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早先是不庆祝生日的,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的生日其实都是母亲受难之日,生日之时应该向母亲尽孝,不宜接受祝福。
【 古代第一个“国庆节”是唐玄宗生日 】
从唐朝初年开始,刮起庆生祝寿之风,生日那天的悲伤气氛一扫而空,代之以休闲宴乐与开怀畅饮。唐玄宗在位时,庆生之风更加兴盛。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初五,唐玄宗过生日,不但接受群臣祝贺,还亲自宴请,与大臣同醉。
百官当即上表请旨,提议将每年八月初五都定为“千秋节”,每年千秋节放假三天,全国臣民同祝。唐玄宗欣然应允,并将千秋节写进法令中,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庆节”就此产生。
唐肃宗的生日是农历九月,定为“天成地平节”,与玄宗“千秋节”一样,也是每年都要庆祝。之后,朝廷将二节合并,同为八月十五。
此后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生日,都不再设立节日,仍把庆祝唐玄宗生日当作国庆。唐文宗在位时,将生日十月初十定为“庆成节”,成为唐朝的第三个国庆节,放假时间与玄宗千秋节一样,仍是三天。
【 辽国的大小“国庆”】
五代十国以及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都像唐朝一样以君主诞辰为国庆。辽太宗生日是十月廿三,这天定为“天授节”;辽景宗生日是七月廿五,这天定为“天清节”;辽圣宗生日是腊月廿七,这天定为“千龄节”;辽兴宗生日是二月廿三,这天定为“永寿节”。
辽国君主订立了一个新规矩:新皇帝即位,必然设立新的国庆节,而前任皇帝的国庆节则自然取消,不再庆祝。
辽国的国庆节还有大小之分,一年一度的国庆是小国庆,12年一度的国庆是大国庆。大国庆一般在皇帝本命年的前一年举行,假期不延长,仍为三天,但皇帝必须参加一个别开生面的“再生仪式”。
【 宋朝的新“国庆”】
差不多与辽国和金国并存的政权,是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的北宋和南宋。两宋持续300多年,历经十几个皇帝,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诞辰,当然也都有自己的国庆节。
和辽国一样,宋朝新皇登基,设立新国庆,旧的国庆日与老皇帝一起废除。但也有例外,如宋太宗即位后,为了表达对亡兄宋太祖的思念之情,仍然号召臣民继续庆祝太祖诞辰;宋钦宗在位时,太上皇宋徽宗还活得好好的,他作为儿子,虽然有了自己的国庆节,但却不敢庆祝(当时兵凶战危,大宋政权即将不保,即使没有太上皇,他也未必有机会庆祝诞辰)。
同样道理,宋孝宗即位时,上面有太上皇宋高宗;宋光宗即位时,上面有太上皇宋孝宗。南宋这两位皇帝都是在太上皇驾崩之后,才敢风风光光地接受天下臣民的祝贺。
宋朝出现过几位垂帘听政的老太后,如宋仁宗时太后刘娥把持朝政,宋哲宗时太皇太后高滔滔把持朝政,刘太后和高太后都是非常精明非常恋权也非常有威信的女人,大臣和小皇帝畏惧她们,一些大臣为了讨她们欢心,也将她们的生日定为国庆节。刘娥刘太后正月初八生日,被定为“长宁节”;高滔滔高太后七月十六生日,被定为“坤成节”。 (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