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期。晚秋黄梨在民权县花芽萌动3月中旬,初花期4月5日,盛花期4月8日,终花期4月18日,花期14天左右。4月下旬展叶,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果实膨大期。10月上旬成熟。从盛花期到果实成熟145天左右。11月中下旬落叶。密植栽培,早产高产。由于晚秋黄梨具有成花容易,结果早的特点,为此,前期丰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密植,栽培密度为2米×3米和2米×4米。每亩栽植111株和84株,两种栽植密度前者比后者第3年平均每亩多产梨400千克。合理负载。为了节约树体营养,使树体合理负载,生产高档优质果品,我们进行了疏花疏果。疏花疏果宜早不宜晚,疏花从花芽现蕾期开始,疏果于花后30天完成。疏花时按照每20~30厘米留一个花序,其余全部疏除;疏果时每30厘米留一个单果,一次疏成。果实套袋。晚秋黄梨为褐皮梨,内在品质高,但外观不理想,需要套袋栽培。应选择外黄内黑的大型纸袋。套袋时间在谢花后30~45天,幼果如拇指大小时套袋,10天左右结束。套袋前一定要喷杀虫杀菌混合1~2次,用对象主要针对梨黑星病、轮纹病及梨木虱、黄粉虫等。树形采用疏散分层形,树体主干高约40厘米,树冠高约2.5米。定植当年可在40~50厘米处定干,若苗木细弱应在基部4~6芽处重截,促发强枝。第2年,在定干附近抽发4个以上长枝,即可选留第1层三大主枝。此时修剪要求弱枝轻剪,多留枝芽,促其粗壮,梨星毛虫防治方法强枝重剪,以平衡三大主枝的生长势。中心干可在1/2处重剪。第3年,中心干选一斜生枝于1/2~2/3处短截,其余剪除。选角度较开张枝继续作主枝延长枝,于1/2~2/3处剪截,剪口芽朝外。将与中心干距离在50厘米以外的轻截留作副主枝,50厘米以内的可拉平作辅养枝。实行配方施肥。根据晚秋黄梨特性,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加大有机肥和钾肥的使用量,具体配方为∶氮∶磷∶钾=1∶0.5∶1,配以微量元素硼、锌、钙等,在具体的施肥过程中,根据树势、树龄不同、生长季节不同施肥,一般前期偏重氮磷肥、中后期偏重磷钾肥。合理灌溉。水分对晚秋黄梨的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影响巨大。所以在晚秋黄梨生产中,除了花期前后、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保证充足的水分外,其他时期一般不灌溉。
开展切砧处理。选择超过地径0.5cm的砧木,与地面相距3~5cm位置,选择光滑位置,首先借助芽接刀沿横向行一个切口,切口长度在1cm左右,深度接近木质部,之后,按照垂直方向另行1个切口,切口具体长度在1cm左右,确保横向切口以及纵向切口之间呈现出丁字形形状。再次,实施插芽操作。选择刀尖部位,将砧木上切口区域的皮层顺利挑开,通过刀尖左右进行挑拨,轻轻撬开附近皮层,促使芽片叶柄保持向上状态,之后选择盾形芽片科学进行插入,在此过程中应确保接芽上切口以及砧木横切口之间实现密切相接。开展绑缚处理。选择麻、塑料条带以及蒲草等进行绑缚处理,条带长度约在15~20cm,以芽上端为绑缚起点,慢慢向下方缠绕,保证芽以及叶柄处于外部区域,避免将其绑住,之后正式给予打结。梨树枝条年生长量大,在不加控制情况下,枝条年生长量可达1m以上,而设施密植栽培条件下,极易郁闭,不利于通风透光和田间作业。一般应将枝的长度控制在60~70cm,对超越部分应及时摘心。设施栽培梨树要求树体距棚膜至少应在60cm之间,否则不利于温度调控,易发生冻害及高温危害,因此对超高部分应及时回缩。梨树多抱合生长,不利于成花,生产中应注意拉枝,由于设施栽培梨树密度较大,拉枝应及早进行,一般在枝长30cm左右时开始拉枝,通过拉枝缓势,增加枝中养分积累,多形成优势花芽,促使早投产、早受益。为了促进花芽形成,从7月份开始,应根据树体及枝条长势,酌情喷用15%多效唑或pbo 200~300倍液,以抑制新梢生长,促进成花,是非常有效的,一般喷用两次即可达到效果,对于旺长的树体或新梢,可在8月加喷1 次。肥水是设施梨树生产的物质基础,设施梨树栽植密度较大,对养分需求量大,在定植时或每年9月份施入。追肥应注意施用的时间,可在花前和果实膨大期进行营养补充,追肥应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施用为主,以平衡供养分,防止偏施氮肥,导致枝梢徒长,影响坐果现象的出现,施量据树大小、结果多少灵活掌握,花后要控制追肥和浇水,一般在花后15d内不应施氮肥,浇大水,在花后20d左右,为促进果实生长可进行追肥浇水,同时进行叶面喷肥,追肥后视土壤墒情浇水,保持田间持水量在50%~60%,浇水时注意小量多次浇灌的方法进行,防止浇水量太大导致地温降低而引发落果。梨树必须在完成自然休眠后扣棚,才能保证生长结果的顺利进行,否则发芽不整齐,不利于坐果。多数品种在12月中下旬扣棚较适宜,在暧冬年份或种植需冷量大的品种,应适当延迟扣棚时间,总之适当晚扣棚对设施梨树是有利的。
