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辣味、辣椒与中国人的饮食

2023-12-6 14:09:39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我,无条件写作#
近来颇爱读水浒,意不在于好汉,在于涉及的冷门文化。诸如常被人忽略的枷锁、匣床、木驴等刑具,头脑酒、熝豆腐、二陈汤等饮食,以前读书,往往一带而过,现今再看,倒觉得很新颖。其中,关于辣味美食,书中提及甚多,有辣汤、辣鱼汤、大辣酥、加料麻辣豆腐、三分加辣点红白鱼汤等。
众所周知,辣椒是在明末才传入中国,清代以后才普遍食用,而水浒则是成书于明初。既然如此,书中所提到的“辣”,来源于什么调料呢?为什么现在提到辣就说辣椒?辣椒是如何成为“辣味界”霸主的呢?
水浒人物图卷
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从中国人吃辣的历史说起。
中国古代的辣味调料
《诗经》中有一首诗,叫做《东门之粉》,诗的最后两句是: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这里的“椒”,就是古人重要的辣味调料花椒。除此之外,《椒聊》《载芟》等诗中也都提到了“椒”,其意也都是指花椒。由此可知,早在26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食用花椒,而花椒正是时人辣味调料。
花椒不但可以作为调味料,还可以做酒,即“椒酒”。椒酒常用来祭神、祀祖、宴宾、敬老和祈福、禳灾。因为多子,所以花椒还常用来求爱,或者作为多子多福的象征。《东门之***尅分校瓣菸椅战贰保褪且』镒铀凸媚镆皇ń罚郧蟮冒椤:捍屎蟮墓罱小敖贩俊保贩壳奖谑怯没ń泛湍嗤磕ǎ⒁馐嵌嗌笞印/p>花椒
屈原在《九歌》中,记载了楚地用花椒泡醋的饮用方法;直到宋代,人们还会喝椒酒;甚至,汉唐之际,古人喝茶时,也会加花椒。
虽然全国多地种花椒,但四川才是花椒最重要的生产地。所以早在汉代时,川人就已经无辣不欢了。《华阳国志》《蜀志》等文献记载,四川生产花椒,而且川人“好辛味”,辛即是辣的意思,而这辛味之源,便是花椒。
源于《中国古代辛辣用料的擅变、流布与农业社会发展》
根据《中国古典食谱》记载,中国古代平均有22%的食品,会加入花椒。历朝历代的食品中,加入花椒的比例,以唐朝最高,约为37%,明朝则有29%,清朝降低至18.9%,这可能是受辣椒传入的影响。
总之,花椒在古代乃至今天,都是重要的辣味调料。
除了花椒,姜也是重要的辣味调料。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充分证明,姜是有辣味的。

中国人吃姜的历史很久,《礼记》中有“楂梨姜桂”;《论语》中有“不撤姜食”。再往后,记载姜的文献更多。但其实姜并非本土植物,而是产自东南亚地区。历史上,四川阳朴的姜最好;另外汉州干姜、温州白干姜、合州姜也都不错。中国有20多个省都种植姜,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四川等地。
人们喜欢吃姜,不仅是因为姜的辣味,还因为姜能养生、治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俗语。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姜可入药治病,《本草纲目》中也说“姜,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茱萸,也是古人的辣味调料。
关于茱萸,最有名的是王维那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很早就有重阳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但你可能不知道,茱萸也是古人的辣味调料。
茱萸
茱萸有多种,食用的主要是食茱萸和吴茱萸。四川很早就吃茱萸,《蜀都赋》《成都古今记》都有记载,民间一直称食茱萸为野辣子,或者也叫木姜子、木姜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食茱萸不但能加在食物中,还能做成辣米酒。
(食茱萸)味辛而苦,土人八月采,捣滤取汁,人石灰搅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酒。味辛辣,人食物中用。——《本草纲目》
如今,食用茱萸的人已经很少,但在贵州、湖州等地,人们依然会食用茱萸酱等。
还有,胡椒也是辣味调料。
明代于谦曾写过一首《无题》,里面有一句“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操”。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说的是唐代元载贪污八百斛胡椒的故事。
黑胡椒
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新唐书·元载传》
