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artner首份RPA魔力象限,看全球RPA行业发展与国产RPA市场机会
2024-1-2 0:18:06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从gartner全球首份rpa魔力象限,看全球rpa行业发展与国产rpa市场机会
rpa魔力象限领导者企业将陆续进入中国,国产rpa的中国市场机会更大
全文约3500字, 阅读时间约8分钟
文/王吉伟
最近,全球估值最高的rpa公司uipath在其官网添加了一项内容。
uipath在网站首页最醒目的位置,用大号黑色字体写道:“最终结果揭晓”。并在大字下面以小字体文字继续描述:2019年gartner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魔力象限报告中,uipath被评为领导者。
右面的平行位置,放上了gartner发布的rpa行业魔力象限图。
同时,uipath还在国内网媒投放了一轮宣传。毕竟,其业务已在中国开展了几年。
这样做的不只是uipath,被gartner列入魔力象限的rpa行业领导者公司都在拿魔力象限背书。譬如,在谷歌搜索 rpa,你会发现automation anywhere的谷歌推广广告,也变成了这样。
而blue prism的做法与uipath相同,也在其官网首页最醒目位置,放了这么一段话。blue prism的业务,上个月刚进入中国。
uipath、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这三家rpa企业,正是gartner发布的《2019年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魔力象限研究报告》中的领导者。
可能有人会问,三家企业为何会如此看重这份魔力象限
要知道,这可是全球rpa行业二十余年来的第一份行业魔力象限报告。gartner是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研究范围覆盖全部it产业,由gartner认同并背书的rpa行业领导者,其行业位置就等同于行业公认,对其业务发展及融资估值自然是极大利好。
gartner每年都会在发布it产业各行业的魔力象限。此次发布rpa行业首份魔力象限,这表明rpa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终于初具规模并进入市场高增长期。
说了这么多,rpa魔力象限到底是什么?gartner眼中的rpa行业是怎样的?且看下文。
rpa魔力象限是什么
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由gartner公司于2006年提出。根据gartner的定义,魔力象限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对市场情况进行的图形化描述,它描述了gartner公司依据标准对该市场内的厂商所进行的分析。
魔力象限的四个象限依次分别为领导者、挑战者、有远见者和特定领域者(niche players)。gartner 公司表示,所谓领导者,其提供的产品应包含额外的功能,且能提高市场对这些功能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显示出对市场的影响能力。
gartner希望一个行业的领导者能够不断提高其市场份额、甚至占领整个市场,并且它所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够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共鸣。所谓领导者,还必须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销售并提供支持。
7月份,gartner发布了rpa行业首份魔力象限报告。该报告,通过市场趋势、市场发展、企业参与度、应用趋势等多个维度,对全球的rpa供应商进行了评估。
此次gartner评估了18家rpa供应商的数据报告。被邀请的rpa供应商,通过问卷调查和简报提供评估标准的数据,评估还包括gartner客户调查的结果,以及客户查询的分析师信息。
在《2019年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魔力象限研究报告》中,gartner对rpa供应商的评估主要基于两个标准:执行能力和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的评估标准包括:市场份额、销售战略、产品战略、商业模式、垂直/行业战略和科技创新。
执行能力的标准包括:评估产品和服务、总体可行性、销售执行/定价、市场响应/记录、营销执行、客户体验和运营。
根据魔力象限中18家rpa企业所处的位置,就能看出其企业战略和执行能力的基本情况。
gartner眼中的rpa行业
gartner认为,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一种数字化赋能技术,主要充分利用用户界面(ui)和表面级特征这对组合来创建自动处理常规性、可预测的数据转录工作的脚本。rpa工具可将应用软件连接起来,消除输入错误,加快流程,并降低成本。
rpa实际上绕过传统的it买家,径直吸引商业用户,侧重于减少资源、易于提高脚本环境的效率和可访问性。
这些年来,公司企业不惜血本购买昂贵的拼凑而成的应用软件和系统。鉴于当前商业环境迅猛发展的形势,企业高管发现越来越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们需要等it部门来整合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
最终结果是,普及流程自动化和数据集成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企业高管竞相支持直接归属其职能部门的新的rpa计划。这,也算是rpa开始被企业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随之而来的购买热潮推动几家最大供应商的估值水涨船高,促使新玩家涌入市场。这种市场增长与较传统但密切相关的工作流程和更广泛的流程自动化工具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智能业务流程管理套件(ibpms)。
