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个月非瘟的脚步却已经踏遍全国,甚至颠覆了整个行业的原有平衡,而最让人痛心的消息就是很多曾经的“养猪大县”直接变成了“无猪之城”,种种打击无一不在刺痛养猪人的心。但是,只要有人吃猪肉,就还是要养猪,而为了不让幸存的猪场重蹈覆辙,有必要思考该如何来防控非瘟?
关于如何防控卖猪环节,个人觉得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控制卖猪频率
国内某养猪专家提出:完美的生物安全没有中间值,只有0分和100分,但是病原体沿着特定的途径感染动物群体的综合风险(p)是存在差异的,即p=1-(1-p)*n(p表示该种途径的传播频次)。
比如我们需要衡量某猪场全年内卖猪感染非瘟的综合风险,目前来说非瘟通过卖猪过程传播的风险占80%,以某猪场全年卖猪5次,则该猪场全年下来卖猪传播该病的综合风险p=1-(1-0.8)*5=99.97%。因此,对家庭农场来说,盲目的增加卖猪次数是会极大增加感染非瘟的风险的。
二管理赶猪人员
1场内赶猪人员
场内赶猪人员负责将猪舍内的猪赶到场内装猪车上,并随车到卖猪台后将猪赶到场外装猪车上。赶猪结束后,场内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参与赶猪的人员禁止直接回猪舍;②参与赶猪的人员需要绕道至大门口进行消毒、更衣(包括水鞋);
③猪场安排专人将参与赶猪人员的衣物消毒、清洗;
④人员充足时,建议对参与赶猪的人员进行有效隔离。
2场外赶猪人员
场外赶猪人员负责将场内猪由卖猪台赶到场外装猪车上,并随车到卖猪点后将猪赶到卖猪点地磅房。赶猪结束后,场外赶猪人员自行离开,不得靠近猪场。因此,建议家庭农场在每次卖猪时,可以考虑聘请其它行业杂工来做场外赶猪、卖猪的工作,避免场内人员参与卖猪后接触到外界病原。
三管理卖猪车辆:1猪场内中转车辆
要求:做到专车专用,建议猪场内设定专门的拉猪路线,与场内人员上下班路线避开;同时,每次拉猪结束后,当天内必须对车辆进行严格的“清扫—清洗—泡洗—消毒—干燥”的消毒流程。
操作:在场外卖猪点卖猪
危险指数:★★★☆☆
猪场通过中专车将猪只拉到场外卖猪点,拉猪车也开到卖猪点,两车通过特制的赶猪通道对接赶猪,并划分脏区和净区,猪场人员在净区赶猪,拉猪人员在脏区接猪(如下图)。理论上讲,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阻断非瘟病毒的传播,但是在实际卖猪过程中,一旦人员操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接触感染。
操作:在猪场外设置卖猪房
危险指数:★☆☆☆☆
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可以在场外设置专门的卖猪房(如下图),要求能够容纳猪场一次的卖猪数,那么猪场就可以提前将需要卖的猪拉到卖猪房,由专人看守,等到拉猪车来了以后即可将猪拉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避免了车辆的接触污染。
有条件的家庭农场要把生物安全做的更细更深,没条件的家庭农场要努力创造条件,只有这样,家庭农场这条扁舟才能挺过非瘟这场狂风暴雨,并最终安全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