元载在代宗时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位极人臣。元载很贪心,不过别人贪钱他却贪胡椒。他被抄家时,士兵在他家中搜出八百石胡椒,折合今天约为63吨多。元载为何贪污那么多胡椒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胡椒很贵。
古代胡椒价值极贵,甚至一度超过黄金。在欧洲,为了胡椒而发动战争也不是奇事。比如哥特人包围罗马城后,曾提出要求,要想解围必须给一吨胡椒。后来,匈奴人也这么干过一次。
胡椒原产于缅甸和印度阿萨姆,在两晋时期传入中国。当时价格也非常贵,堪比黄金,所以元载不贪金银而贪胡椒。
胡椒
以宋之名,写明之实的《金瓶梅》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李瓶儿为了给西门庆买房,遂变卖家私。他私藏的宝贝中,除了沉香、白银还有八十斤胡椒。不过,明朝中期中国就已经引种成功,所以胡椒已经不如之前贵了。
胡椒之所以贵,不仅是因为运输成本高,更在于它是重要的调味料,也能入药、泡酒、做香料。因为胡椒贵,唐代食用者还多是贵族;宋代时,广州地区每年还要上贡胡椒给朝廷;从明清开始,胡椒因为引种成功,所以越来越多地用于食品中。这个原本令人望而却步的调味料,也终于进入了百姓的厨房。
除了花椒、姜、茱萸和胡椒,古代辣味调料还有芥辣等。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这些调料是中国人辣味的主要来源。
辣椒的传入及影响
辣椒原产于美洲,1492年,哥伦布航船至美洲时,发现了辣椒,1548年,辣椒便传入英国,随后辣椒传入欧洲各国,风靡整个欧洲。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明末时期,辣椒始由秘鲁经墨西哥,从陆路和水路传入中国。
辣椒
中国最早记录辣椒的人,是明代高濂。公元1591年,高濂在《遵生八笺》中首先提到辣椒。
番椒,丛生花白,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遵生八笺》
后来,《农政全书》《食物本草》等文献中,也都提到“番椒”。番椒,是辣椒在中国的最早称呼。传及各地后,其名称也多了起来,有洋辣子、洋椒、海椒、辣果、辣茄、天椒、辣火等名称。从这些名称,隐约还能看出辣椒的传入路线。
最初,辣椒主要是一种观赏性植物,《遵生八笺》中,高濂是把辣椒花与腊梅、紫罗兰、牵牛花并列一起的;汤显祖在1599年的《牡丹亭》里,也把辣椒花作为名花列举。虽然明末已经有人提出“辣椒味辛”,但彼时辣椒尚未成为调味料。直到清初,朱彝尊(1620年-1708年)才在《食宪鸿秘》中,把辣椒列入调味料中。
康熙帝画像
此后,辣椒不断传播,康熙年间,广东、贵州、湖南、浙江、河南、陕西、河北、山东和辽宁的地方志中,都已经记载了辣椒。贵州曾严重缺盐,后来就用辣椒代替;雍正时期,陕西开始种植辣椒;同治时期,四川已经普遍食用辣椒;而云南更晚,到光绪年间,当地才大量食用辣椒。
民国及以后,辣椒终于传遍中国各地,并逐渐取代花椒、胡椒等,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辣味调料。
到底哪个省的人最能吃辣?
中国许多地方都无辣不欢,民间俗语中常说,“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甚至还有“湖北人不辣怕”。
看起来这些地方的人都能吃辣,可到底谁能最能吃辣呢?以往没有辣度标准和数据支持,争论不休,后来终于有了结果。
源于《中国古代辛辣用料的擅变、流布与农业社会发展》
根据《中国菜谱》的统计计算,总辛辣度以四川为最,高达151,湖南次之,只有59,再往下是湖北、北京和陕西,只有20多,广东、福建和上海最低,分别为8.84、11.2和11.5。就麻辣度而言,也是四川最高,山东次之,广东最低;而胡辣度则是湖北最高,山东最低。
所以说,还是四川人最能吃辣。这与川地生产花椒、姜等辣味调料有关,他们从2000年前就已经嗜辣了。
时至今日,辣椒在中国已经有400余年历史,不仅与辣椒有关的菜肴相当多,甚至还出现了辣椒文化和辣椒精神。
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在上中学时曾让家人寄辣椒,这倒不是因为他喜欢吃辣,而是为了学习。晚上看书学习,每逢困意来袭,严济慈总是吃一点辣椒,刺激大脑,保持清醒,如此刻苦学习,终成大才。
辣,是中国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调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味道。
参考资料:
施耐庵《水浒传》;高濂《遵生八笺》;李时珍《本草纲目》
蓝勇《中国古代辛辣用料的擅变、流布与农业社会发展》
《中国菜谱》《中国古典食谱》《诗经》《华阳国志》《金瓶梅》等。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