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里的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屈原有怎样的故事?《离骚》究竟讲了什么?《楚辞》为何享有如此高的声誉?5分钟,带你了解一下。
一、 屈原遭谗言***,遂有《楚辞》说到屈原,我们很熟悉了:汨罗江,端午节,爱国,《离骚》... ...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好像不太熟悉,除了这几个关键词,鲜少有人能说出关于屈原的完整故事。
屈原是个贵族,《离骚》的第一句就说明了——“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帝王的后代。他本来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个官号三闾大夫,然后是楚怀王的谏官。
谏官你知道的,很不好当的。虽然帝王都喜欢说自己虚心纳谏,但你仔细想想,有谁喜欢听别人一天到晚给建议的?就连大名鼎鼎的魏徵,也让李世明大怒好几回,差点掉脑袋。
屈原就遭到了暗算。
当时楚怀王要立宪令,屈原负责起草。有个叫靳尚的大臣,一直嫉妒屈原,就在楚怀王面前说他坏话,说屈原起草宪令时,每写一条,就说“除我之外,谁写得出?”
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简直要笑出声来,这个场景太形象了。比如你是老板,叫底下的得力干将做事,然后他一边干一边洋洋得意,哼哼,除了我,谁还干得了这个呀?很气人对不对。
总之,两个人一个会说话,一个多疑,屈原就这么被流放了,可以说百口莫辩。
屈原心里有愤,写下了《离骚》,后人纷纷效仿,西汉刘向编辑整理了一下,于是就有了《楚辞》。
二、 《楚辞》之美,奇幻华丽第一次翻开《楚辞》,你一定会望而生畏。原因我先不说,随便摘录几句,大家感受下。
“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不太好懂对不对?
但如果你愿意一字一句地查注释,像蜗牛一样一点点爬过每个句子,就能感受到楚辞的奇丽。
那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取来树木之根,编成茝草,与薜荔花蕊穿在一起。拿来菌桂枝条,结成蕙草,胡绳搓成绳索,又长又好。
这就是楚辞的第一大特点了——辞藻华丽。
《楚辞》中,我最喜欢的,是《九歌》中的《少司命》,前几句是这样的:
秋兰兮 麋芜
罗生兮 堂下
绿叶兮 素枝
芳菲菲兮 袭予
秋天,兰花与麋芜遍布在祭堂四周,那绿色的枝叶和雪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香气。
你看,这“罗生”与“袭予”,用得多好。
华丽的用词,自然而然地,就带来另一个特点,就是气势恢宏:
孔盖兮翠旌,
登九天兮抚慧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
荪独宜兮为民正。
翠色的旌旗与孔雀毛的华盖,你登上九天,为人间扫除灾害。
执长剑刺向空中,护住幼小,这人间,只有你堪称万民的主宰。
“登九天”“抚彗星”“竦长剑”,主宰人间的神灵形象跃然纸上。
你读《楚辞》时,也会自然而然地,就被宏大的事物吸引,心胸气概便大不一样了。
三、 读《楚辞》,养正气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解,觉得《楚辞》怨气冲天——“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反信谗而齌怒”,我这样忠心耿耿,你却不肯信我,却因为小人谗言迁怒于我。
但是,如果你愿意往下读,会深切感受到屈原的正气——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 长顑颔亦何伤”只要我情感坚贞不移,形销骨立又如何?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没有人了解我也罢了,只要我的内心馥郁芬芳。... ...
太多太多的例子了。对国家的深情,对自我的思考,对美好品质的坚持...
声声泣血,却声声坚定有力。
我曾经很奇怪,《楚辞》怎么会是浪漫主义诗歌呢,但再次品味,却意识到了其中的道理。
浪漫不只是玫瑰红酒小甜点,男女之情的浪漫,跟对国家的大爱、对民生的大爱、美好品德的大爱相比,实在过于狭隘了。后者才堪称真正的浪漫。
说到这里,你大概也能理解,为什么《楚辞》能拥有如此高的声誉了,这种路漫漫却上下求索的精神和人格,千古不衰。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这样评价道: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句话,
“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人生也许会遇到很多挫折、误会、不甘,希望你我不忘初心,一身正气。
《楚辞》虽然有点不太好读,但它值得占据你生命中的一小段时间,让你全身心投入,去品味它的美、它的壮丽。而你的气度、眼界,也会因此发生改变。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