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常态下为微有异臭的液体。分子量86.17。沸点:68.74℃。几乎不溶于水,溶于醚和醇。商品正已烷常含有一定量的苯和其他烃类。正已烷虽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机体,但职业中多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正己烷在体内分布与器官的脂肪含量有关,主要分布于脂肪含量高的器官,如脑、肾、肝、脾、等。正己烷属低类,且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作用为对中枢系统的抑制作用,对皮肤粘膜的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病变。正己烷中可分为急性中和慢性中。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皮肤污染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饭前要注意洗手。
手防护:戴玻璃纤维手套、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操作时应带防毒口罩,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为预防正己烷中毒,正己烷作业车间应安装有效通风装置。若使用含正己烷的溶剂,应尽量保持密闭,以减少其蒸汽逸出,确保车间正己烷空气浓度不超过100毫克/立方米为宜。积极进行工艺改革,尽可能以无毒或微毒溶剂代替正己烷。
正己烷是一种清洗剂,常用于电子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擦拭清洗作业。
如果停止暴露则大多数症状在几个月内消失。液体正己烷吸到肺部可引起肺炎。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轻症病人应尽早脱离正己烷作业,中度病人一般可,重症病人可留下终身残疾。
神经 - 肌电图检查
实验动物病理检查结果显 示,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靶器官为周围神经。临床表 现主要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神经 - 肌电图显示神经 源性损害。调查结果显示,超标组和对照组患者 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 mcv、dal 和 scv 异 常的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提示正己烷致周围神经的损害程度与其接触 水平无相关性。神经 - 肌电图检查是慢性正己烷中 毒致周围神经病的最重要诊断手段,与病情严重程度 相平行,在病情早期即可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甚至 其异常表现可早于临床症状。有报道的 28 例患者中,经临床表现确诊或疑似诊断为周围神经 病者仅有 16 例( 占 57. 1% ) ,但经神经 - 肌电图检查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周围神经病。提示单纯以临床表 现作为诊断依据尚不可靠,神经 - 肌电图检查可以作 为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的金指标。神经 - 肌电图检 查结果提示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脱髓鞘和轴突 损伤共存,但以哪种损害为主,在临床上的报道不尽 相同。多数文献报道病变以神经脱髓鞘为主( 即以 ncv 异常为主,尤其以 mcv 减慢最为明显) , 轴索病变相对较轻( 波幅降低轻微),一般而言, 感觉神经出现异常后运动神经才出现异常,感觉神经 功能的恢复时间短于运动神经功能。相对 于 ncv 减慢,中毒早期神经 - 肌电图改变显示神经源性 损害的阳性率相对较低。因此,ncv 检查可作为 正己烷中 毒 性 周 围 神 经 病 的 诊 断 指 标 之 一。gbz 84—2002 中以神经 - 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 并有较多的“自发性失神经电位”诊断为中度中毒。 这种说法以偏盖全,自发性失神经电位的多少不是正 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神经 - 肌电图的主要表现。 因此,建议对该标准修订时的分级诊断,有关神经 - 肌 电图的描述可再进一步细化,可结合 ncv 的减慢程度 如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等对病情进行较客观的评 价。神经 - 肌电图改变在患者脱离接触后约 3. 0 ~ 4. 0 个月内仍可持续加重,这与临床症状相符。 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已消失,但 mcv 和 scv 仍有异常表现; 少数重度中毒患 者在中毒 2. 0 年后仍有 mcv 或 scv 减慢等异常表 现。国外有文献报道,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超过 10. 0 年,其神经 - 肌电图改变仍未完全恢复。提示神 经 - 肌电图改变可滞后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
尿 2,5-己二酮水平
正己烷是一种工业毒物, 进入体内后于肝脏中代谢,形成己醇和己酮类物质, 其代谢产物 2,5-己二酮具有神经毒性,是引起中毒性 周围神经炎的原因。有报道的 85 例患者 中,治疗前尿 2,5-己二酮检出率为 38. 8% ( 33 /85) ,其 中轻、重度中毒者检出率分别为 38. 5% ( 20 /52) 和39. 4% ( 13 /33) 。调查结果显示,156 例患者中仅有 79 例患者尿中检测出 2,5-己二酮。提示仍有部分患 者尿中 2,5-己二酮未检出,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脱离工 作岗位时间较长,或者各检测医院对检出限值存在差 异有关。目前尚无明确的正己烷致周围神经病检测 方法,尿 2,5-己二酮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特征性的接 触标志物。动物实验和人群调查均显示,其与正己烷 的接触水平存在明显的剂量 - 反应关系。调 查结果显示,超标组患者尿 2,5-己二酮水平高于对照 组( p < 0. 01) 。但尿 2,5-己二酮水平不与慢性正己烷 中毒临 床 表 现 相 关,不能成为诊断指标和效应指 标。有研究认为,班后尿检测可较准确反映作 业工人的正己烷接触水平。国内外学者对接触者 和非接触者尿中 2,5-己二酮的检测有 2 种不同的认 识。一种认为接触者尿中可检出 2,5-己二酮,非接触 者尿中难以检出 2,5-己二酮,但一旦接触正己烷即可 检出; 另一种则认为无论有无接触正己烷,作业工 人尿中均可检出 2,5-己二酮,但无接触者检出水平低 于接触者。本院收治的 38 例患者脱离正己烷 接触 2 周至 1 个月后,尿中仍可检出 2,5-己二酮,随访 调查发现,即使脱离正己烷接触时间长达 1. 0 ~ 2. 0 年,尿 中 仍 可 检 出 2,5-己 二 酮,检 出 质 量 浓 度 为 0. 12 ~ 0. 23 mg /l。因此,是否说明接触正己烷后 尿 2,5-己二酮有低值存在,尚需扩大样本量与非接触者作进一步的对比研究。
正己烷储存注意事项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
3.库温不宜超过30℃。
4.保持容器密封。
5.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6.采用型照明、通风设施。
7.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8.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上海坚弓实业有限公司
1352406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