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过去了20多天,不过对于农村娃的暑假来说,各家心中的痛到现在还在隐隐发痛。
农村娃的暑假怎么过?您脑海中的农村娃肯定是下河游泳,抓鱼吧?其实,以前的农村家庭,暑假除了写点作业之外,还得帮着家里做点农活。在那个没有除草剂的年代,每年的暑假其实都是田里草长得特别快的时候。
尤其是玉米地里,那玉米的个头长得比人的个头高多了,同时玉米间的野草也在疯狂的长着。为了让玉米得到营养,玉米地除草就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在玉米地里拔草,钻在玉米趟儿里,又刺又痒,天热流汗之后,就会更加痒痒了。
暑假正值三伏天,温度动不动就超过35度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为了尽快干完活,也为了不晒最热的日头,一般清晨5点就下地干活,趁着凉快,很多田里都在忙着农活。等到太阳高了,一般地里就见不到忙碌的人影了……
不过这种场景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在这个暑假中,很多的农村孩子简直过起来了“第三学期”,过得比上学时候还忙呢。有人说,村里的孩子去了镇上,镇上的孩子去了县里,县里的孩子去了市里,他们都在忙着一件事:补课。
现在在孩子的教育上投钱,甚至可以说是“烧钱”,已经并不稀罕,这也并不是城市孩子的专利,村里的孩子如果有一家孩子去补课,带起来的群聚效应甚至更甚于城市。于是本来就已经空心化的农村,放了暑假也在路上见不到几个孩子的身影。孩子忙,失去了暑假的意义,同时也给很多的农村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
有报道称,开学后老师调查得知班里补习科目最多的,是在南京城里居住的郑女士,在今年暑假里,她给女儿报了英语、钢琴和游泳三个辅导班,除此以外,还参加了研学团,这让她除了工作之外就忙的团团转。
让郑女士挠头的还不止于此,她老家的表妹还带着她小升初的儿子来到了城里,想趁着放暑假补习一下英语和奥数。表妹表示村里没有相应的补习班,而镇子上的补习班她又看不上,觉得城里的补习机构水平高,选择面也大,于是炎热的夏季,郑女士家里忙碌的也“热闹极了”。
同样烦恼的还有经营渔家乐的马哥一家。这个暑假为了给孩子补课,也是大热天的奔波异常。原本暑假是个生意的旺季,可马哥每天从村里到城里来回接送孩子就搭进去一个半小时,严重影响了生意。马哥两个孩子,老大报的是英语和数学,老二报的是拼音、英语和钢琴,不算人工费和路上的油费以及吃饭的餐费,只是学费一项这个暑假就花掉一万多。
其实像郑女士一家、马哥一家的家庭还有许多,这都体现出农村家庭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期待,自己这代落后了,孩子一代不能重蹈覆辙。其实说白了,农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给了大家选择的空间和提高眼界的机会,毕竟城市里的教育资源更具优势,加上很多有名的教育机构在农村就是盲区,农村的家长只能让自己奔波了。
农村的家长有个普遍的认识:可以在农村生活,但一定要去城里上学。“村里想去镇里,镇里去区里,我们这些新区、开发区的就往市区送。总觉得一代要比一代强,靠什么?靠教育。”
不过原来城市里的校外培训“剧场效应”,进一步向着农村蔓延和恶化,会让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负担加重,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也会借机扭曲孩子们的教育观念,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