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可春栽,也可秋栽,春栽在4月份临近萌芽时进行,秋栽在10月下旬至11月土壤封冻前进行,提倡秋季丰水期栽植,以利于提高成活率。设施栽植梨树多采用过渡密植的方法,以提高前期产量,可按照(1~1.5)m×(1.5~2 )m 的株行距,667m2栽333~444株。在移栽时应注意保护根系,尽量缩短根系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栽植时肥水要充足,定植坑要大,以利于缓苗。定植穴深、宽、高均应大于60cm,坑挖好后,每坑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25 kg左右,过磷酸钙0.5kg左右,栽后每穴浇水20kg左右。栽后立即用黑色地膜覆盖保墒。栽植当年,要注意促生分枝,增加枝量,以形成有效的结果面积,促进前期产量的提高。在整个生长期对于树体的管理注意以下几方面。设施栽培梨树时栽植密度大,如果树形选择不当,极易出现郁闭,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根据设施栽培的特点,除南边一行由于受限整成开心形外,其他的应以纺锤形为主,以增加枝量,较大限度利用光能,促进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设施栽培空间有限,树体结构大枝稀,小枝密,才能发挥结果的优势,因而生产中要保持枝条主次分明,要多注意培养小枝。生产中要充分利用梨树芽的早熟性,采用摘心措施,促进分枝,防止光干枝的出现,增加有效结果部位,提高结实能力。生长季根据枝的长势,综合采用摘心、拉枝开角、拿枝软化等方法,将临时性枝转化为结果枝,在扣棚前剪除无效枝,控制树体枝量,花后注意除萌,果实采收后及时进行更新修剪,回缩结过果的老枝,培养新的结果枝,以保持树体旺盛的结果能力。梨树枝条年生长量大,在不加控制情况下,枝条年生长量可达1m以上,而设施密植栽培条件下,极易郁闭,不利于通风透光和田间作业。一般应将枝的长度控制在60~70cm,对超越部分应及时摘心。设施栽培梨树要求树体距棚膜至少应在60cm之间,否则不利于温度调控,易发生冻害及高温危害,因此对超高部分应及时回缩。梨树多抱合生长,不利于成花,生产中应注意拉枝,由于设施栽培梨树密度较大,拉枝应及早进行,一般在枝长30cm左右时开始拉枝,通过拉枝缓势,增加枝中养分积累,多形成优势花芽,促使早投产、早受益。为了促进花芽形成,从7月份开始,应根据树体及枝条长势,酌情喷用15%多效唑或pbo 200~300倍液,以抑制新梢生长,促进成花,是非常有效的,一般喷用两次即可达到效果,对于旺长的树体或新梢,可在8月加喷1 次。
梨苗木定植后,要加强逐年管理,才能实现早期丰产。各年管理达到的目标是: 年,苗全苗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备苗时要多余10-15% ,假植到行间或空地。由于人为或其他原因造成缺苗、弱苗,可以在当年秋天或翌年春天补齐。同时,还要做好间作、除草、根外追肥、防病灭虫和防寒工作。第二年,促枝扩冠。春季解除防寒物、整形修剪,随之继续做好间作、除草、根外追肥、 防病灭虫、施基肥、拉枝等田问管理。有条件的果园可以进行生草栽培。第三年,成花见果。在做好整形修剪、追肥灌水、间作、中耕除草、根外追肥和秋施基肥、防病灭虫等综合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刻”、“剥”、“拉”、“多”、“扭”促成花芽的措施。第四年,优质丰产。在综合管理的基础上,着重做好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及时防治病虫等措施。梨花和果实的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营养,如果花量过多,消耗大量营养,必然抑制新梢和根系生长,也影响当年的养分积累;如果幼果消耗营养过多,新梢生长将明显下降,也不利于花芽分化。所以疏花疏果,严格控制负载量可以节省养分,并使落花、落果大大减轻,克服大小年,增大果个,提高品质,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果,同时应在花芽分化期促 花分化,均衡果率,控制大小年发生。大小年会使得树体承载失衡,既影响均衡收益,也影响果园树体健康。所以要平衡营养与生殖生长,均衡大小年。给梨果套袋可减少病虫危害,减少农污染,改善果实外观质量,果面细嫩光洁、肉细汁多,生产出来的果品受到广大消费者。套袋应在落花后15~45天 、疏果后至果点锈斑出现前进行。所使用的纸袋经透光度测定,大部分透光率均在1%以下,在幼果期过早套袋会影响果粒的发育,过晚套袋则果皮转色较晚,外观色泽较差,气孔变成果点,角质层表面易发生龟裂。尤其是青皮梨,当大小果分明、疏果完成后就应着手套袋。过晚,果点变大,果实颜色变深。对一些易生锈斑的品种,为减轻锈斑的发生,在幼果期增加一次小果套袋,一般在着果后可分辨果实形状时开始疏果,待确定留果数,即使用单果小套袋,晚套小袋时间应在谢花后20天完成,否则失去意义。套小袋后20天左右就应加套大袋,气温高且烈日无风天气,套袋时间应提早,否则袋内温度过高,可能使果皮变色甚至日灼或裂果,气温低且经常有微风的天气或海拔较高的冷凉地区,适当推迟套袋时间影响不大。
