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又一家国际技术组织”限制“华为!源于美国的RISC-V是否还靠得住?

2023-12-28 17:29:09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此前报道了jedec(固态技术协会)、wi-fi联盟、sda、pci-sig、usb-if等国际标准组织中断了与华为或海思的合作之后,今天国际电子和通信行业领域的顶级技术学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也开始限制华为。而在此之前安卓系统也对华为进行了限制,那么起源于美国的开源cpu架构rsic-v还靠得住吗?
ieee禁止华为员工作为旗下期刊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
据量子位援引一份曝光的内部邮件报道称,ieee已禁止华为员工作为旗下期刊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预计接下来,华为相关的投稿、文章、会议赞助,以及分支协会职务,可能都会受到关联影响。
网上微博网友@陈怡然-杜克大学 也曝光了另一份ieee向期刊主编发送的邮件,通知禁止华为员工担任审稿人或编辑。
(微博)
邮件内容显示,美国已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因此,ieee无法让华为的同事作为审稿人或者编辑对我们的期刊进行同行评审。如果ieee继续这样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法律影响。从邮件附件faq文件里的内容来看,ieee似乎可以让华为的同事留在编辑委员会,但他们不能参与任何论文的审阅,直到华为从bis名单中删除。另外该文件还指出,由名单中企业出资的员工或个人,在提交的内容被ieee接受或提供给开放的ieee技术组后,可以提供输入。
(新智元)
根据资料显示,ieee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注册地在美国,其会员人数超过40万人,遍布160多个国家。ieee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的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已制定了900多个行业标准,现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ieee 发表的技术文献占到了全球同类文献的约30%,每年出版140余册专业技术期刊,提供约 700 余种学报、技术通讯、会议论文集和会刊等出版物。
ieee下设六个下属委员会,包括:教育活动委员会、ieee-usa董事会、会员和地理活动委员会(mga理事会)、出版服务和产品委员会、标准协会理事会和技术活动委员会。有42个主持标准化工作的专业学会或者委员会。
需要指出的是,ieee虽然是注册在美国,但是其本身并不只是美国的组织,而是一个覆盖全球多数国家的世界性组织。
显然,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覆盖国家最多的一个专业技术学会,ieee此次竟然因为美国禁令,宣布禁止华为员工作为旗下期刊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确实出人意料。
讽刺的是,ieee的官网上,还写着:”ieee核心目标是促进技术创新和卓越,造福人类“。
更令人讽刺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或个人一直在ieee的发挥着重要贡献。根据新智元的报道,近几年来,每年入选ieee fellow的中国人/华人约占1/3,2012年时,有近百位中国学者担任ieee各种期刊的主编、副主编、编委等职。甚至有些ieee期刊,是中国学者创办的。
在此事件发生之后,在国内学术界一片哗然!多位国内的专家学者纷纷发声批评ieee。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向ieee候任主席致公开信,表示这件事已经超出了学术底线,她将退出所在的ieee期刊的编委会。
近期多家国际性标准组织删除或限制华为会员资格的行为,以及今天发生的ieee开始限制华为的行为,这些都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所谓的无国界的全球性的技术组织实际上是有国界的,同样本该造福全人类的技术也是有国界的。
risc-v是否会受影响?
继此前开源的谷歌安卓、英国的arm,以及现在的这些个全球性的技术联盟/协会都宣布执行美国禁令之后,很多人不禁要问,近年来国内大热的、被我们寄予厚望的、被认为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主可控“的risc-v是否也会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
risc是一种精简指令处理器,其起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eecs部门的计算机科学部门的ddavid patterson教授及其团队的一项课题研究的产物。risc-v之所以取名risc-v,主要是因为david patterson教授在此之前已经研制了四代精简指令处理器芯片。
而david patterson教授研究risc,主要是由于当时英特尔、arm等cpu厂商对于cpu架构的授权要求较高,授权费也非常高昂,有没有其他的开源的或者免费的cpu可以使用,因此决定零开始设计一套全新的cpu架构,在设计成功之后,并将其免费开源。
传统的arm指令集是不允许做扩展的,但是risc-v是方便做可扩展的。另外risc-v由于是后发的架构,在技术上非常精简且容易实现。更为关键的是,risc-v是免费开源的,这些特点很快吸引了很多大公司参与其中。
2015年,risc-v成立了基金会,初创企业包括谷歌、西部数据、台湾晶心、联发科、杭州中天微、华为等。目前risc-v基金会成员已有235家, 包含国际知名的系统公司、半导体公司、 硅智财公司、软硬件发展工具公司及伯克利、mit等名校。比如国内的阿里巴巴、华米、乐心等都加入了risc-v基金会。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国产芯片开始追求自主可控的芯片指令集架构。国外的指令集架构本质上是一种授权付费的,很难实现国产自主。而国内自己定义一套指令集架构又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处理器架构必须是全球范围的一个通用架构,必须获得生态支持。因此,risc-v架构近两年备受国内厂商追捧。
那么作为起源于美国的risc-v技术以及risc-v基金会,其是否会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呢?
显然,对于risc-v技术来说,因为其是完全免费开源的,所以美国没法去禁止,任何公司都可以利用risc-v来进行设计自己的芯片。就像开源的安卓系统一样,华为虽然被禁,但也依然是可以使用安卓系统,其不能使用的只是谷歌自己附加在安卓系统之上的gms服务。因此对于华为来说,可以完全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risc-v架构进行自己的芯片设计。
在今天(5月29日)台湾risc-v联盟举行risc-v x aiot/5g新嵌入式智能解决方案论坛上,中国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上海芯原微电子董事长戴伟民也表示,华为完全可以用risc做芯片,risc本身开源不受限制。
不过,虽然risc-v架构的初衷是开源免费的,可以被任何学术机构和商业组织使用。但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有能力的芯片设计企业都在risc-v架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属于自己的ip进行扩展,比如美国的sifive。
sifive是一家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提供快速开发式处理器核心ip的领先供应商,核心团队就是由risc-v研发团队所创立。通过开放式架构处理器核心及自主式开发基于risc-v架构芯片来帮助soc设计。
因此,虽然开源的risc-v架构不受美国禁令限制,但是美国厂商基于risc-v设计的内核或者芯片依然也是受到美国禁令管辖的。也就是说,美国厂商或者其中带有25%美国公司知识产权的基于risc-v设计的内核或芯片,华为将无法使用。
那么risc-v基金会是否会受美国禁令影响呢?
从目前来看,risc-v基金会似乎并未有限制华为的动作,不过鉴于其注册在美国,并且之前已有一大批的所谓的国际性标准/学术组织都开始执行禁令,后续可能将迫于美国压力对华为进行限制。但是即便如此,也无法限制华为使用risc-v。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近两年来国内的risc-v产业发展迅速,大批的国产芯片设计厂商都开始入局,并且自去年以来国内成立了多家围绕risc-v产业的组织,比如中国risc-v产业联盟、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risc-v专业委员会、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等等,进一步丰富了国内的risc-v产业生态。这也为后续国内围绕risc-v架构,打造自主可控的芯片提供了助力。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