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治疗方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适当的运动可以使糖尿病患者降低体内胰岛素抵抗,帮助稳定血糖。其次,适当运动还可以改善血脂水平,控制体重,有利于促进心血管功能,增进适应性和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不恰当的运动反而会给患者带来危险,过度或不恰当运动都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不良症状,比如出现低血糖的情况。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防止运动中及运动后发生低血糖呢?
糖尿病患者如何防止运动中及运动后出现低血糖呢?1、定时定量去运动
糖尿病患者最好在餐后1-2小时之间去运动,此时体内血糖相对较高,不容易发生低血糖。患者保持运动30-40分钟即可,同时运动量不要忽大忽小,尽量保持固定的运动量。
2、测完空腹血糖,再去运动
有些糖尿病患者有晨练的习惯,但需要根据空腹血糖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吃点食物再去运动。如果患者空腹血糖超过6.7mmol/l,可以适当进行运动。但若空腹血糖低于6.7mmol/l,患者需要先吃点食物,10分钟后再开始运动。
3、大运动量后,提防迟发低血糖
部分患者喜欢进行爬山这种高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其降血糖作用明显且持久,有可能在运动后12小时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因此,患者在这种大运动量的运动后,要适当增加进食的量,避免出现迟发性低血糖。
4、识别低血糖症状
如果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饥饿感、出冷汗、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头晕、心慌、四肢无力、手抖、神志恍惚等症状,可能是出现了低血糖,应及时停止运动。
5、随身携带加餐食物
为应对低血糖,运动时,糖尿病患者最好随身携带面包、水果糖、饼干等食物。在出现血糖过低或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进食一点食物,避免低血糖持续发生,威胁健康。
6、易发低血糖人群注意减药和加餐
对于在运动中、运动后经常有低血糖倾向的人,可以在运动前减少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药物的剂量,或者在运动前、运动中适当吃些含糖类食物。
适当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帮助稳定体内血糖,控制体重,提高免疫力,对健康有益。但需要注意定时定量运动、空腹运动前需要检测血糖、大量运动后堤防迟发低血糖、学会识别低血糖的症状、动前携带一点小食物,还要注意胰岛素药物的合理使用,预防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低血糖症状。#超能健康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