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姑苏区文教委汤老师接待群众办事过程中时踢皮球,急需参加两学一做学习姑苏区文教委汤老师(接待电话68728106)在接待群众转学过程中,不办事,踢皮球。结果是造成家长为转学跑断腿,幼儿面临辍学泪汪汪。对照中央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四风的要求,她既没有按照八项规定第一条要求: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去做,行为与四风相对照又处处符合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是与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要求背道而驰,结果是办事群众对其工作不满意,人为造成了社会矛盾。具体经过如下:本人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小孩出生时因为在苏州还没有住房,落不了户,因此户口落在了老家,小学入学时因此也没法在苏州入学。这些是政策硬性规定,不满足政策没法入学所以我们也都毫无怨言。考虑到父母已年迈,带留守儿童越来越吃力,因此对照苏州的入学政策,三年前狠狠心贷款在苏州买下了住房。看到年近八十的父母实在带不了留守儿童了,2017年秋即去了市教育局咨询现在的条件能否转学,需要不需要办理积分入学。市教育局审核了资料后表示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小学转学归姑苏区文教委管,具体可以待2018年春节后去咨询姑苏区文教委办理。等到来年春节后,即去姑苏区文教委电话联系上了这位汤老师,汤老师表示这个需要先去所在学区的小学报名,需要学校审核通过的,资料才会由学校上交到她们这里。遂再联系上小区所在学区金阊新城实验小学,实验小学老师要求等到六月底去该校网站关注转学报名通告和报名。等到六月底查到公告,带齐所有资料去该校报名,报名老师仔细审核后,收下了资料,并表示了两点: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学位可供转学,如果该校没有学位,会由姑苏区文教委调剂到其他学校。其二我虽然已有房产和户口,但小孩户口还在外地,因此要归为二类,即有学位时会优先满足当地户口的小孩,也就是即使该校有学位时会优先安排别人,本人的小孩有可能调剂到别的学校。审核通过的资料他们会在七月初上交给姑苏区文教委审核,并在8月25日会电话告知在哪所小学入学。考虑到即使有可能调剂到很远的学校,但只要有学上,这近一年的反复跑断总算修成了正果,因此当时也是高兴了一阵。 但最后发现高兴的太早了,8月25日接到了金阊新城实验小学的电话:接文教委审核结果,本校没有学位,因此你的小孩的入学申请不收。听到电话后,我说如果实在没有学位表示理解,那调剂到哪所小学了?该校表示不知,这个你需要去问姑苏区文教委。遂紧急赶往了姑苏区文教委,找到了负责处理这事的汤老师。但想不到的是姑苏区文教委汤老师在电话里答复:转学最终决定权在学校,学校肯收你就收了,学校不收就是最终决定,文教委不负责调剂,谁和你承诺有调剂的你就找谁去,如果是辍学也只能辍学了。就这样一脚皮球就将本人一年的辛苦跑断腿给踢飞上天了,小孩今年上学彻底无望了。失望之余我想到了跑腿时将相关通知公告都细心做了下载,她现在的答复与当初的解答和公告都完全不符啊。遂带着这些资料去姑苏区信访办做了投诉,信访办张主任热情做了接待,并做了记录。但几天后从张主任处得到答复:姑苏区文教委汤老师的答复还是转学归学校管,她们不负责调剂,针对我提出的汤老师的答复与前期公告严重背离,疑有踢皮球嫌疑,张主任表示他们管不了文教委,建议本人只有找姑苏区监察委投诉此事。因此本人希望姑苏区监察委能够出面调查一下此事及汤老师在处理群众转学过程中的行为是不是踢皮球行为,为何现在的答复与当初的学校公告变成截然相反?另外,学校口口声声表示因为没有空缺出学位因此不好意思:不收的答复,本人也有疑问:一是该校四年级升五年级,经该校家长介绍,该年级共12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学生被如草桥小学足球队挖走,转学至外国语小学,转学回六安等之类情况,而该年级没有转入一个学生,这些转学走掉的学位难道不是空缺出来的学位吗?其二该校其他年级段与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情况类似,但其他年级段在有学生转出后都有与我同期一起去该校报名的同学审核通过转入进来,此事已经与该校老师确认过有这个情况。汤老师作为姑苏区文教委审核的老师,对此情况应该一清二楚,也请对此情况作出解释。
姑苏区便民服务员
网友,您好!经了解,申请转学流程为:于学年结束前携带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合法固定住所产权证书、户口本、学籍卡等材料向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和学校学位空余情况有序处理,并由学校告知。如未转学,则应继续在原校就读。据调查,区文教委工作人员详尽告知您申请转学的流程,行为、语言无失当之处,更未放任您的孩子辍学。请您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为准绳,在公共平台上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如您还有疑问,欢迎拨打电话68728106向姑苏区文教委教育处进行咨询。谢谢!
