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童模圈,童模产业链或比成人的世界更加现实!
2024-2-21 14:42:17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童装模特一事在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4月9日,有网友拍到杭州一女童模被一名成年女性踢踹的视频,迅速网上引起网友关注并成为微博热搜。视频里,有两个大人在拍摄一个小女孩过程中,小女孩因某些原因被身后的女性狠狠用脚踢了一下,一时没站稳,向前趔趄了好几步。此事引发网友热议,事件主人公“妞妞”,发酵一天之后“妞妞妈”前后两次出面“澄清”,但是广大网友并不买账。事情的走向已经让很多人注意到“童装模特”这个领域。
其实近些年随着电商的渗入,淘宝模特越来越成为一个专业的职业,不像杂志、走秀的模特那样要求很高,所以衍生出来一系列“模特”的产业链,而童装模特在电商模特中的占比很大。
童模产业链形成
童装行业同其他行业不同,在选择代言人时有很多选择。所有的产品选择的代言人或多或少与产品有一些相通的地方,这样才能与观众、消费者产生共鸣,对产品的认可度才会更高。
而童装不外乎是儿童,在选择代言人时会有局限性。一是儿童配合宣传时会受限;二是现在的政策对于童星的保护比较重视,儿童明星的商业活动也受限。
之前童装观察写过的一篇关于“笛莎”的文章中提到,在童装行业内,邀请明星代言的品牌并不多,笛莎邀请吴尊代言算是走在了时尚的前沿。所以童装展示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童装模特,而童装模特已经形成产业链,基于利益驱逐,各方面很容易忽略儿童的身心发展,引发各种问题。
如今,童模市场已经形成了一条龙式的产业链,并且初具规模。在这条产业链上,儿童演艺经纪公司、童模培训机构、儿童家长、儿童本身等多方关系都被置身其中。据一些业内人士估计,围绕着各种儿童用品的推广,童模经济可达数十亿元。
童模市场现状
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专门培养童模的学校,选拔童模的比赛,也都应运而生。为了让孩子在类似的选拔中更具竞争力,课余时间把孩子送去做模特培训,已经掀起一股风潮。儿童模特培训学校伴随着产业链风起云涌。
曾有父母交了8万元参加两个月培训,机构一年中只介绍了两个拍摄。在广州,一场中低端品牌的发布会,童模的劳务报酬为每小时200元—700元,洋童模则为300元—1000元/小时。如果由经纪公司或中介机构介绍,他们会抽走30%-50%报酬作为服务费。
畸形的“童模经济”
“童模”和童星是一样的存在,这些小“明星”过得好或不好,似乎只取决于自己的父母。过度消费儿童一定是有父母主观意识的,但是“童模经济”发展到现在有多方面的因素。
从家长的角度看,家长们在“出名要趁早”的思想之下,刻意将孩子们送到这样那样的培训机构,希冀着有一天能够看着自己的孩子成为儿童模特。但是,这样的观点仅仅是家长们一厢情愿的结果,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无疑是一种戕害,犹如填鸭式的灌输思想一样,这种家长的急切心理正好促成了过度消费儿童的源源不断的供给。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社会上有各种网红形象的存在,随随便便就可以爆红。客观上,这种引导和示范作用不容小觑。家长们就会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各种商业活动中,示范作用的强大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强有力的生命,正是这样的环境直接导致家长们的思想变迁,为他们接受儿童从事商业活动奠定了基础。
从商家的角度看,无利不起早是商家的一贯性质,而利用儿童进行商业活动的代价就是能够吸引更多的眼球。因为商家认为利用儿童就是为了增加人气,而这样的幕后操作全部都是由商家、演艺公司进行操办。商家总是重利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关键的部分并不在于商家本身。
从消费者的角度上看,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供给,其实商家的行动正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罢了。试想,如果消费者都鄙视或者不去看这样的儿童比基尼车展的话,商家还会用儿童作为道具,将儿童作为成人世界的牺牲品吗可见,最终的祸首在于消费者的催生,在消费的指引下,将矛头指向了儿童,尤其是女性儿童。这一点直接导致了商家们的行动,将儿童作为目标。
在消费儿童的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其背后的利益纠纷和法律隐患。因为儿童模特在产生纠纷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维权仍旧在中国存在着巨大的漏洞,没有法律规范的“童模经济”必然隐患丛生,也会给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巨大的伤害,这是全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作为商家和经纪公司的对立面来说,父母或者监护人本应该是“童模”利益的保护者,现在却成了加害者。归根结底,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