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及配套设施(阳 棒)可选用聚氯乙烯硬板材焊接而成。在槽上装三根电 棒,中间为可移动的阳 棒,接电源阳 (或正 ),两侧为阴 棒,连接电源阴 (负 )。
(4)加热设施及冷却设备①加热可选用石英加热管,钛加热管。②冷却可选用盘管,盘管可加热可冷却。
(5)夹具 选用钛做挂具,因为钛较耐腐蚀,寿命长,钛离子对槽液无影响。建议 不要用铜挂具,因为铜离子进入会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一层结合力不好的铜层,影响抛光质量。铜裸部位可用聚氯乙烯胶烘烤成膜,在接触点刮去绝缘膜。
(6)阴阳 材料阴阳 棒应用铜棒或铜管,铜管长是电解槽长加20厘米,阴 板应用铅板,铅板固定在阴 棒上,铅板长为槽高加10厘米,铅板宽根据槽长而定,一般为10厘米,20厘米规格。类型编辑电解抛光主要针对不锈钢工件的表面光亮处理。不锈钢工件又分为200系列,300系列,400系列材质,各系列材质有必须用针对性电解抛光液。比如不锈钢200系列材质的不锈钢,必须用200系列的配方,此种配方无法适应300系列或400系列的不锈钢材质。这一直是国内一大难题,因为有些厂家的材质是组合工件,既有200系列不锈钢材质,又有300或400系列不锈钢材电化学抛光生产流程编辑
①装挂电镀工件。
②电化学除油、除膜,以利于电化学抛光。
③先热水清洗,后冷水清洗。必要时加进超声波场,以便彻底清洗表面的油污、锈斑、酸液等。
④电化学抛光,使镀件表面平整、光亮,提高镀层结合力。
⑤流动的冷水槽中清洗,洗净残留在表面的抛光液,防止表面被腐蚀。
⑥碱液槽中和,进一步去除酸液的余迹。
⑦动冷水槽中清洗,去除表面残留的碱液,使旱中性。
⑧弱酸中浸几秒钟,使表面显露金相组织,提高表面的化学、物理结合力。
⑨冷水槽中清洗,消除表面残留的酸,以免影响电镀层与基体的附着力。
⑩镀铜槽中电镀,获得镀件表面的过渡镀层
电解抛光所用的电解液可在有关手册中查到。较为常用的钢铁材料电解液成分为:过氯酸(质量分数为70%)50 ml,乙醚质量分数为3%的酒精800 ml、水150 ml。电解抛光时技术参数有:电流密度为3~60 a/cm2,电压为30~50v,使用温度为20~30℃,抛光时间为30~60 s即可。 [2]
原理编辑:电解抛光实际上是利用电化学阳 溶解的原理对金属表面进行抛光的一种方法。
阳 为要进行抛光的工件,阴 为用铅板制成的与工件加工面相似形状的工具电 ,与工件形成一定的电解间隙。当电解液中通以直流电时,阳 表面发生电化学溶解,工件表面被一层溶化的阳 金属和电解液所组成的粘膜所覆盖,其粘度很高,电导率很低。工件表面的高低不平,凹入部分的粘膜较厚,电阻较大,而凸起部分的粘膜较薄,电阻较小。因此,凸起部分的电流密度比凹入部分的大,溶解得快,经过一段时间后,就逐渐将不平的金属表面蚀平,从而得到与机械抛光相同的效果。
注意事项:
1本抛光液在其初使用时会产生泡沫,这属正常现象.因此抛光液与槽面应预留不小于15cm的液面距离,防止泡沫溢出;
2在电解抛光过程中,作为阳 的不锈钢工件上的铁铬和镍等金属离子会不断溶入抛光溶液内或吸附在阴 板表面,因此应定期对沉积在底部的淤泥和阴 板上的杂质,否则会影响导电性;
3进出槽要切断电源,禁止带电作业,防止因挂具打火而引起槽面上的泡沫迅速破裂而产生 声;
4随着抛光的进行,抛光液不断消耗外水份因蒸发和电解而损失。此外高粘度的抛光液不断被工件夹带损失,抛光液面不断下降,需经常往抛光槽补加新鲜抛光液到开槽状态;
5对抛光一些大型复杂大型工件,可制作象形阴 ,以保持阳 电流分布均匀,特别适合内腔工件;
6本品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作业时应戴好相关防护手套,防止接触皮肤,若接触立即用水清洗。严重者送医就诊。
电抛光时,工件接阳 。通电时工件表面会产生电阻率高的稠性黏膜,其厚度在工件表面不均匀。表面微观凸出部分较薄,电流密度较大,金属溶解较快;表面微观下凹处较厚,电流密度较小,金属溶解较慢。由于稠性黏膜和电流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微观凸起部分尺寸减少较快,微观下凹处尺寸减少较慢,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从而达到抛光的目的。
电解抛光原理在世界各界人士争论很多,被大家公认的主要为黏膜理论。该理论主要为:工件上脱离的金属离子与抛光液中的磷酸形成一层磷酸盐膜吸附在工件表面,这种黏膜在凸起处较薄,凹处较厚,因凸起处电流密度高而溶解快,随黏膜流动,凹凸不断变化,粗糙表面逐渐被整平的过程。
操作中,可节省50%的电费。使用寿命提高了40%,这种电解液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技术。
工件放入特定溶液中进行阳 电解,使金属表面平滑并产生金属光泽的过程称为电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