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筝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古筝、箜篌、古琴培训以及乐器销售为一体的公司。琴筝相伴,其趣无穷。筝趣,由胡一鸣老师创办,胡老师毕业于央音本科,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任筝趣负责人及教学总监。本社为石家庄中筝学院古筝教学基地,中筝文化战略合作伙伴,中筝线上古筝学院战略合作,古筝教育发展联盟会员单位,秦牌古筝特约经销商,由袁莎老师担任我校教学总顾问。本社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良的古筝人才,为传承与弘扬古筝文化艺术做出了贡献。
筝趣作为鲁璐箜篌战略发展联盟,“鲁璐箜篌”石家庄市箜篌传承人,由鲁璐老师担任我社教学总监。胡老师是鲁璐老师的亲传弟子,鲁璐箜篌战略发展体系核心成员,以一名箜篌传承人的身份,为中国箜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能让箜篌这个古老的乐器奏响在我们的燕赵大地上!
初期,箜篌流传范围甚窄,古筝是更受重视的。如建安七子的阮璃在《筝赋》中即赞美筝为众乐之冠,其声合乎天地;描写其音之抑扬浮沈,有君子之道及壮士之节,并夸饰其曲调高雅,以伯牙之能琴,延年之善于新声,都不能及;从筝的形制到为众器之师、音乐效果、艺术风格、弹奏手法、音乐美学,以至社会影响,都做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此时的筝已成为一种“曲高和寡”的乐器,并以枉、苞、冠、禀、笼来夸陈筝在众乐器中的雄踞地位。可见古筝在三国时期,是一种相当高尚的乐器,受到朝野学者、文士之普遍重视,在表现能力、弹奏技巧以及制作工艺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然而到了隋唐年间,又一个盛世,需要符合这个时代的音乐,含蓄的古筝显然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追求,华丽的箜篌散发出夺目的光彩。无论是演奏者所受到的尊荣还是诗人们的赞誉,箜篌似乎都获得了更大的荣光。但这也是不幸的开始:统治者对这种乐器爱之如宝,不欲其流传于外,竟然用束缚宫廷的方式来阻碍箜篌的民间发展。唐朝诗人顾况在《李供奉弹箜篌歌》中就透露了这样的信息“早晨有敕鸳鸯殿,夜静遂歌明月楼……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 ——再加上本身制作、演奏的复杂性不适合当时民间的普及,箜篌停滞了……
自唐经宋,再到明朝,古筝抛弃鹿骨爪拨奏而改用手指戴甲弹奏,表现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箜篌却因为长期被拘禁在不见天日的高门中,形制得不到改进,技术退化,曲目匮乏,奄奄一息,最后更遭到儒教正宗推祸委过以“靡靡之音”的恶毒攻击,终于失去了生命。所有神器都落得同样不幸的命运。
早期的古筝高亢粗犷,有“秦筝慷慨”之说,东汉以后乃逐渐发展为淡雅古朴的风格,经过千百年缓慢的进化,近代以来在西洋音乐的冲击下则日益成为促音繁声的乐器。伴随着古筝叮叮咚咚跳动的音符,略带沧桑感的歌声,缠绵悱恻、淡淡的哀愁,诉说着心底无限的希冀——是失意青楼的才女永恒的映象。这是古筝传统文化中最深刻的部分,一如宋词的曲折深婉。即使是少数较有气势的筝曲,也和宋词中少数较有气势的豪放派颇有联系。
筝趣琴筝研习社
1860326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