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出殡抬棺材需要多少人?有什么讲究吗?听听是老农怎么说的
2023-12-5 6:52:06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在中华传统文化习俗中,人死以后要入土为安。所以过去中原汉族文明基本都实行土葬制度。虽然新中国建立以后,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国家对我国传统殡葬制度进行改革,大力推行火葬方式来处理人死后的身后事。但在不少偏远山区农村,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土葬习俗。像止茶君所在的大别山腹地小县,基本上全县都实行土葬。目前,我们当地也还没建立火葬场,虽然一直在传要建要建,但目前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
在我们当地的习俗中,一般人到中年以后,就开始考虑为自己准备寿材。目前我们当地寿材主要以杉树为主材,几乎每家都会种植几棵,二十年左右即可用来制作寿材。在过去,农村里讲究,要在60岁前,将自己的寿材打出来,请漆匠漆好,架在阁楼上。因为过去人的平均寿命比较短,活到60岁就算长寿了。现在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提高到75岁以上了,农村打寿材的时间,也不再严格按照老传统来操作。当然,有些比较尊重和讲究传统的老人,还是会按照老方式来。
当一个人去世以后,在我们当地习俗里,会请道士带着吹打手来念经超度亡魂,有钱人家做大法事,没钱就只做几套必要的招魂引路的法事。大法事要三天三夜,小法事一晚上就结束了。请专门的风水师上山给去世的人找吉穴,也就是墓地。过去找墓地,基本上在村子周围随便找,只要合适都可以。哪怕是别人的家的土地,主人也可以通过换地的方式补偿。毕竟死者为大,乡里乡亲的都好说话。但现在情况发了变化,现在我们当地有人去世,风水师找墓地只能在门口自己土地上找,如果占了别人家土地,大多数情况都不同意,换也不行。要么在荒山上,那倒没人管。
风水师看好墓地,算好出殡的时辰。等做完法事后,时辰一到,立即出殡。出殡就涉及到一个严肃的问题,棺材怎么抬,要多少人?能不能中途放地上歇会?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今天止茶君就和大家说说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
在我们当地的传统风俗习惯中,抬棺材时必须要有8个人。而且这8个人一般只能是村子里的邻居,不能是亲戚,自己家人更不能抬棺。这种传统习俗传承千百年,已经无法考究是什么原因了。但即使现在很多人外出打工,但村里有人去世以后,不少人仍然会选择请假回来帮忙。因为这是一种风俗,也是相互帮助的体现。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这样才能形成农村互帮互助牢不可破的紧密关系。
8个抬棺的村里邻居,一般选择三四十岁年纪比较合适。这个时候他们不像年轻小伙子那么毛躁,也不像五六十岁那样的年纪体力跟不上。而且还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抬棺之人必须是结过婚的,没结婚的基本上不允许上去。所以,三四十岁年纪的农村人,大部分孩子都有十几二十岁的年纪了,所以肯定是结过婚的,毕竟农村人结婚早。
出殡的时候,棺材从灵堂一路抬到墓地,这一段距离不管路程有多远,总之路上棺材不能落地。这是农村抬棺最讲究的事情,开不得任何玩笑,也容不得半点马虎。抬棺路上,能不休息的时候就不休息,直接抬到墓地里去。如果路途比较远,而且路不好走的情况下,会有人带两条长板凳,专门供抬棺人休息的时候架棺材用。总之,不管如何,棺材中途不能落地。
除了村里面8个抬棺材的人之外,其他的邻居要跟在棺材左右,随时照看,以防发生意外。抬棺的时候要大声吆喝,相互沟通,同时也是为去世之人热热闹闹送行。家里的贤子孝孙,捧着灵位走在前面引路,亲朋好友都跟在后面送行。
以上就是我们大别山山区小乡村里的一些古老风俗习惯和传统,可能跟您所在地区风俗习惯不同。毕竟据我所知,还有16人抬棺和32人抬棺的说法。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风俗习惯不太一样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不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西方文化理念中,逝者为大都是不变的传统礼仪。
您所在的地区,如今还有土葬方式吗?抬棺的时候有什么讲究?需要几个人?欢迎在下面留言,分享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