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之城
引言:浦市开发旅游,必先开发独特的龙舟文化。用“龙舟之城”塑造浦市旅游的名片。浦市与凤凰应共同成为湘西州旅游腾飞的一双翅膀。
浦市要搞旅游开发,还表示:要把浦市打造成媲美凤凰的旅游名镇。
保存完整的凤凰古城,质朴沉静,依偎着碧玉般的沱江,就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近十来年,凤凰旅游搞得风生水起,成为我州旅游最响亮的名片,吸引了海内外无数游客的目光,风头直追张家界。
由南向北,浩浩汤汤的沅水河,突然九十度东折而去。在这大拐外侧,沅水西岸便是千年古镇浦市。浦市的青石板古街及两侧的古巷古宅和店铺、河畔众多的码头、还有向外延伸的几条石板铺成的商道,在二、三十年前,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残破的身影,让人联想那昔日的繁华。如今,或只留下一点点痕迹,让人无法追溯它们的过去;或完全损毁,比如河畔众多的码头,由于移民筑堤。
浦市古镇已无法恢复原貌。可是,浦市旅游不应仅停留在这些上面。开发浦市旅游就应想到:浦市有上天赐予的风水宝地——浦市沅水河段(见浦市河段图)。千百年来,先民们又因而留给后人独特的龙舟文化。兴起于长江、珠江流域的龙舟文化,是一项特殊的民俗活动,而今,在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地方都有无数的爱好者。
划龙舟在浦市俗称“拔龙船”。浦市龙船独具一格:竞渡沅水河。谚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同样,凡见识浦市龙船竞渡之人,都有这般感慨!
浦市龙船竞渡热烈张狂、惊险刺激,充分张扬了沅水河上男子汉的勇猛与力量。龙船上的人热血沸腾,岸上看的人紧张兴奋。
各地打着古城古镇招牌的旅游开发有许多,不免同质化,浦市按此思路也落入俗套,显不出特色,就算浦市古镇完整保存下来又能怎样?因此,浦市开发旅游就要开发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显然,那就是浦市最具特色的龙舟文化——浦市龙船竟渡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观赏性、胜负不可预测的偶然性。要打出“浦市龙舟甲天下”这张牌,让浦市成为世人心目中理想的“龙舟之城”。也就是说:浦市开发旅游,必先开发龙舟文化。用“龙舟之城”塑造浦市旅游的名片。浦市龙舟文化 承载着把浦市旅游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重任。
其实,浦市开发旅游得天独厚:浦市镇座落在浦市冲积平原的东北角,东临沅水,这里是湘西最东面,曾经拥有十三省会馆、七十二座庙宇,历来为湘西最繁华的商贸集镇,古镇虽破落,但修葺后值得一看;人丰物阜的浦市是湘西山区难觅的开阔之地,富庶之乡,浦市镇周边五公里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后面会提及)。
如果说凤凰是一位纯净俊俏的山妹子,喝了刚出锅的热腾腾的糯米酒,双颊微晕、憨态可掬。那么,浦市就是沅水河上驾驭风浪、孔武有力的俊后生。浦市与凤凰应打造成湘西州旅游版图上的双子星,共同成为湘西州旅游腾飞的一双翅膀。
一、宣传浦市龙船、推动浦市旅游大开发
开发旅游,宣传先行。张家界开发天门山:通过直播“特技飞穿天门山”,而一下抓住了全世界的眼球;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一部电影,王村成为神圣的“芙蓉镇”,一时风头无 二;近十几年,频频亮相影视的凤凰古城,旅游业发展引人瞩目。
