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农民经常劳动,反而死得早,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吗?

2024-2-5 22:45:33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辛辛苦苦的农民们整天在田地里干活,运动量不小了,为什么庄子上好多人六十多岁就去世了,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吗?为什么农民越运动衰老的越快呢?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没有错,可是好多人不知道后面的一句话:长寿在于静养。如果细心点的人可以发现,生活中长寿的那些人并不是经常运动的。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长寿的代表——乌龟,乌龟就是典型的惰性动物,可是乌龟的寿命出奇的长。
农民起早贪黑的劳动,却衰老的早。需要知道,劳动不是运动。那么,什么是运动呢?运动是在身体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通过活动的方式让身体达到一个健康的水准。适量的运动对人们的身体有好处,但是过量的运动对人的机体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
农民,尤其是农忙季节的农民,起早贪黑的干活,重负荷的劳动不但没有让自己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因农民的劳动强度非常大,身体各部位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放松而导致身体机能损伤严重,出现早衰现象,说到底,农民是在透支身体,寅吃卯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身体发生病变,从而早逝。
其实,通过简单的对比就可以发现:同年龄的农村人普遍比城里人看起来老一二十岁。同样是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仅仅是重负荷的劳动造成的吗?不尽然。
农民之所以是农民,除了在农村种植、养殖,绝大部分农民都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没有任何保障,所以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必须不分昼夜的劳作,更重要的是劳心:既要保证所种植、养殖的动植物茁壮长大,还要操心天灾人祸,否则有可能这一年的光阴就白费了。所以,农民劳心费力不容易。
另外,农民平常吃的基本上就是家里种的粮食和养殖的动物的肉、蛋,营养不均衡。虽然是原生态、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但是比较单一,每家每户不可能把每一种菜都种上,很多地方的农民平时肉都很少吃。主食则以面条、米饭、馍馍为主。长时间的营养不均衡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良状况。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除了极少数新型农民,大部分农民种地是不赚钱的。这不是危言耸听,大家可以算一下:就举玉米的例子来说吧,一亩地能收获玉米1500斤左右,一斤玉米价格在1元钱左右,大部分地区农民的地都不是很多,也就是说,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一个人的毛收入也就是两三千元。除去水费、化肥费、农药费、籽种费、犁地费、运输费等费用,所剩无几。这里面还没有算人工费,算上人工费,农民赔大发了。
“树挪死,人挪活”。农民的这种窘况越来越严重,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原先的那些农活就由老人来负担,使得老一辈农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没有真正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是根本体会不到农民的艰辛。
相比较城里人的工作,农民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田地里劳作,饱受风吹日晒,想不衰老都难。从以上几点看,农民衰老的快也就见怪不怪了。大家认为小编说的对吗?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