,需要对加工后的电子产品进行检验,检验的要点主要包括如下:
1、印刷工艺品质要求
①、锡浆的位置居中,无明显的偏移,不可影响粘贴与焊锡。
②、印刷锡浆适中,能良好的粘贴,无少锡、锡浆过多。
③、锡浆点成形良好,应无连锡、凹凸不平状。
2、元器件贴装工艺品质要求
①、元器件贴装需整齐、正中,无偏移、歪斜
②、贴装位置的元器件型号规格应正确;元器件应无漏贴、错贴
③、贴片元器件不允许有反贴
④、有极性要求的贴片器件安装需按正确的极性标示安装
⑤元器件贴装需整齐、正中,无偏移、歪斜
3、元器件焊锡工艺要求
①、fpc板面应无影响外观的锡膏与异物和斑痕
②、元器件粘接位置应无影响外观与焊锡的松香或助焊剂和异物
③、元器件下方锡点形成良好,无异常拉丝或拉尖
4、元器件外观工艺要求
①、板底、板面、铜箔、线路、通孔等,应无裂纹或切断,无因切割不良造成的短路现象 ②、fpc板平行于平面,板无凸起变形。
③、fpc板应无漏v/v偏现象
④、标示信息字符丝印文字无模糊、偏移、印反、印偏、重影等。
⑤、fpc板外表面应无膨胀起泡现象。
⑥、孔径大小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四、元器件外观工艺要求:
1、板底、板面、铜箔、线路、通孔等,应无裂纹或切断,无因切割不良造成的短路现象;
2、fpc板应无漏v/v偏现象,且平行于平面,板无凸起变形或膨胀起泡现象;
3、标示信息字符丝印文字无模糊、偏移、印反、印偏、重影等;
4、孔径大小要求符合设计要求,合理美观。
smt贴片加工基本工艺包括有丝印(点胶)、贴装(固化)、回流焊接、清洗、检测等,加工过程复杂繁琐,为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就需要按要求进行检验。
smt贴片
smt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缩写),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 smt贴片指的是在pcb基础上进行加工的系列工艺流程的简称,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为印刷电路板。
贴片介绍
smt贴片指的是在pcb基础上进行加工的系列工艺流程的简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为印刷电路板。
smt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缩写),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电子电路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中文称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再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用的电子产品都是由pcb加上各种电容,电阻等电子元器件按设计的电路图设计而成的,所以形形色色的电器需要各种不同的smt贴片加工工艺来加工。
smt基本工艺构成要素: 锡膏印刷--> 零件贴装-->回流焊接-->aoi光学检测--> 维修--> 分板。
有的人可能会问接个电子元器件为什么要做到这么复杂呢?这其实是和我们的电子行业的发展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如今,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以前使用的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缩小。 电子产品功能更完整,所采用的集成电路(ic)已无穿孔元件,特别是大规模、高集成ic,不得不采用表面贴片元件。 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厂方要以低成本高产量,出产优质产品以迎合顾客需求及加强市场竞争力 电子元件的发展,集成电路(ic)的开发,半导体材料的多元应用。 电子科技革命势在必行,追逐国际潮流。可以想象,在intel,amd等国际cpu,图象处理器件的生产商的生产工艺精进到20几个纳米的情况下,smt这种表面组装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也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情况。
smt贴片加工的优点: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 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达30%~50%。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生产工艺四项流程:锡膏贴片,红胶贴片,插件浸锡,插件后焊
smt加工发生短路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我们都知道,smt加工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活,所以容易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事情,如发生短路。下面就细间距ic引脚间的桥接问题浅谈它的诚因及解决方法。
桥接现象多发于0.5mm及以下间距的ic引脚间,因其间距较小,故模板设计不当或印刷稍有疏漏就极易产生。
a.模板
依据ipc-7525钢网设计指南要求,为保证锡膏能顺畅地从网板开孔中释放到pcb焊盘上,在网板的开孔方面,主要依赖于三个因素:
1、)面积比/宽厚比>0.66
2、)网孔孔壁光滑。制作过程中要求供应商作电抛光处理。
3、)以印刷面为上面,网孔下开口应比上开口宽0.01mm或0.02mm,即开口成倒锥形,便于焊膏有效释放,同时可减少网板清洁次数。
具体的说也就是对于间距为0.5mm及以下的ic,由于其pitch小,容易产生桥接,钢网开口方式长度方向不变,开口宽度为0.5~0.75焊盘宽度。厚度为0.12~0.15mm,好使用激光切割并进行抛光处理,以保证开口形状为倒梯形和内壁光滑,以利印刷时下锡和成型良好。
b.锡膏
锡膏的正确选择对于解决桥接问题也有很大关系。0.5mm及以下间距的ic使用锡膏时应选择粒度在20~45um,黏度在800~1200pa.s左右的,锡膏的活性可根据pcb表面清洁程度来决定,一般采用rma级。
c.印刷