要宣传浦市旅游,无疑浦市龙舟文化是开路先锋,而电影或电视是最好的手段。所以,我们要为浦市龙船做一个电视宣传片,长短以二至四小时为宜。分两种情况办理:
第一种情况:能征集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录像资料及照片,那就顺畅多了,只要剪辑一下,并介绍一些当地环境及风俗,就会有一个象模象样的宣传片了。但一般来说,找照片易,而录像资料可就难找了。故能找到当时录像,就弥足珍贵,即使是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也值得。
第二种情况:就是没有那时的录像资料,则需要组织只少十只左右的龙船,来录制一次龙船竞渡的全过程。由于十多年没有了龙船活动,估摸能找到可用的旧龙船非常有限(以下面提到的实地调研结果为准),那就要重新打造龙船,按每只龙船需二、三十万来估算,做十只规格为十八对桡的大龙船,则需二、三百万。又每只龙船至少40余人,经一定时间训练,然后录制,这些花销也不菲。
录制好宣传片,若能先在湖南卫视播出,再推荐到各省卫视及央视上播出,那就成功了。我敢肯定:浦市龙船竞渡的独特画面,一定会给世人视觉以震撼的冲击,带给人们非同一般的美的享受,浦市龙船必将名闻天下,浦市古镇也将享誉海内外,从而带动浦市旅游的大开发。
这样,浦市龙船竞渡必然引起其他地方的龙舟爱好者的青睐,于是可举办一年一度的龙舟邀请赛;于是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浦市旅游将得到广泛的宣传。这是后话,也是笔者在此时对未来的展望。
知名度意味着成功率,浦市龙船一旦成就了浦市及浦市旅游的知名度,定能带来众人瞩目,聚拢人流与资金流……那么,浦市附近可开发的景点是很多的:比如岱朝山景区开发(新堡村位于山脚下)、楠木洞景点开发;两条古商道:一条是向南:从吉家台——浦溪——小岸坪——马子桥——辰溪县城;往西去响水洞、王树坳……这也是后话,也是遐思,我希望这一切早日变成现实!
二、上天赐予的风水宝地——浦市沅水河段
从马子桥滩至浦市这段沅水河,约三、四千米长,河道复杂而开阔。河水下了马子桥滩,被靠近东岸的康家洲挤往西岸的小岸坪,随即又被靠近西岸的大小沙洲挤往东岸,最后进入浦市镇河面。在这儿,河面顺畅、宽绰,足有四、五百米宽。靠近西岸浦市镇三分之二宽河面是静水,因上游大沙洲的庇护;靠近东岸江东寺三分之一宽河面则是被称为“牛皮水”的激流。这种特殊的河面结构,为独特的浦市龙船竞渡创造了条件。
浦市龙船分红、白两色旗帜。从湾里以下,浦市镇对岸(含康家洲)、马子桥以上打红色旗;浦市镇到小岸坪、浦溪流域都打白色旗。比赛在红、白旗之间展开,这是打祖先那儿遗留下来的习俗。
当一只红船与一只白船比赛龙船竞渡时,先在大码头附近摆开架式:两船相距约二十米,船头都直指对岸、齐头并进。
只见旗手挥舞着旗子,发出吼声;于是锣鼓震天,催人奋进;桨手们甩开膀子,整齐划一地将桡片(当地称拔龙船的短桨为“桡片”)猛地插入水中,齐声喊“拔桡”,向后推送桡片;龙船两侧白浪翻滚,水花飞溅,龙船跃起。桡片翻飞如轮转,龙船一纵一纵地向前猛冲。开始是静水,龙船笔直向前。快进入牛皮水时,艄公、头桡、贴艄(指贴近艄公的最后一对桨手),会调整好船头方向:稍向上游倾斜。船头一进入牛皮水,就被一股巨大的冲击力将船头向下游推去。只见艄公把长长的大桨深埋水中,以平衡这股冲击力;头桡与贴艄也助艄公把稳船头(此时,若船头被激流冲向下游,船就会顺流而下,于是艄公、头桡、贴艄就拼命地纠正船头,往往会因用力太猛而翻船;若船头向上太多,会影响船向对岸行驶,结果也上不了岸)。
当龙船整体进入牛皮水后,只要船头还直指对岸,十有八九便能顺利登岸。此时,为了加快船速,艄公会把长长的大桨抽离水面,这是极高超的技巧,会赢得两岸看龙船的人齐声喝彩。
