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旱稻
胶东在线10月14日讯(见习记者 李俊锋)福山区门楼镇仉村周村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福山城区4公里,现有村民386户、9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43人,属于福山区贫困户人口较多的村庄。
福山区扶贫办曲雯冰说:“这个村子资源很匮乏,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农民增产增收困难,是典型的后进村。为了切实改变这种局面,增加村集体收入,我们决定联合仉村周村委规划实施扶贫改革,最后敲定了有机旱稻扶贫产业项目。”
“以前主要种些玉米、麦子这类农作物,第一次听说要在旱地上种植水稻时,我们都觉得很诧异。”徐德友老人今年70岁,是仉村周村的贫困户之一,共有三亩旱地,种植着旱稻作物。据老人阐述,扶贫产业项目实施之前,他一年靠种植这三亩地的农作物总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改换种植有机旱稻,让他每年增加了不少收入。
该扶贫项目是通过农民入伙合作社的方式,从群众手中收回土地200亩,投资30万元建设有机旱稻种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上拖拉机一台;项目区配备太阳能捕虫灯、喷灌设备;雇佣工人整地、锄草。现在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3万元以上,至少带动100户群众年均收入增加2000元,可直接为贫困户、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岗位15个左右,并给予贫困户每年项目收益分配500元,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增收、长效脱贫目标。
旱稻种植合作社创建伊始,政府便给予了大力支持,政府将扶贫资金落实到合作社,合作社利用资金引进有机旱稻,并组织动员村里贫困户来稻田打工劳作。每年贫困户不仅能够得到自己家农田的收入,还有给村里农田打工的收入以及每年合作社的分红,这一系列举措大大减少了贫困户的生活压力,增加了他们的收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卓粮旱稻合作社理事周坚说:“一开始的种植效果很差,因为我们也是第一次搞这种项目,有过失败。但现在我们的种植非常成功,村里贫困户收入增加了不少,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引进更好的有机旱稻品种,继续帮扶贫困户,让他们摆脱贫困,早日走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