印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1)刮刀的类型:刮刀有塑胶刮刀和钢刮刀两种,对于pitch≤0.5mm的ic,印刷时应选用钢刮刀,以利于印刷后的锡膏成型。
(2)刮刀的调整:刮刀的运行角度以45°的方向进行印刷可明显改善锡膏不同模板开口走向上的失衡现象,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细间距的模板开口的损坏;刮刀压力一般为30n/mm?。
(3)印刷速度:锡膏在刮刀的推动下会在模板上向前滚动。印刷速度快有利于模板的回弹,但同时会阻碍锡膏漏印;而速度过慢,锡膏在模板上将不会滚动,引起焊盘上所印的锡膏分辨率不良,通常对于细间距的印刷速度范围为10~20mm/s
(4)印刷方式:目前普遍的印刷方式分为“接触式印刷”和“非接触式印刷”。模板与pcb之间存在间隙的印刷方式为“非接触式印刷”。一般间隙值为0.5~1.0mm,其优点是适合不同黏度锡膏。锡膏是被刮刀推入模板开孔与pcb焊盘接触,在刮刀慢慢移开之后,模板即会与pcb自动分离,这样可以减少由于真空漏气而造成模板污染的困扰。
模板与pcb之间没有间隙的印刷方式称之为“接触式印刷”。它要求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适用于印刷高精度的锡膏,模板与pcb保持非常平坦的接触,在印刷完后才与pcb脱离,因而该方式达到的印刷精度较高,尤适用于细间距、超细间距的锡膏印刷。
d.贴装的高度,对于pitch≤0.5mm的ic在贴装时应采用0距离或者0~-0.1mm的贴装高度,以避免因贴装高度过低而使锡膏成型塌落,造成回流时产生短路。
e.回流
1、升温速度太快 2、加热温度过高 3、锡膏受热速度比电路板更快 4、焊剂润湿速度太快。
smt贴片加工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在smt贴片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故障,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下关于smt贴片加工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1、元器件贴装偏移主要指元器件贴装在pcb上之后,在x-y出现位置偏移,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1)pcb板的原因
a:pcb板曲翘度超出设备允许范围。上翘大1.2mm,下曲大0.5mm。
b:支撑销高度不一致,致使印制板支撑不平整。
c:工作台支撑平台平面度不良
d:电路板布线精度低、一致性差,特别是批量与批量之间差异大。
(2)贴装吸嘴吸着气压过低,在取件及贴装应在400mmhg以上。
(3)贴装时吹气压力异常。
(4)胶粘剂、焊锡膏涂布量异常或偏离。导致元件贴装时或焊接时位置发生漂移,过少导致元件贴装后在工作台高速运动时出现偏离原位,涂敷位置不准确,因其张力作用而出现相应偏移。
(5)程序数据设备不正确。
(6)基板定位不良。
(7)贴装吸嘴上升时运动不平滑,较为迟缓。
(8)x-y工作台动力件与传动件间连轴器松动。
(9)贴片机吸嘴安装不良。
(10)吹气时序与贴装头下降时序不匹配。
(11)吸嘴中心数据、光学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初始数据设值不良。
2、器件贴装角度偏移主要是指器件贴装时,出现角度方向旋转偏移,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pcb板的原因
a:pcb板曲翘度超出设备允许范围
b:支撑销高度不一致,使印制板支撑不平整。
c:工作台支撑平台平面度不良。
d:电路板布线精度低,一致性差,特别是批量与批量之间差异大。
(2)贴装吸嘴吸着气压过低,在取件及贴装应在400mmhg以上。
(3)贴装时吹气压异常。
(4)胶粘剂、焊锡膏涂布量异常或偏离。
(5)程序数据设备不正确。
(6)吸嘴端部磨损、堵塞或粘有异物。
(7)贴装吸嘴上升或旋转运动不平滑,较为迟缓。
(8)吸嘴单元与x-y工作台之间的平行度不良或吸嘴原点检测不良。
(9)光学摄像机安装楹动或数据设备不当。
(10)吹气时序与贴装头下降时序不匹配。
3、元件丢失:主要是指元件在吸片位置与贴片位置间丢失。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程序数据设备错误
(2)贴装吸嘴吸着气压过低。在取下及贴装应400mmhg以上。
(3)吹气时序与贴装应下降时序不匹配
(4)姿态检测供感器不良,基准设备错误。
(5)反光板、光学识别摄像机的清洁与维护。
4、取件不正常
(1)编带规格与供料器规格不匹配。
(2)真空泵没工作或吸嘴吸气压过低太低。
(3)在取件位置编带的塑料热压带没剥离,塑料热压带未正常拉起。
(4)吸嘴竖直运动系统进行迟缓。
(5)贴装头的贴装速度选择错误。
(6)供料器安装不牢固,供料器顶针运动不畅、快速开闭器及压带不良。
(7)切纸刀不能正常切编带。
(8)编带不能随齿轮正常转动或供料器运转不连续。
(9)吸片位置时吸嘴不在低点,下降高度不到位或无动作。
(10)在取件位吸嘴中心轴线与供料器中心轴引线不重合,出现偏离。
(11)吸嘴下降时间与吸片时间不同步。
(12)供料部有振动
(13)元件厚度数据设备不正确。
(14)吸片高度的初始值设备有误。
5、随机性不贴片主要是指吸嘴在贴片位置低点是不贴装出现漏贴。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pcb板翘曲度超出设备许范围,上翘大1.2mm,下曲大0.4mm
(2)支撑销高度不一致或工作台支撑平台平面度不良。
(3)吸嘴部粘有交液或吸嘴被严重磁化。
(4)l吸嘴竖直运动系统运行迟缓。
(5)吹气时序与贴装头下降时序不匹配。
(6)印制板上的胶量不足、漏点或机插引脚太长。
(7)吸嘴贴装高度设备不良。
(8)电磁阀切换不良,吹气压力太小。
(9)某吸嘴出现ng时,器件贴装stopper气缸动作不畅,未及时复位。
6、取件姿态不良:主要指出现立片,斜片等情况。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真空吸着气压调节不良。
(2)吸嘴竖直运动系统运行迟缓。
(3)吸嘴下降时间与吸片时间不同步。
(4)吸片高度或元件厚度的初始值设置有误,吸嘴在低点时与供料部平台的距离不正确。
(5)编带包装规格不良,元件在安装带内晃动。
(6)供料器顶针动作不畅、快速载闭器及压带不良。
(7)供料器中心轴线与吸嘴垂直中心轴线不重合,偏移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