一般来说,让聚集在浦市河面的三、四十只龙船全部来横渡沅水,能有三分之二登上岸就不错了。而在竞渡比赛中,因气氛紧张,甚至有时艄公也会掉入水中,故多数龙船是上不了岸的。这就是浦市龙船竞渡显得惊险刺激、悬念迭起的地方。
三、浦市龙舟文化的魅力
端午将至,以浦市为中心,沅水两岸上、下游十里的村庄、浦溪流域的村庄都骚动起来:整备龙船。家家户户也忙碌开来:准备捐献的钱或物;拆洗被褥,迎接远方即将来看龙船的亲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至十五的端午期间,端午水如期而至,也就是河水较平常上涨两、三米,浦溪及后江与大河贯通。河水丰满了,龙船下水了。
浦市龙船轻巧实用:一条长长的尾巴高高翘起;船头稍稍昂着,平头(因头桡跪在船头前方),与一般木船差不多;船身窄、流线型、半圆底;一条粗粗的竹篾缆绳拉住船头与船尾,把船身绷紧(这是浦市龙船制作独特的方面),就象挑担的汉子扎紧一条腰带来提劲。这样,在激烈比赛中,在牛皮水上,不会因用力划桨而晃动船身。
浦市龙船活动停过一段时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包干到户后,才又兴起。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是浦市龙船最火爆时期;后慢慢冷下来,再后来随着青壮年劳力外出增多而停顿了。象我们这样的六十年代生的人,少年时期只听大人们讲龙船故事,直到八十年代初才亲眼看见它的风采。
浦市龙船极讲究团结协作。有道是:一旗二鼓三艄公。旗手站在船中央,眼观八方,威风凛凛,是龙船的调度兼总指挥。或停或起,或慢或快,都看旗手的。鼓手依旗手号令,或停或打,或打着悠闲的平鼓,或擂着急促有力的花鼓;桨手们听不到鼓声则止,鼓声起就划桨,依鼓点来统一步调。当龙船在浦市镇河面巡游时,在平鼓声中,桨手们昂首挺胸,大声喊着“拔桡”,一招一式,极尽表演之优雅,龙船也优闲行驶,头桡大都会做些滑稽动作来逗人发笑;当龙船竞渡时,在花鼓催促下,桨手们埋着头,跟着鼓点,奋力划桨,怒吼“拔桡”来鼓劲,个个似下山猛虎,龙船似出水蛟龙。鼓手就挨在旗手身后,时刻注意旗手的号令。艄公本来位于船尾,掌控方向,虽排第三,但龙船竞渡的胜负跟他关系最大。
史料载:屈源溯江在辰州停过船,辰州就是沅陵,浦市在沅陵上游百里,他应该来过浦市。一些屈原的故事在浦市流传。当龙船从沅水上、下游、浦溪三个方向集聚浦市河面时,必先来鹅毛潭祭拜:只见旗手将旗压在鼓面上,桡停船止,人皆肃静虔诚;旗手念道:小小花花龙船,拔到浦市街前,头头得赢,头头得胜……
端午期间,是浦市镇一年中最热闹之时,乘这短暂的农闲之际,放松一下,是这一带民众的心愿。人们从辰溪县城、达岚、合水、泸溪县城甚至沅陵赶来,或投亲靠友,或住店,为的是观看一年一度的龙船竞渡。街道上人满为患,店铺生意兴隆,小摊小贩到处叫卖。中午时分,龙船向浦市大码头水面汇聚,人们也向河两岸聚拢,两岸只见人头涌动。
忽然,有鞭炮在大码头响起,只见一只龙船欢快地从河中央向大码头驶来,原来是嫁出去的女子来慰劳娘家的龙船……
当然,传说中的龙船是那么神圣。小时候,没见过龙船,却总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人的爷爷(或爷爷的兄弟)本来不会游泳(在河边长大的人为什么不会水呢?小孩总这么问,大人们坦然道,那是他娘从不让他下河,怕溺水),却爱上了拔龙船,于是用一根长腰带,一头系在竹篾缆绳上,一头系在腰上。但龙船过牛皮水时,常常会翻,不免有时腰带脱落,人就沉了水,丢了命。可见,爱龙船的人几乎达到忘命程度。那时,龙船是这带民众的最爱。
四、保护好浦市龙舟文化
