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桑植县竹叶坪村泥田丘组要求脱贫致富的报告

2018-7-10 7:33:39发布33次查看
关于泥田丘组要求脱贫致富的报告
尊敬的上级领导:
泥田丘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竹叶坪乡竹叶坪村的一个自然组,离竹叶坪政府约五六里路远的一座大山之顶,山高近千米,站在竹市街上可以看到这座大山,但看不到山顶深处的人户,看不到条像样的小路,很多人都以为山上没有人户,然而山上居住着一个泥田丘组。山上地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组有住户(24 )户,人口( 73 )人。我们组三不通,(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自己修建的小道,总被山洪冲得七零八落,出行极其不便,孩子上学难上加难,70末、80后,就在恶劣穷困中饥一顿饱一顿的成长着,起早贪黑的上学,下雨下雪天迟到两节课是常事,晚上照着煤油灯或是油松做做作业。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大家都指望着。山上20来个孩子只要有我们山上的孩子的班级,班级前几名都有我们山上的人。可最终忍受不了老师为了催交所欠学费,让我们欠费的孩子站着听课,同学们的异样眼光使我们相继辍学,没有完成小学学业的占30%。农药化肥、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都离不开下山,全靠肩挑背负,买包盐都得下山再上山,一个来回就是个大半天。我们组人常年在肩挑背负,刀耕火种,靠天收成,四处挑水的艰苦中度日。天晴稍多几日,生活用水都是问题,更别说水灌农田,田里就会颗粒无收。洗衣服的话都得下山,干的衣服背下来洗湿后的衣服再背上山。全组人民一直在贫困最底线苦苦挣扎徘徊。
随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工作方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基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分析贫困现状,致贫因素,脱贫需求......”我们全组人民认真总结、深入分析了我们这么多年全组处于贫困底线最关键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我们没有一条赖以生存发展的道路。
1.不通路,我们山上的上千亩的土地没有任何可利用价值,任何农副产品由人力运输至山下,卖出所得款项已不够支付运输费用;
2.不通路,任何想过来投资发展的老板都只能对着无路的大山摇摇头;
3.不通路,我们的基础设施----供电,因为要人力解决将耗资巨大,而无能力解决。(1997年我们自主集资通电,由于用的木头电线杆,天干刮风下雨下雪就没有电,而且电费高达6元/度,不久后又因线路问题完全断电);
4.不通路,我们的生活用水没有保障,兴修水利的水泥沙子等材料得完全人力运输,也将耗资巨大,我们本身贫困无力出资解决。而没有水没有电,我们又无法充分利用土地实现自给自足。
5.不通路,我们的孩子无法按时上学,有病无法即时就医。(2015年腊月十三,我们组的留守老人庹南池,因蛛网膜腔出血,清早起床生火时晕倒在火旁,随着火烧坏衣服烧伤腿部疼痛感使其苏醒过来,才得以打电话求救。后经全组留守人员努力,用自制担架将其抬至山下医院已经时至下午3点多钟。后经转入张家界人民医院,其孩子四处奔走借钱,最终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是幸运的,幸运的自己苏醒了,幸运的没有大面积烧伤,幸运的在山下别人家里充电的电话还有电......)
6.不通路,我们无法就地改造旧房更别说建设新房。
7.不通路,我们无法就地实现自给自足,更别说脱贫致富。
我们现在要解决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的问题困难重重。首先是没有资金,没有资金什么事都无法做。其次是没有劳力,年轻人为了生活都在外面打工。再次是缺少技术指导,全组无一人懂行。但我们不想一直穷下去,我们希望也能富起来,不想成为政府的包袱。为此,我们盼望上级领导能根据当前的扶贫政策给我们组解决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的问题。
如果我们有一条路的话,即使不太宽的路,只要农用车可过,那么我们就可以依此为基础,接通生活用电,兴修水利,解决我们的基本生存条件; 如果我们有一条路的话,即使不太宽的路,只要农用车可过,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土地,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如果我们有一条路的话,即使不太宽的路,只要农用车可过,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土地发展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发展农副业,实现“脱贫致富”;如果我们有一条路的话,即使不太宽的路,只要农用车可过,那么我们就可以引进资金,发展生态农庄,就此解决就业问题,年轻人不用再背井离乡四处漂泊,留下老幼病残苦苦守望,并需支付高额的外地家里往返车旅费;如果我们有一条路的话,即使不太宽的路,只要农用车可以过,那么我们就可以...... (附页通路后初步生产自救计划)
哇,想想都美,我们实现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那么住房不再是问题,养老养小不再是问题,孩子上小学甚至上大学不再是问题,医疗费不再是问题,我们的贫困循环就此结束,我们也不再需要政府任何救助,或许还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现我们全组人民基于立足根本,立足长远,一劳永逸,一次性、永久性的解决我们全组人员的贫困状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遂向各部门各领导反映申请,给予我们泥田丘组修建一条道路,一条即使不太宽的道路,一条可以解决生存基本的道路,一条可从此走上“脱贫致富”“全民奔小康”的道路。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盼望各位领导结合实际调查,予以批准!
