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摘——悼评名家金声伯不寻常的采访——斯人已去,悼以哀思。评话名家金声伯先生,以88高龄离开人世。这是评弹界的巨损,是老听众的悲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像金老这样的说书先生,去世一个就少了一个,名家红人是不多的,说书响当是极少的,要听好书,要听好书先生,就等于凤毛麟角,越少越值钱。所以,金声伯走了,就少了知音,少了书魂!金老的书艺是三、四十年代出的名家,他师从杨莲青,说“七侠五义”、“包公”、“白玉堂”多部传统名著,是个“活口”,出言吐语,口若悬河,抒情感性升华,书性动人心腑。在每部书中,总是点醒步履,剑拔弩张,把听众引入精神颜值,结合书情插入现代风物,“莫闲笼挚窄,心中天地宽“,受之于听众,让人们享受评话书艺的魅力。不辱使命,不负众望的一代评话名家。
记得,有次苏州评弹研究室,邀我写无锡评弹团尤惠秋的身世和书艺,我就命区拜访了金生伯先生,在他颜家巷的家中,见到了金老。当时,有个美国人叫白素贞的在采访苏州大学的研究生,要写他说的“白玉堂”。当时,我冒昧把来意说了。金老就一是一,二是二把尤惠秋的一生情况,详细诉说了一番,我一一把他记下了,作为“尤惠秋资料落笔记下,十分亲切,十分到位,十分详细使我十分感动。因此,有这么一段和金声伯先生面对面的采访交往。这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事后,把采访尤惠秋的稿件,交了评弹研究室,此文就刊用在《评弹艺术》上了。
金声伯的去世,评话名演员就少了一个响档。这是谁也代替不了的事实,但他的录像,他的书本,他留下的艺术资料是永存的。是一份及其珍贵的不可多得的财富。人不在,艺长存,金老的书继古开今,在书台,为艺之德,为民之心事听众忘却不了的。一代名家,不仅书艺四溢,循道而行,功成事遂。金老的艺术,详熟之,他胸中有谱;研析之脑中有招;运用之,心中有数,数的是出类拔萃众望所归的艺比天大的评话名人。金老在艺术上成就难以言表。艺坛虽小,说书事大,书如其人,话如其心!人走了,书尚存,他的声音振聋发聩,他的为人传承秉品!天人合一顺时随形,在听众心目中一个名艺人的命和运影响远播百世流芳! 苏州生.西丁
2018-12-28 19: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