梨树绝大多数品种自花不结实,即使有些品种自花授粉有一定结实能力,但异花授粉可以结实更好,因此,梨园配置良好的授粉组合和足够授粉数量非常必要的。一般按照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3∶1,4∶1的比例为宜。栽植密度不同,栽植形式不同,所采用的树形,地上、地下管理措施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栽培管理制度。 的栽培管理制 度应当是幼树期叶面积系数迅速增大,进入丰产期之后能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有效面积,而且应当方便管理。稀植的梨园,结果晚、见效慢。采用变化密度设计,就是采用 植株和临时植株同时定植,666.6m 栽植333株或111株比较好。 行株距2m,行距5m:在 行中间1m栽植2行临时行,株行距均为1m,这样666.6m 可栽植333株。栽植三年见果,四年很容易超过1500公斤。若小行距2 m,大行距4m,株距2m,666.6m 可栽植111株。栽植密度应考虑地力、品种。一般在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方便的平原,树体大,栽植应稀些,行株距2~4米×5~7米,亩栽株数23~66株。山地、沙荒、盐碱地栽植应密些,2~4米×3~5米。矮化密植园1.5米×3米~3×4米,亩栽株数55~148株。梨树健壮的苗木是早期丰产的基础。梨苗木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栽植成活率,栽植后根系恢复的快慢,抽枝状况,对结果早晚、树势强弱、产量高低甚至寿命长短都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自育苗木,还是购买苗木,都必须坚持苗木标准。一级梨苗标准:侧根长20厘米以上,根数4条以上,侧根基部粗度0.45厘米以上, 分布均匀,不偏于一 方,舒展,不卷曲,有较多 须根:茎高100厘米以上,接口以上10厘米处的直径l厘米以上,茎已经木质化;健壮芽7个以上:砧桩剪除愈合良好:无机械损伤:无检疫对象美国白蛾;无根头癌肿病和胴痼病。梨是春季栽植的果园,要在头年秋季整地。 植株挖直径1100厘米、深80-100厘米的定植穴。栽植密度较大、株距小的临时植株可以开50-60厘米宽、深60厘米的定植沟。挖穴、沟时不要打乱土层,表土放在一边,心土放在一边, 回填时注意先将肥沃表土填在根际周围。每株需要施15-25千克土杂肥和50-100克氮素化肥。栽树时把表土和有机肥按3:1的比例混匀填在树苗根系附近。挖出的土回填到80%时就灌水沉实,等水渗下以后再整理。秋末冬初,要施好底肥,保障树 体营养供给,确保树体的健壮,为来年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生长特点幼树生长势强,结果后树势中庸,树冠开张,萌芽率低,成枝力弱。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成花容易,花量大,腋花芽结果能力强,改接后第二年结果。坐果率高,丰产。极易成花,早实性强,定植后二年结果,花粉量极少,需配置授粉树。适应性强,抗黑斑病、黑星病。栽培要点宜选平地肥沃壤土或砂壤土建园,丘陵山地需深翻改土,使活土层达60~80厘米,有水浇条件。严格配置授粉树,应选择2个以上品种,新世纪、绿宝石、新兴、大果水晶均为良好授粉品种。该品种成枝力弱,树冠紧凑,可适当密植,株行距宜选用2~3米×3~4米。树形采用基部三主枝改良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幼树应轻剪,通过摘心、刻芽、轻短截等促进发枝,拉枝培养树形。进入结果期后对连续结果的长枝及时回缩更新,以保证丰产稳产优质。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左右,追肥主要在花前(n)、春梢旺长期(n、p、k)和果实膨大期(p、k),追肥时结合灌水。严格疏花疏果,首先在花芽膨大期或结合冬剪疏掉过量花芽,花期疏花,疏果在花后20天内完成,每20~25厘米留一个果形端正、的边果,产量控制在每公顷3.7万千克左右。为提高果实商品质量,需进行果实套袋。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黄粉虫、梨木虱、食心虫、黑星病、锈果。生长习性。晚秋黄梨树势较弱,树冠较小,幼树生长直立,4年生树树高2.5米,冠径1.85米,干周16.5厘米,树势直立,枝条细弱,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属于密植型品系。抗逆性较强,抗旱、抗涝、抗轻度盐碱。但过度干旱可能造成次年成花量减少、果个小、产量低等。幼树期易遭受梨瘿蚊危害,沙质土壤易出现铁元素缺乏症。
qq: 13108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