在电视上,所看到的各地举办的形形色色的赛龙舟,不过是在一片静水中进行,总觉得没什么花头。唯有浦市独特的沅水河面,才产生了龙船竞渡沅水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比赛方式。凡见识的人,都印象深刻,回味无穷。浦市龙舟文化所具有的鲜明地域特色,是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我们要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留给后人,留给全天下的人。
因此,我们有责任要保护好浦市沅水河段这块风水宝地。而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说来令人痛心:大、小沙洲正遭受滥挖乱采,或者为了淘金,或者采砂石做建筑材料;浦市河畔筑堤,损毁了包括大码头在内的众多码头;鹅毛潭淤浅了;马子桥至小岸坪间,河岸崩塌,其他河岸也有不同程度人为的破坏。
当我们确定要保护好浦市龙舟文化,就应马上去做以下事情:
从马子桥到浦市这段河岸,若有崩塌,就应修复;禁止损毁河岸一寸土一棵草,并在河岸植树种草,绿化河岸,防止水土流失。
禁止在大、小沙洲滥挖乱采;已破坏的要恢复原状,并加强河段管理。
浦市河堤临河一面是斜坡,可改造成阶梯码头;坝基应稍加宽,作成平台,方便停靠龙船。
鹅毛潭要清淤、浚疏、挖深。
四十多岁的土生土长的浦市人,都应记得:在崩篙滩旁的崩篙塘,是一大片水塘,几百亩吧,每到夏秋之际,这里就栖满了白色或灰白色的鹭鸶等水鸟,有好几千甚至上万,真是鸟的天堂。大概是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天,这里被人用农药毒过一次鱼,从此水鸟几乎绝迹,绝佳的观鸟胜地就这样没了。
当然,浦市河段本身也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比如去大沙洲漫步;去康家洲浏览;横渡浦市河面看牛皮水,并游览江东寺名胜;夏天,开发河滩浴场;乘快艇或游艇去马子桥滩……
上面讲了保护龙船依存的环境,下面再讲保护浦市龙船本身的特色,浦市龙船无疑是龙舟文化家庭中的一朵奇葩。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龙船独特的制作方法,包括怎样选材,龙船的大小、尺寸、式样,龙船的维护与保养;二是有关龙船各方面的仪式、习俗、传说。这些要细致耐心的去挖掘。
曾经深刻影响浦市人心灵与生活的浦市龙船,有渐渐消失的危险,要抱着抢救浦市龙舟文化的紧迫感与事关浦市旅游发展的使命感,深入实地,作一次全面调研。应选派一个得力工作组,深入到浦市龙船所在的村子,了解浦市龙船分布概况及具体数量;每个村子龙船的现状,比如以前龙船是否存留,等等。尤其是红旗代表队的康家洲和白旗代表队的浦溪,其龙舟文化氛围最浓,应是调研重中之重。
又特别是浦溪村,那里的人总是自豪地说:“先有浦溪后有浦市,浦市龙船浦溪王。”也就是说,浦溪的历史比浦市要悠久;浦溪龙船是浦市龙船的王者。每次浦溪龙船从浦溪来到浦市河面上时,后面总是拖一条长长的黄烟,黄烟谐音“王爷”,即浦市龙船之“王”的意思。
已将建议报送浦市经开区管委会,谢谢您对泸溪旅游事业的关心。
泸溪县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中心
2015年9月23日
少搞一些花哨的东西。看一看,早上读初中、高中的学生大街上要照电筒去上学。为民办些实事吧!
就这次浦市龙舟赛感受颇深!首先,政府为何不牵头组织呢?其中原因大家都知道,参加者把政府不放在眼里。其次,浦市周边地区的企业及浦市人,几乎都要摊牌,并且规定一定数目的钱,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他们就纠结社会及当地村民堵路、挖路!使经营者无法正常营业。这样的龙舟文化最好取缔!伤政府、伤老百姓!
2015-09-22 11: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