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在耶鲁大学里抑郁,还是在亚利桑那大学快乐?”“我选择抑郁”

2024-1-12 7:10:38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想让孩子上名校吗?
想让孩子成功并终生无忧吗?
那就加入鸡娃家长的队伍吧!
如果这是某个教育机构的营销文案,我想大部分家长都会暂时撇开这这条带有土味的广告语,二话不说地接过sales手中的传单或者点开官方网站迅速了解。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开始鸡娃了,从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到5岁男孩的15页简历,尤其是在中国北上广这几个大城市中,几乎每个家长都在拼命让孩子往前跑......
当然,在太平洋另一边的美国湾区硅谷,这种现象也不足为奇,从孩子出生后,开始买学区房、排队上高价幼儿园、陪孩子做作业、给孩子排满补习班和才艺、以及逼孩子考常青藤名校......
说到名校,最近美国就曝出了一桩著名的名校丑闻:史上最大规模的招生舞弊案,牵扯出了多名社会名流及上层富豪贿赂名校教练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大学。
其中,凭借美剧《欢乐满屋》(full house)走红的女演员 lori loughlin和丈夫mossimo giannulli,就花了50万美元打通关系,通过金钱贿赂,伪造档案让女儿假扮成赛艇队员,并通过体育特长生的途径拿到了南加大的录取通知书。
而且他们俩还只是这次庞大的涉案人员名单中的其中两个而已,为了孩子能轻松进入到名校,这些社会知名人士甘愿成为挑战教育公正与法律,足以见得,美国的“疯狂家长”并不比中国家长少。
相比中国家长,美国家长的名校情节更执着,因为美国其实是一个社会阶层很固化的社会,富人精英的孩子都上私立名校,只有普通阶级的孩子才上公立学校,所以,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不跌出自己的阶层,美国家长会费尽心思让孩子进入名校。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全世界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名流富豪们对于名校尚且如此看重,何况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产家庭了,为了那一点机会,也要努力去争取,因此,他们也显得格外焦虑和无奈。
01
直升机家长的焦虑与无奈
直升机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尽管有很多不利,但仍然阻止不了美国父母心中对名校的向往。
“我当然希望他能有自己放松和空闲的时间,但他在跟一整个班级的孩子竞争,而其他孩子都有爸妈帮忙辅导或者上补习班,他们成绩会更好,能够上快班或者其他一些荣誉项目,这样他们就会得到更多机会,去上那个我想让我的孩子上的大学,而我的孩子就上不了了......”
这是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julie lythcott-haims写的《how to raise an adult》一书中一个家长说的话,因为他相信好大学可以给孩子带来好前途。
尽管这会牺牲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变成生活白痴:有些孩子不会自己搭乘公共交通,也不认识回家的路,甚至在学校不知道把箱子搬进宿舍,任凭箱子在宿舍走廊里呆着,直到家长给宿管打电话请求帮忙,才得以正常生活.......
“我也想我的女儿更独立一点,让她自己做早餐洗衣服,但她的生活已经够忙了。她每天需要花1个半小时去上重点高中,其他时间还有许多课外活动。我如果不帮她操理日常生活,她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她并不需要妈妈,她需要的是一个生活助理.......”面对女儿繁忙的学业,另一位美国妈妈无奈的说了这样一段话。
比起落后其他人,马不停蹄的带着孩子上各种补习和进修才是正确的做法,在孩子上名校和让孩子独立之间,选择了前者,这就是大部分直升机家长的无奈选择。
02
直线式的高效人生,会让孩子更快乐吗?
近几年来,关于名校学生抑郁,自杀的新闻越来越多,在名校读书的孩子似乎越来不快乐了。
这是真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nature上有一个统计数据,全世界40%以上的博士生患有轻度到重度抑郁,而学校越好,抑郁症的情况也越普遍,据报道,哈佛大学的本科生中有80%曾在读书期间患过抑郁症。
所以,当美国家长终于把孩子们送进了常青藤名学,坐拥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光环与荣耀时,这些孩子们并没有变得更快乐。
洛杉矶成瘾治疗中心的主管harriet rossetto把这群孩子描述成像刚独立出来的殖民地一样:“他们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里呆着,也不知道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他们非常迷茫和痛苦,许多孩子会寻找方式麻醉自己,比如毒品、酒精、赌博、甚至自残,他们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空虚和抑郁,他们会对这些不良方式上瘾,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事情可以做。”
从好的小学中学到好大学,好的研究生学院、最后到好工作,这样一条直线式的“成功”人生让孩子付出的代价却是抑郁、困惑和不快乐。
美国keene state college的心理学教授neil montgomery在调查了300大学新生后发现:这是“直升机家长”带来的副作用——永远在孩子头上轰鸣,他们比起其他孩子更保守、更焦虑、更容易受到伤害。
13年,期刊
《journal of childand family studies》发表的关于297个大学生的调查里,发现“直升机家长”的孩子的抑郁水平更高,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
如果说国内的一些父母爱说的:“我不希望孩子未来多么有本事我只希望他平平安安,开心快乐就好。“是一种变相的不负责任和偷懒,那么宁愿孩子将来抑郁自杀也要逼着他上名校,是不是另外一种失职呢?
03
宁可孩子在耶鲁抑郁,也不愿意在亚利桑那大学快乐
然而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美国家长们就会放弃鸡娃吗?
答案是no。
“在耶鲁大学里抑郁,还是在亚利桑那大学里快乐过日子?”这个儿童教育版的“在宝马车里哭还是在自行车上笑”虽然难以取舍,但至少有75%的家长还是决定让孩子在名校里抑郁,也不愿意他们在差学校里快乐。
理由也很简单:他们认为孩子们会处理好心理问题,但没有人能够再回到20岁去读一个耶鲁本科。
看到这样的回答,顿时觉得比起中国家长的鸡娃,美国家长的鸡娃更为坚定和冰冷一些,确实没人能够回到20岁再读一个耶鲁本科,但孩子们是否真的能处理好自己的心理问题?
这还是个问号?
—————————————————————————————————————
爸妈黑板报:一个专注写孩子教育的黑板报
微信:bamaheibanbao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