这些产品面临的挑战始终是,成功集成第三方应用软件需要高水平的技能。虽然ibpms仍是一个大得多的市场,但它很难引起更广泛企业的关注。
根据gartner的过往数据显示,目前rpa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2018年总收入略低于8.5亿美元。但rpa却是全球软件中增长最快的软件,同比增长超过63%。gartner认为,rpa之所以能保持如此高的增长率,与它的部署快捷、使用方便、效率突出有很大关系。同时,rpa在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
过去两年,rpa企业的营收与估值均在暴涨,这是不争的事实。rpa行业的暴增趋势,应该也是gartner制作rpa魔力象限的重要原因。
从魔力象限看全球rpa行业现状
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企业的能力调查,gartner将rpa魔力象限中的18个厂商划分为四大类别:观望者(企业战略与执行能力较低)、探索者(企业战略能力较强但执行能力较弱)、挑战者(执行能力较强但企业战略较弱)以及领导者(企业战略与执行力皆较强)。在魔力象限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全球rpa厂商的执行能力与制定发展战略的能力。
从此象限来看,市场领导者包括 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这三家。几家企业在行业战略能力(横轴)的差别不不算太大,但在执行能力(纵轴)上成立于2012年的uipath,超过了成立于2001年的老牌rpa企业blue prism和成立于2003年automation anywhere。
这家只有7年成长史的美国rpa企业,从2017年到2019年接连融资四轮,目前以7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全球最值钱的rpa公司。
当然,挑战者nice和edgeverve systems的执行能力也不错,只是在战略能力上要差了一些。目前入选魔力象限的18家企业中,也只有这两家有实力的挑战者。
四象限中下面两个象限,第三象限(左)的企业是观望者。像kofax、servicetrace、ntt这些企业已经有rpa业务,但因为战略能力和执行能力都较弱,目前发展的不太顺利。这些观望者,可能更多的是在看uipath等领导者怎么做,然后去模仿,只是因为产品底层技术基础的能力、市场领导能力、创新能力都很差,以至于无法吸引太多的外部投资,只能跟随行业的脚步获取少量的市场份额。
在探索者这个象限(第四象限)里,workfusion、pegasystems、another monday这三家rpa企业,相较观望着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正在积极探索各种rpa技术及业务的可行性。
王吉伟频道认为,这些企业的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可以,但因为产品的使用难度过大、企业市场服务完善程度不够、技术支持能力较弱以及管理团队的经验和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其发展动能要差一些,距离进入行业头部区域还有一段距离。好在,这些企业很多都受到资本的认可,执行能力再强一些就能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从rpa魔力象限整体来看,当前的领导者企业还没有走的太远。挑战者企业再增加一些前瞻能力便能进入领导者区域,而探索者企业只需再增强执行能力就能快速进入领导者区域,挑战者第一名edgeverve systems与探索者第一名workfusion距离进入领导者区域只有一步之遥。
唯有观望者企业,还得继续在其区域继续苦苦挣扎。
后记:国产rpa的中国市场机会
入选gartner 2019 rpa魔力象限的企业只有18家,虽然处于观望者象限的rpa企业相对行业领导者要差上一些,但这些企业至少在市场趋势、市场发展、企业参与度、应用趋势等多个维度符合gartner的评定体系,在企业战略和执行能力方面可能比未入选的rpa企业还要强上一些。
中国rpa行业起步较晚,也就是5年左右的时间。国内rpa厂商除艺赛旗、阿里云rpa等少数在多年前开始研发rpa产品之外,大部分rpa创企都是在近2-3年随着rpa于各行业应用的日益增长而成立的,现阶段企业在未来发展战略的把控和业务执行能力方面相对要弱一些。
好的一面在于,国内rpa厂商对国内企业复杂的it环境以及流程自动化的需求更加理解,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所在也是了如指掌。王吉伟频道认为,虽然在uipath、blue prism之后,更多的国外rpa企业正在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但在服务能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一般会选择国内rpa供应商,这一点从金智维中标两大国有银行即可见一斑。
同时,央企与国企在最终rpa供应商的选择上,还是要在数据安全、服务高效等多维度做更多的衡量。理论上,只要国产rpa供应商能够实现企业需求,一般会选择国内企业。
正是因为国内企业在rpa服务商的倾向性选择上,以及当前国内诸多大中型企业正在将rpa实施计划提上日程,仅凭这两点便造就了国内rpa市场的爆发。也正是因此,才使得rpa成为资本市场新风口,造就了云扩科技的2个月内拿到两轮投资高速融资进程,以及更多的rpa项目正在陆续拿到融资。
此外,王吉伟频道在采访时也发现,一些企业虽刚创立没几年,但对rpa行业未来走势的看法以及制定的战略方向都很清晰,同时团队执行能力亦很强。
总的说来,中国rpa企业起步晚,底子薄,因此还有更长的路要走。面对中国上千万大中型企业的庞大市场,希望国产rpa凭借“近水楼台”之优势,也能早日登上gartner的全球rpa魔力象限。
【王吉伟频道,关注tmt与iot,专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流程自动化。】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