(或许你们会以我们组上现有房屋不多为由而拒绝:1.但是是因为山上无路无电无水的状态经自1998年申请修路只给修整了下小路,后又多次申请一直以来没有予以实质性解决:我们部分人是山上的老房子有的倒塌有的危房或是没有能力盖房子而没有房子的无房户,我们的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被迫暂借住或租住在别人家。特高压移民,是因为山上(无路无电无水)无法居住而建房材料也无法运输上山才被迫迁至山下,如果我们的山上有路的话,我们何苦高价买地呢。我们在山下的生活又靠什么解决呢,我们农民生存所依附的土地依然全部在山上。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况且我们上有老要照顾下有小要抚养教育,又无法外出务工,又无法就近就业,我们的吃穿用度除了利用我们山上的田土山林就无任何经济来源,以至于我们需要每天奔波于山上田土山林与山下住房之间。可没有路,山上的作物运下山照样不值钱,我们只能继续在贫困边缘徘徊。有了路就不一样了,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土地资源,脱贫致富不再是问题。
2.或许你们会以修路代价高而拒绝:但我们全组人民的贫困状态如何从根本改变,我们上千亩的土地是不是完全浪费?即使给我们部分扶贫款,一万两万即便是是十万,可钱总有用完的一天,用完了怎么办?国家政府能一直养着我们吗?那得多少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0年要全民奔小康了,我们还在努力摆脱贫困,如何是好?如政府资金不足,只要你们有心,同意解决我们贫困根本问题,我们可以一块儿想办法,我们组民没有足够资金但可以出部分力,还可以申请部分社会救助,我们相信只要努力、有心那么相对应的办法就会随之而来。)
我们全组人民敢说“只要政府敢给我们一条路,那么我们就敢还政府一个小康组,一个生态组”
申请人:泥田丘组全体组民
组员签名盖章:
2016年11月12日
泥田丘组组民:
你们好!首先感谢你们对乡党委、政府工作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现对你组反映的诉求回复如下:
你组大部分农户在2013年国家铁塔建设时都搬迁到关口组居住,目前全组只有四户老房尚未拆除。其中两户均在关口组修建了新房且已居住,另有一户也随其子在关口组定居,现只有一户一人在组内居住。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全乡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作为全乡工作重点,切实履行职责,攻坚克难,积极谋划。在2015年、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中均有申报你组产业路项目,村支两委也在持续与后盾单位县地税局对接,努力争取资金,力争在你组产业发展条件成熟、前景良好时促成组内的公路通达项目。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我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乡党委、政府及全体工作人员将一如既往的倾听广大群众的呼声,接受和配合广大群众的监督。
竹叶坪乡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15日
首先非常感谢乡政府对我们全组人民的理解支持,谢谢!十分感谢。也请谅解,这也只是我们的无奈之举.
1.泥田丘组共24户,73人,其中7户无房,6户危房。并在在2013年国家铁塔搬迁只有4户,没有大部分。且搬迁至山下,也只是因为山上没有路,无法择地重建。否则,我们怎么会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山下高价买地上。到现在为止,其中一户因自身能力有限且铁塔补贴甚少,房屋还没有完工。
2.目前组上仍有6处老房存在,除了铁塔搬迁的4户是老房拆除了,其余的老房均是年久失修倒塌的。
3.有一户随子定居的,其实是去年年前大病脑部手术后,走路不灵活,山上无路无电一人无法在山上养病,方在山下一个儿子借贷建的毛坯房中养病的。其共5个儿子,现其另四个儿子还没有住房。
4.其一在关口修建的房子也只是简单的砖木混合毛坯房。
5.山上本来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只因没有了电没有路,阻断了我们的居住条件,耕种条件,让我们为了能娶妻,为了孩子上学被迫山下买地建房或租房,成为失地农民.
6.山下的我们,无田可耕,无地可种,无法自力更生,生活负担加重,贫困度再度加剧。
7.“产业发展成熟,前景良好”如何定义,我们应该从哪里行动?我们从1998年申请等到了现在,等得真的不容易。
8.我们不是要政府供养着我们,也不是要刻意为难政府,我们迫切希望着能依靠我们自身的努力奋斗脱贫致富,但我们农民所能依靠的只有土地。我们希望能充分利用我们的土地,但我们土地均在无路断电的大山上。一个来回走路得4个小时,如何实现效益。种也好养也好,运输成本也高过物品所得。
9.我们希望有路了有电了,我们无房的人儿能有运输条件建房而定居山上,这样我们不用再把我们微薄的积蓄用在山下高价买宅基地上。而且也可以有地可种有田可耕在自家实现自给自足,更可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果树等经济林,脱贫致富太容易。
10.我们有路了,就是已经搬到了山下的人,也会有条生存之道,用以摆脱山下自给自足都实现不了的窘境。
最后恳请诸位领导,认真结合我们组的贫困状态,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角度出发,尽最大的努力帮我们实现我们的夙愿。我们全组人民祖祖辈辈都会铭记感谢!并努力奋斗报效祖国报效社会的!
