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黑洞照片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引来大家火速围观。那么作为主角,这张照片必然是自媒体不得不用的素材。
然而,有人发现这张照片已被“视觉中国”声明版权,并有如下主张:“此图是编辑图片,如果用于商业用途,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400-818-xxxx或咨询客户代表。”
就是这个胆大包天的行为成了导火线,无数官媒和自媒体众怒。随之而来的各种爆料、黑幕,以及苍白无力的狡辩,终于让视觉中国这个钓鱼大王尝到自己钩子的味道,真是大快人心。
视觉中国作妖久矣
当大家发现黑洞图片突然被视觉中国锁定后,诸多媒体纷纷联系询问,得到的结果就是:想用可以,但要给钱!
要知道,在这不到24小时内,已经有无数企业用黑洞照片做了借势海报,自媒体就更不用说了。按照视觉中国以往的打法,当真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可实际上,黑洞照片的版权明明属于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并且在其官网上还能下载tif格式的高分辨率图片。怎么就变成视觉中国你的东西了?但人依旧面不改色的解释道:已从eso获权。
随后,在共青团官微的带领下,视觉中国又被挖出不少黑料,国旗、国徽、各国领导人、各企业logo都成了他们收钱的工具,吃相之难看实在令人发指。
而道歉回应却避重就轻,大家就随意感受吧。
最刺激的还要算今天早上,eso的一记回应可谓是把视觉中国脸都打肿了:视觉中国从未与我们取得联系。
视觉中国道歉时,对自己的过错一笔带过,花了大量篇幅称媒体版权意识薄弱,很少有人与他们取得联系购买版权。
再看看eso的回复,简直是漂亮的贼很捉贼,不凉都难以平民愤!
用了我的图,就必须是我的人
早在2018年7月,经纬中国的张颖就发微博谴责,视觉中国从2017年开始,开发了一个系统,开始有组织地大规模搜索未授权疏忽使用它们图片的企业,然后漫天开价要求巨额赔偿。
这手钓鱼操作不可谓不流弊。其中,张颖提到的“一个系统”便是视觉中国斥巨资研发的“鹰眼系统”了。
该系统是由视觉中国自行研发的“鹰眼”图像网络追踪系统,于2017年完成研发,系统利用自动全网爬虫、自动图像比对、授权比对自动生成报告等方式,自动处理约200万/天以上的数据,追踪并提供授权管理分析、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一站式的“版权保护”服务。
也是在鹰眼系统的庇护下,视觉中国成为了业内少有的有着维权能力的机构。至此,便开始了一系列“维权”动作,不断通过检测侵权目标和诉讼手段,把侵权方变成了客户方。
根据裁判文书收录网站openlaw的数据显示,与视觉中国有关的法律诉讼,2018年全年共有2968起,2017年更是达到了5676起,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视觉中国就有15.6起官司要打。
在自媒体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还未收到视觉中国的律师函,说明还做得不够大。
然而,视觉中国里那些所谓的正版图片,其中一部分到底是怎么来的,真是不想说多。
曾经有支持张颖的网友称,视觉中国依靠垄断图片上有使用权,钓鱼执法,“引诱并勒索”不知情使用旗下照片的使用者,向其索取巨额赔偿并要求相关方签订合作协议。
除了“版权流氓”,科技君真的想不到其他形容词了。
为啥要作死
视觉中国是一家上市公司,既非政府职能部门,又非行业协会,它的所作所为,自然也就离不开一个“利”字。
翻看它的年报,从营业收入及成本构成来看,版权服务所得成为视觉中国增收的巨大来源。
他在互联网传媒与娱乐这一分类营收占到了78.39%,而在成本构成一栏,版权服务费支出同样占到该行业分类的7成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买版权、卖版权、版权维护是视觉中国的主要营收。
据悉,视觉中国有专门的法务团队,这个团队对于图片侵权案已经身经百战,每发现“盗图行为”,便要向使用者提出公证,警告,要么和解,要么法庭上见,赔偿金额在几百到上万一张不等。
这么容易赚钱的事,视觉中国做了好像也能说得通。
现在看来,“夜路走久了总会遇到鬼”,视觉中国作妖多时,终于翻了一回车。带点私心来说,确实大快人心。
现在大家的版权意识越来越重,之所以看不惯视觉中国并不是因为他要收钱,而是为了收钱故意打一套钓鱼维权模式。这吃相,栽了也怨不得他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