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建议苏州教育部门加大教育公平建设,让有限教育资源普惠广大市民,避免造成热点学区过分集中,让普通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寒门更难出贵子。可以采取让优秀教师定期轮岗、加大对落后学校帮扶力度等制度,让优质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同时也不给学区房炒作空间,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请教育部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市教育局便民服务员
尊敬的网友,您好!1.您提到的问题确实是目前居民、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免试就近入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实行以合法固定住所为准原则,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合法固定住所(指具有房产证或房卡的住所)是确定其在何施教区入学的主要依据。目前的社会环境下,除了用合法固定住所(指具有房产证或房卡的住所)作为施教区认定的依据,是否还有更好、更公平合理、更富有操作性的办法呢?我们也在思考这一问题。按照房产进行施教区认定,这几乎是目前中国各地进行施教区划分的依据。2.加大名校辐射。2016年,直属初中继续实行大学区辐射制度。立达中学、平江中学、草桥中学、振华中学、景范中学、十六中、一中分校(彩香实验中学)、南环中学、胥江实验中学等直属初中在原施教区不变的基础上,向姑苏区行政管理区划范围实施大学区辐射,在学额有余的前提下,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兼顾特长、适合发展”的原则自主录取报名学生。从而扩大热点学校辐射范围,满足老百姓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如果您的地段不是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可以通过大学区辐射的方式进入理想的学校,从而不同程度上淡化了学区房的概念。3.加大共享施教区建设。在学有余额的情况下,我们对部分学校实行共享施教区制度,即对于某一居住地区,为两所学校共同的施教区,家长可以自主选择学校。如苏州景范中学与苏州二十四中学为共享施教区,原苏州第一初级中学部分地段为振华中学、景范中学、苏州第一初级中学共享施教区,原苏州第一初级中学部分地段为平江中学、苏州第一初级中学共享施教区,等等。这一措施,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4.其实问题根本在于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均衡,这几年我们也在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做了以下工作:(1)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新城区建设、城市综合改造,科学合理、积极稳妥地调配公共教育资源,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通过新校建设、老校改造、资源重组、品牌输出等治本措施,进一步扩大热点学校施教区服务范围,目前市区已经开始新建苏州市沧浪中学、市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叶圣陶中学等优质初中,来满足居民“有书读,读好书”的需求。(2)加快集团化办学。推动集团化办学,组建紧密型的“教育集团”,成立相对紧密型的“学校联盟”,建立松散型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校际之间的骨干教师流动、干部互派交流、课程资源共享、文化沟通融合,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如苏州市立达中学与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合作成立苏州市立达教育集团,两校分别挂牌“苏州市立达教育集团———苏州市立达中学”和“苏州市立达教育集团———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立达教育集团将从品牌输出、协同管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途径实施集团化办学,建立苏州市区的义务教育高地,为百姓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还有市实小集团,三元与彩香,景范与金阊新校区等。(3)加大师资流动。2014年起全市实行教师和校长的流动,我们的交流范围从义务教育阶段扩展到了整个直属学校范围,包括3所小学、17所初中、9所高中校以及4所高职校;我们把交流重点放在推进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交流,推动校长教师跨学校交流、跨学段交流、跨岗位交流、跨系统交流、跨体制交流,倡导名校先行,干部带头、骨干示范,发挥优秀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影响,激发学校教师活力,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我们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当然如果您有好的建议,希望能提供给我们,共同办好苏州教育。感谢您对苏州教育工作的关注!
现在据说园区这方面做的很好,各个中小学校差别不是很大,其他区的学校差别则很大,建议像园区学习,实现教育资源流动共享,每个片区的学校都有名师,都有较好的硬件设施
2018-4-13 09: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