我们不会要求政府有什么过分要求!只是事实求事的做好份内之事!给一个自然组的一条生存之路
政府的回复一派胡言,铁塔搬迁才几户,为什么睁眼说瞎话,其它组民实在没有生存之道,才四处东借西凑点钱,在关口高价买地建房,政府,村里从宣传任何扶贫政策,也没管组上任何组员生存之道,没有房住的还有很多,被逼在打工凑钱,打工生活非常艰苦,因文化水平过底,没任何技术,工钱过底,维持生活都比较困难,别说买地建房了,请问政府,村里的领又在那里,竹叶坪村领导,谁给他烟酒,请他吃饭,他就为谁办事,这样领导还能为老百姓着想,心里还村民吗?
我们已经被遗忘,整个竹叶坪也就我们组没有通路,原因不知。我只知道我们组上人这一辈只有一个人走出去,他是靠父母和两个兄弟在背后支撑。太想阔别想买一包盐都需要花一天时间的家,不是不爱不是不留恋,是因为现实让我们不得不离开。小时候上学每天都迟到,尽管我们已经抹黑就出发,我们努力学习,但始终抵不过家庭压力,早早辍学外出务工。我们就这样毫无选择的陷入新一轮贫困局面,由于年轻一辈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留守老人,留守在那座没交通,没电,没水的大山上,我们不懂国家政策,不懂国家政府规划,我们看到其他同乡一年年的都实现了家户通路,我们确盼不来一点儿关于我们的佳音,我们失望了,但是我们还是努力,我们努力让父母她们��受那么一点儿的幸福,享受几年脱离肩挑背负的生活,我们能让我们的子女不重复我们当初的早出晚归的读书,终于我们陆续高价在山下买了地皮,但却发现我们完全失去土地,我们收入不足支撑(也许部分人认为有吃有穿有遮雨棚就已经能自足),我们又过上了早上上山,晚上下山的局面! 过得更加艰难…我们不需要政府养我们,我们能用自己的勤劳去致富,但请政府能给我们一条能让我们耐以生存的路,让我们的劳动成果不需要人工挑下山!仅此而已!!!
是的,我们想依靠我们勤劳的双手致富,但作为留守的妇女儿童,老弱病残能实现自力更生的只有土地,我们需要有条路,有照明电,得以保全我们农民的命脉——土地!
我们要求修路了,终于想起我们山上还有户无能力无智力的残疾孤人,想着给他建个房子以堵悠悠众口吧!可还要他家亲戚免费提供地皮他,让50多岁的他忍着腰痛一只手按着腰,弓着背背木材下山,你们又于心何忍呢?!何况房子不打地基不铸地梁,没有支柱,用大空心砖,没有一根钢筋,这房子安全吗?
请求政府解决贫困根本问题!
为什么非得要有老板开发,发展产业路呢,农民的生存之路,生存的根本利益小于老板开发的利益?!老板开发了,农民实质利益在哪呢?!国强民富,为什么始终只能富了一部分人,坑了百姓呢!
国家的政策只是 听说? 我们能不能及时了解到政策?我们能不能享受到政策?我们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为楼主点赞
被人遗忘的滋味儿真是不好受啊!寒心,悲从中来,没有希望的生活还能叫生活吗?
顶起来
政府部门的回复反而让我等觉得不好意思了:我等一介莽夫草民,实在无力关心与支持政府部门的工作,我等部分人甚至连最基本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都没有履行过,更谈不上其他了。正是我等长此以往一直以来的愚钝无知,才让国家的优抚政策屡次三番地与我等擦肩而过,让我等在如此环境优雅风景如画的泥田丘组呆了一年又一年,送走了一辈又一辈。可我等绝不嫌弃我们的家乡,反之非常依恋,想起童年时光,虽苦却无比开心!大山的孩子爱大山,从哪里来还要回哪里去,这是我等共同的心愿!虽然我等深知:美好的生活必须要靠自己去争取,但我等势单力薄,须得靠着国家靠着政府这座大山我等才有希望看到光明大道和宏伟蓝图!然后,靠着自己大踏步去走、大手��去描绘!我等也有美好心愿,不想成为始终被人遗忘的那群傻瓜,也想与时俱进,不想自己这一辈子更不想子女后辈成为拉国家政府后腿的那一群文盲白痴!
我们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公开”享受国家政策的权利
政府部门,希望各级领导给于重视,了解民生,为什么到政府只看到走后门的,而真正为老百姓的父母官,你们又在何处,心寒,老百姓心在流血,望真正的为百姓着想。
希望国家的惠民政策能真正惠及所需之民的,不是最终只是富了某些人,坑了百姓!
2016-12-15 17:53:24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