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3d地球仪地图
2024-2-4 13:18:3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按用途分类3d地球仪地图有以下几种类型:(1)经纬网格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的注记,也称经纬仪;(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分的地球仪;(3)地形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可分为平面和立体隆起两种;(4)示意性地球仪,球体仅显示大陆版块及海洋分布情况,常见于装饰性用品;(5)教学地球仪地图,用于学校及家庭地理教学;(6)工艺礼品地球仪,常用于家庭及办公摆挂件装饰等;(7)大型展示地球仪,常用于大型展览展示、教学观摩演示等。
地球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小时候的玩具或是上地理课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地球仪,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国家/城市名字,但传统的地球仪毕竟空间有限,可承载的信息量还是太少了。近2年借助成熟的ar技术出现的3d地球仪地图得以融入更多的信息:地形分布、自然现象、人文名胜、人类文明,甚至跨越时空,穿越至恐龙时代……,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象在看科幻片?“ar地球仪”外形颇为简单,只有各个大洲、大洋的划分及部分代表性动物的图片。需要配合智能手机、平板或者央数文化出品的智能设备magneo照照乐方可使用。目前市面上的“地球仪地图”已包含六大主题——国家百科、自然地理、人类文明、远古地球、神秘宇宙、趣味地球。“国家百科”主题下,产品包括四个内容模式。国家信息模式,会有语音介绍全球173个国家信息和地理位置。此外还有风景名胜、民族服饰、各国美食等模式,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为了观察地球自转偏向力,我们可以用一个3d地球仪地图使地轴垂直于地平面,将地球仪北极向上,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二滴红墨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就会沿着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然后你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高纬度原地点滴一至二滴蓝墨水,你就会发现蓝色墨水流动的方向与原来红色墨水流动的方向比较发生了向右改变。同样将地球仪侧转过来,南极向上,用同样方法进行两次演示,比较观察,可发生蓝色墨水流动的轨迹与红色墨水流动的轨道相比,向左偏转了。再将地球仪静止平放,地轴与地平的平行,在赤道上某点滴一至二滴红墨水,发现红墨水的流动沿赤道线而行;然后在原点再滴一至二滴蓝墨水,并转动地球仪地图,发现蓝墨水流动轨道与红墨水一致,说明其流动轨道未受地球自转影响。因此,可以证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规律为:北半球右偏,南半天左偏,赤道上没有偏向。
有不少伙伴会说这个需不需要插电,我们的产品都是采用插电的方式,当然也有以电池的方式的。3d地球仪地图的开关主要设计在底座上的,底座上的开关主要是看是什么类型的地球仪,如果是发光的地球仪的话,那么底座上的开关是控制发射器的开关,也就是无线供电的开关。如果关掉的话,地球仪是不会亮的。另外一种地球仪的话是不发光的,这种地球仪底座上的开关是控制底座上的灯的开关,你关掉的话底座是不会发光的。所以两者的开关控制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形式,下面来谈谈。地球仪地图的开关还有一种是触控式的,你点下就是开关的操作,很多的电子设备上都是有使用这种触控式的开关,显得更加的科技。触控开关一般是指应用触摸感应芯片原理设计的一种墙壁开关,是传统机械按键式墙壁开关的换代产品。能实现更智能化、操作更方便的触摸开关有传统开关不可比拟的优势。
世界现存早的地球仪地图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它现如今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里。1480年,贝海姆(1459年~1507年)作为佛兰芒贸易商人初次访问葡萄牙时,自称是纽伦堡天文学家米勒的学生,所以成为约翰二世的航海顾问。当时航海者用星盘来测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时间和纬度。用黄铜代替木制星盘,可能是由他创始的。他可能曾与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纽伦堡后,在画家格洛肯东的协助下,开始绘制他设计的3d地球仪地图,1492年完成了一架直径20英寸的地球仪。因为这架地球仪是根据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中的地图制成的,所以世界地形既不准确又已过时,在这个地球仪上,洋是向东西扩展的海洋,特别是非洲西海岸,错误之多实在惊人。不过有趣的是,在发现北美洲的前夕他绘制的地球仪,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关于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设想。
3d地球仪地图在中小学的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具,它常用来说明以下内容:一、地球: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二、经纬线分布特点:形状方向长度;知道经纬网的作用。三、世界海陆: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及所处的纬度带;认识六大板块位置;认识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大洲地形特点;找出日界线的位置。
13750961089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