生长特点幼树生长势强,结果后树势中庸,树冠开张,萌芽率低,成枝力弱。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成花容易,花量大,腋花芽结果能力强,改接后第二年结果。坐果率高,丰产。极易成花,早实性强,定植后二年结果,花粉量极少,需配置授粉树。适应性强,抗黑斑病、黑星病。栽培要点宜选平地肥沃壤土或砂壤土建园,丘陵山地需深翻改土,使活土层达60~80厘米,有水浇条件。严格配置授粉树,应选择2个以上品种,新世纪、绿宝石、新兴、大果水晶均为良好授粉品种。该品种成枝力弱,树冠紧凑,可适当密植,株行距宜选用2~3米×3~4米。树形采用基部三主枝改良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幼树应轻剪,通过摘心、刻芽、轻短截等促进发枝,拉枝培养树形。进入结果期后对连续结果的长枝及时回缩更新,以保证丰产稳产优质。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左右,追肥主要在花前(n)、春梢旺长期(n、p、k)和果实膨大期(p、k),追肥时结合灌水。严格疏花疏果,首先在花芽膨大期或结合冬剪疏掉过量花芽,花期疏花,疏果在花后20天内完成,每20~25厘米留一个果形端正、的边果,产量控制在每公顷3.7万千克左右。为提高果实商品质量,需进行果实套袋。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黄粉虫、梨木虱、食心虫、黑星病、锈果。生长习性。晚秋黄梨树势较弱,树冠较小,幼树生长直立,4年生树树高2.5米,冠径1.85米,干周16.5厘米,树势直立,枝条细弱,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属于密植型品系。抗逆性较强,抗旱、抗涝、抗轻度盐碱。但过度干旱可能造成次年成花量减少、果个小、产量低等。幼树期易遭受梨瘿蚊危害,沙质土壤易出现铁元素缺乏症。
金顶谢花酥梨:河南宁陵县传统名特产(见图)。明弘治年间列为朝廷贡品。这种梨的梗蒂周围长有一层金黄色的果斑,谢花即酥脆可口,故名。其特点为颜色金黄,果皮细嫩,果肉酥脆,味甜汁多,食而无渣。除直接食用外,还可加工成罐头,也可酿酒、入。孟津梨:主产于孟津县会盟镇及周边地区,古时曾为贡梨,被誉为“洛阳金桔”。这里地处黄河冲积滩区,土深肥沃,光照充足,排灌方便,适宜梨树生长。孟津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齐民要述》记载:“洛阳北邙,有张公夏梨,味甚甘,海内唯有一树。鸭梨:是魏县土特产品,魏县因此在199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魏县鸭梨的特点是个大,皮薄,核小,肉细,渣少,汁多,酸甜适宜,酥脆可口,畅销。种植始于三国魏文帝年间,北宋有面积栽培,明清已成规模。清康熙十一年(1672),魏县知县毛天麒在游魏台诗中有“长林响梨叶,秋光遍原阜”的名句。高平大黄梨:个大、味浓、水份大、果形整齐均匀,果实脆,耐贮存。色泽鲜亮,平均单果重400克左右, 果重1850克。主要产地在陈区、寺庄、永录、釜山、赵庄、野川、杜寨、团池(现神农镇)等地,其中陈区镇铁炉村产的大黄梨品质为名优,俗称“铁炉梨”。早在隋朝时期就曾经被皇室封为进贡珍品,高平大黄梨的特点主要是味浓,味香,香甜适口,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高。后来明、清时期曾为皇帝专用贡品。迄今为止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当地,大黄梨常作为引入,特别是对消痰降火,解疮毒、感冒、支气管炎、咳嗽有特殊疗效。烦渴失音、便秘、解酒毒等。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开春三月毒气大,吃一斤梨比吃一贴还要管用。”换到以前三月间时分,大黄梨基本已无售,不好买到。所以,每每有人在农户家吃到时,都会觉的很是珍贵。梨(耐高温梨):抗病、耐高温,适合南亚热带种植,广西崇左市东门镇(北回归线以南100km)可以正常开花结果;高产优质,可溶性固形物11%~13%,酸甜可口;早熟,初夏6月上旬率先应市。翠冠梨:砂梨的一种,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96,黄绿色、果肉雪白色、肉质细嫩、松脆多汁、化渣,石细胞极少,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品质上等,单果重200克, 500克,果实可食率96%,七月中下旬上市,果实扁圆,果面洁净,果肉呈白色,果核小肉厚质细嫩爽,汁丰味甜,甜而不腻,别有滋味。该品种成熟期早,果实生育期110天,上海地区7月下旬成熟,它比黄花梨早上市20余天,比北方鸭梨早2个多月。
qq: 13108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