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睹华为鲲鹏与昇腾,中国高性能计算进入多样性计算时代
2024-1-9 19:28:05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全新的应用探索总能吸引众多的眼球,在被称为科技界皇冠上明珠的高性能计算领域,更是如此。聚集在华为展区的参会者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第十五届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ccf hpc china2019)中,“围睹”华为的鲲鹏计算平台近乎成了一种时尚。就像参会者在展台屏幕上看到的那样,在制造cae/cfd仿真、气象预测和基因测序等特定的高性能计算应用中,多样性计算的魅力展露无遗:例如经内蒙古气象局与华为联合测试,taishan hpc解决方案提升了内蒙古气象局陆面模式业务系统的计算效率和精度;上海天文台更是借助它来探索宇宙的起源……x86的生态环境仍是hpc乃至数据中心领域最为强大的那一个,但随着应用场景多样性趋势带来的数据多样性,行业对多样性计算的期待正变得日益强烈。基于行业应用特性需求,华为鲲鹏计算平台积极探索与x86等计算平台互补的做法,最终在今天成就了“合适的架构才是最好的架构”这一论断的落地。今年1月,华为发布了鲲鹏920处理器以及基于鲲鹏处理器的taishan服务器,结合去年10月发布的昇腾ai处理器和由其所构筑的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以及传统的x86计算平台,华为自此开始为业界提供多样性的算力支撑。2个月后,在杭州举行的智能计算大会中,华为发布了taishan服务器五大解决方案,其中之一便是华为taishan hpc解决方案。基于鲲鹏处理器强劲的多核算力以及高带宽的优势,在制造、气象海洋、生命科学等行业应用都表现出了更强的性能优势。在此前的hpc方案发布中,华为用了两年时间,实现了完备的hpc软件栈。涉及了底层工具软件和管理软件,它们让客户可以快速部署高性能计算应用环境,并统一管理taishan hpc集群。对hpc客户而言,软件栈意味着当下,而生态则是未来。在企业级市场,华为以生态认知和建设能力见长。不出意料的是,鲲鹏计算平台瞄准hpc领域后,这种能力便通过组织架构高效地转化出了成果。通过和众多hpc应用软件提供商和开源社区展开合作,华为让业界广泛使用的hpc商用及开源软件陆续成功地移植到了鲲鹏计算平台上。在ccf hpc china2019华为展台,参观者很容易发现这种多样性合作是如何支撑鲲鹏生态,并使能taishan hpc解决方案的:集群管理软件及应用调优领域的成就主要来源于水平生态的合作——在与联科集团的合作中,华为为用户提供了x86+鲲鹏+gpu的多元化计算平台,它支持线上+线下的混合部署方式及资源调度,这就满足了大部分用户对资源及算力的双重需求。此外,在制造行业、教育科研、气象海洋和基因测序等具体的行业领域,类似的生态合作则大多指向了面向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甚至基于业务的场景化一体机。生态软环境的快速形成,从另一个维度映衬了鲲鹏的硬实力;而那些硬实力正是高性能计算客户的核心诉求——这也是ccf hpc china2019参会者“围睹”鲲鹏计算平台案例视频展示的原因。华为的数据显示,taishan服务器提供了高出业界33%的系统内存带宽,进而发挥出了taishan多核、高并发的算力优势;同时,taishan服务器还能够实现15%~30%的应用性能提升。有基于基础架构的性能提升,以制造业为例,在openfoam场景中,华为实验室实际测试数据较业界主流平台性能提升32%;在su2场景中,同样的实际测试性能比业界主流平台性能提升了38%。这些变化对于制造、气象和基因等行业加速高性能计算的应用而言,不啻为一个巨大的诱惑。另一个诱惑来自于昇腾计算平台。因为ai和大数据提升了hpc与行业的粘性,并大幅拓展了hpc的业务空间,ai与hpc的融合正备受关注。华为的atlas产品基于华为昇腾ai处理器提供强大ai算力。以石油勘探领域的测井阶段为例,它可用于训练大量的历史数据,并快速推断新井的地质内容。在华为和isv此前进行的测试中,利用ai算力的优势可以有效缩短50%的“记录时间”,并保持90%以上的准确率。华为鲲鹏和昇腾两个平台在hpc领域中的这些表现与成绩,恰好对应了中国ict产业发展所须重点投入的三大领域——基础芯片、软件生态和行业应用。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所处的发展水平,被认为直接关涉了中国整体ict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在全球科技大国追逐e级计算,以及国家之间超算竞赛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在ict领域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在全球权威的高性能计算机榜top500中,由中国厂商研制的超算系统入围数量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次,但整体应用水平仍落后于欧美。一个难得的窗口期正在当下——华为捕捉到了市场对多样性计算需求的发展,并正开始基于此构建了一个智能计算的新底座——就像它在hpc领域业已展现出来的那样。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