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鸡蛋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然而在30年前我的儿童岁月时,一个鸡蛋的地位,可是不一样。
小时候,我家姊妹三个,上面有两个姐姐,我是家里的独子。那个年代的农村,重男轻女的观点可比现在强多了,然后就是我这样的独子,想吃上一个鸡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很多城里长大的人觉得乡下有鸡就有蛋,觉得吃个鸡蛋是件很平常的事儿。其实在我五六岁开始记事的时候,每年只有过生日才能吃上两个鸡蛋。不是没有,那个年代,人都没有多余的口粮,养的鸡只能在稻场和地田吃一些虫子。没有夜食吃的鸡,当然产鸡量也不稳定。有时一只鸡两三天才下一个蛋,而那个时候的鸡蛋,可是硬通货。拿到市区集市或者在菜市场边,一毛钱一个,可以很快变成钱。然后买食用油(主要是菜油)、盐、酱油(小时候家里没有用过醋)等。再大一点,在上小学的时候,偶尔耍个性子哭一个,也能换来老妈做来的一个蛋炒饭(我的两个姐可没有这个待遇)。现在回想当时自己还不会太过任性,没有每天哭一下换个鸡蛋加餐,不然家里的鸡肯定会抗议! 在物资不丰富,经济不自由的年代,那一个个小的鸡蛋,对于一个家庭日常来说,就是一个个的小金蛋。
再大一点,到了初中,虽然偶尔可以吃到鱼类和肉类,但是鸡蛋在当时的农村家庭,仍然占据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家里来了客户没有菜,会加几个鸡蛋来招待客户。在端午和一些重要的节日,也会用鸡蛋(咸鸡蛋)来做一道主菜。而且用鸡蛋来招待客人时,更多的是用上整个整个的,这样更显得主人的盛情。 这个时代的鸡蛋,是家庭主人对于客人的盛情!
在后来,我们随着务工人流来到千里之外,每次回家临走时,老爸老妈都拿着几个月一个一个攒下来的鸡蛋让我们带到广州。前不久清明回家临走时,爸妈都一定让我带着他们攒下来的100多个鸡蛋让带回广州。这个时候鸡蛋更是一种乡愁。
从小时候卖钱换物的小金蛋,到变成矜贵的营养品和重量菜式。到现在是一道虽然普通,但是餐桌地位仍然很高的一道菜,鸡蛋在农村的家庭一直是比较重要的角色。现在我的儿子,平时都很少吃鸡蛋了,我想他长大了,肯定意识不到,一个小小的鸡蛋,在他爷爷奶奶辈,爸爸妈妈辈的生活中,曾经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