读完全文,感觉第一段有点多余,其余的写得很好,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从楼主的描述来看,我以为被你投诉的区文教局的汤老师并没有说错或做错什么,倒是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学校。或者退一步说,是学校与教育局之间的汇报与沟通可能有问题。
首先,汤老师让你去找学校是对的,这个转学接收权应该在学校,无需上级的审批通过,教育局只要备案。大家都知道,转学的难度远大于新生入学,难就难在找接收学校,而现在苏州的学校往往都是班额已满,不接收转学生。新城实验小学最清楚自己是否有空余的班额,以及是否会有学生转出。对于“如果该校没有学位,会由姑苏区文教委调剂到其他学校”的说法,我倒是还没有听说过。要知道,新生入学可以做调剂,楼主的孩子可是外地转学生!我对此不太了解,也许是现在有了这样的做法?
其次,该校是有可能会有学生转出,就如楼主你在最后一段文字里提到的那样。但究竟有几个转出,我们不得而知。如果只有一两个,两三个,确实也轮不到楼主的孩子来“填空”,其中原因楼主也知道——你的孩子被归入了“二类”。即便如此,这也是学校限于班额已满无法接收的问题,而不是教育局审批通不过。
需要指出的是,楼主在此事上有重大疏忽。从学校发出的那个“意向转学须知”来看,该校在6月份已经明确表示班额已满,不再接收转学生,只能将矛盾上交。而且学校也说得很清楚,是“在其他学校有空额的情况下,由上级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楼主你为何就没有想到这“其他学校”就完全有可能会不存在?所以说,你当时就应该就此事找汤老师做咨询,问清楚是否真如学校所言,到时候教育局会统筹安排,以及转学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只能说楼主你也太定心了,太大意了,为何就会以为即便金阊新城实验小学去不了,也会被调剂到其他学校,总是会有学校接收自己孩子的?我将你的帖子仔细从头看到尾,也未见到汤老师对你有过这种承诺。你就没有看出学校的“须知”是“话里有话”?
按理说,不是业内人,不好乱说话。既然我已经说出口了,还是要实话实说:我以为,区教育局的汤老师没有错,倒是学校应该早些明确告知无法接收孩子的转学申请,也好让家长不报幻想,自己去另想办法。哪怕是自己到处去找接收学校,或者干脆断了让孩子转学的念想,也不会在那里傻等。现在想来苏州读书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区教育局若是能解决楼主你遇到的问题,想必也不会不帮忙。建议楼主还是与汤老师好好沟通,与教育局好好商量,哪怕能有一线希望。在我看来,你这样投诉人家,真的不妥当。
因为不是一年级新生入学,是中途转学插班,所以找到有空余学位能接受的转入学校就是关键。学校肯接受,然后提交资料报送教育局审批。如果学校不接受,那就没办法,资料再复核也没办法。
据个人了解,教育局的确不负责转学学生的调剂,那位汤老师说的没错。也就是说,如果你要转学就必须自己找到肯接手的学校,一所不行就要多找几所学校,直到找到肯接受的学校。
楼主的问题在于对转学相关规定不了解,当然这也是正常的。过于相信学校的话,一直等最后等出这个结果,耽误了孩子入学。现在这种情况,赶紧看看附近有没有民办私立学校吧。
然而很多学校依然有很多转学生,其中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楼主不懂规矩啊
回复相当不满意!姑苏区文教委回帖的同志:帖子内容你仔细看过了吗?需要你回复的内容是哪三条你回答过一条了吗?回复前做过仔细调查了吗?
为了转学我跑了一年的腿,其中的流程如果是你现在踢皮球的答复我还会来投诉吗?:其一:姑苏区金阊新城的转学公告我已提交,白纸黑字,现在与你的转学流程答复截然不同,这是投诉帖子里要求回答的核心问题,你在回复时都不做任何解释,是疏忽了还是工作作风问题?其二,该校四升五,多位同学转出,并且没有同学转入,转出的学位不是空出的学位吗?其三,其他年阶段,与四升五情况类似,有多位同学转出,但同批申请的已确认就有多位同学批准转入。这一点投诉时也已经提交:作为审批的应该一清二楚,其标准为何不同?
回复问题要做仔细调研,能够经得起推敲和群众的检验。如果出现偏差,归根结底还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的问题。
提交投诉时,整个事情经过我已经先递交给姑苏区信访办张主任,信访办已经对此做出过调查和给予回复,反映的情况是不是事实经得起调查和推敲。只是文教委对信访办的工单答复我认为就是在踢皮球,但张主任表示信访办管不了文教委,让我去向姑苏区监察委反映一下此事。我表示会按照逐级投诉的流程,如果答复时一直是坚持踢皮球,会再逐级向市长信箱、省教育厅反映此事的处理经过。
2018-9-3 0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