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每一对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妈,所以在育儿的路上,是一边失败一边成长的。及时地发现教育失败的原因,及时改正,才能和孩子一起进步。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普遍反映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很多事情重复过很多次,为什么孩子还是记不住呢?出现这样的问题,大多是由于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妈妈带果果出去玩,准备回去的时候,果果莫名其妙地说不要坐地铁要走回家,妈妈给她解释半天,离家很远,如果不坐地铁,就是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家的,而且天气很热,走路会又累又渴。
“你怎么那么不听话,都给你解释很多遍了。你走不走,再不走你就在这呆着吧,我走了。”妈妈生气的吼道,并且松开牵着的手,往前走了。
“妈妈,妈妈。”果果一边哭,一边追着跑。“妈妈,如果坐地铁,我的气球怎么办。”妈妈这个时候才停下来,回头看到了果果手里的气球,原来果果是怕气球被安检没收。
“对不起宝贝,我忘记了,气球的话,我们先把气放掉,到家再吹起来好不好。”
“嗯,好吧,妈妈,那我们去坐地铁吧。”
大多数父母都喜欢跟人抱怨:“你看你们家孩子真听话,我们家的孩子真的是太不省心了,事事都对着干。”
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语行为都是通过父母影响而来的,如果孩子不听话,父母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平时和孩子的交流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造成这沟通无效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为什么很多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效果不好?忽视孩子的需求。
就像例子中的妈妈,她在开始就没有想到去询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坐地铁,而是自顾解释不坐地铁就不能回家。这样的沟通持续的时间越长,会越让孩子觉得委屈,也更加不愿意听话。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思考的权利和能力,所以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应该兼顾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自说自话。
父母容易受情绪控制。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出现障碍的首要原因就是父母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孩子出现问题和错误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发脾气,一旦脾气上来,这场沟通就不再平等,呈现压倒孩子的趋势。让交谈变成批判大会,孩子又如何能心甘情愿的听话呢?
缺少正面交流。
父母习惯去指挥命令孩子,和孩子的沟通不是面对面的交谈,而是直接告诉孩子,“你去玩吧”“你去写作业吧”“你别看电视 ”。这些话甚至是父母在做着手里的事情远远告诉孩子的。
孩子看不到父母时,就会很容易选择无视,他们意识不到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就难以接受和听从。
重复指令。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常常会反复重述同一件事,同一句话,特别是当孩子无动于衷不给予回应时,父母就会选择更大声、更不厌其烦地重复想要表达的指令和要求。
然而这种重复恰恰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信息,那就是他不需要在你一开口就听,而是当你重复多遍,甚至发出很高音调的时候再听。这就造成的父母和孩子沟通的被动和无效。
总而言之,如果孩子不听话,决绝交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反省自身,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好导致的。
从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和从孩子角度看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父母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再去沟通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沟通的效果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美国语言学家艾伯塔·梅瑞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这一公式充分说明了,要想达到好的沟通效果,父母的情绪、表情很重要,也就是父母的态度决定了沟通的成败。其次是父母说话的语调,最后才是运用的语言。
面部表情。
表情是人们内心活动最精确的晴雨表,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表情所传递的信息要优先于语言,更加准确有效。可以用生动的表情,惊喜、愉快、高兴,来感染孩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要记住的是,不要把厌恶、愤怒等不好的表情用在孩子身上,会让孩子产生内疚和自责,也会让孩子害怕和恐惧,这是不利于亲子沟通的。
讲话音调。
无论何时面对孩子都要保持平和温柔音调,因为过度激烈的言语是会刺激到孩子脆弱的心灵的。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会随着情绪波动而变得难以控制,继而变得大吼大叫,这个时候这个情形中的沟通,是达不到任何目的和效果的,只会让孩子掩耳不闻。
运用的言语。
请用正面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因为负面语言容易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形成“负面偏好”。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什么”比“你不可以做什么更有效”。
正面语言引导孩子往前看、向好好看,也让孩子更容易听从和接受,和孩子的交谈中,才能有更轻松愉快的氛围。
已经了解了沟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那么父母在和孩子的交谈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3.父母在和孩子交谈时要注意什么?☆寻找孩子有兴趣的话题。
父母和孩子交谈,一定不要只谈论自己关注的事情,比如孩子今天的表现或是学习之类,这些可能恰恰是孩子不想说的事情,父母可以先通过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去调动交谈氛围,在孩子讲完他想说的事情,再去强调父母想去强调的问题,孩子更容易接受。
☆选择好的交谈时机。
父母想和孩子沟通交流,应该选择有利的时机,比如做完作业的周末,比如假日,总之是孩子比较放松的时候。像孩子考试前后或是孩子刚刚做错事情明明特别后悔内疚的时候,这些都不是交谈的好时机。只有选择对的时机,父母和孩子的交谈才能融洽,孩子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也更好进行教育灌输。
☆就事论事。
很多父母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当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总是喜欢翻旧账,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更加不愿意听话。和孩子交谈一定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观点,给孩子陈述的空间和余地,注意要“就事论事”。只说眼前的这件事,不说过去的事;只说具体的事,不说抽象的事;只说孩子,不攀比其他人。
父母与孩子的交谈过程应该是温和与坚定并行的,温和代表尊重孩子,坚定代表尊重规则、尊重父母自己。
父母应该在温和和坚定之间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平衡点。在和孩子的交谈中,戒掉生气、内疚、担忧,心平气和,就事论事去沟通。
今日话题:大家的孩子都能好好听话吗?面对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又该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交谈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我是文竹妈妈,家有两宝,大宝5岁,小宝3岁。一人带两娃的艰辛让我更懂得如何照顾宝宝。
文竹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分享,为宝爸宝妈排忧解难。欢迎各位与我分享育儿过程中的小问题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