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学术随笔」唐世平:《研究设计》课程五年有感

2023-11-29 9:29:53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唐世平:《研究设计》课程五年有感
作者:唐世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国务学院陈树渠讲席教授
来源:作者博客;国政学人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从2012-13学年开始,除了中间出国一年(2015-16)没有开之外,《研究设计》这门课程已经开了5次(2012-13;2013-14;2016-17;2017-18;2018-19)。
平心而论,这个课程对我自己的压力是最大的一门,但这门课也是我自己学到的东西最多,深化我对很多问题的理解最多的一门课。事实上,我最近的一些研究,特别是一些和国际关系没关系的研究,基本上都和这门课程的一些讨论有关。
【剧透硬广一下:在今年的清华共同体会议上,我和几位同仁将组织一个panel,更加详细介绍这门课的一些做法。我希望这种授课的方法可以有一定的推广,也希望可以对博士生的论文研究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简单来说,这门课的来由是:为何有的专著好,为何有的专著差?再往前推一步,就是:为何有的博士论文好,为何有的博士论文差?
我大概从2008-09年开始有了这个问题(到复旦之前)。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这其实是博士生的博士论文设计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最后的水平。二者不完全是定量定性的方法论水平的问题。而如果“研究设计”都仅仅是介绍或者学习定量定性的方法,其实是不够的。
【也许我因为没有写过社会科学的博士论文,因此我一开始不完全理解,写好一本社会科学的博士论文其实比写好一个自然科学的博士论文在某些地方其实更困难。当然,我最开始的出发点真的只是:为何有的专著好,为何有的专著差?】
一个好的博士论文,需要从选题、理解文献(文献批评)、理论化、实证方法、具体的实证、讨论这几个方面通盘考虑。实证方法(和具体的做法)仅仅是一个环节而已。而据我观察,即便在欧美,绝大部分的“研究设计”课程其实都仅仅是介绍或者学习定量定性的方法。而真正的“研究设计”起始应该要比方法高一个层次,介于方法和“社会科学哲学”之间,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的诸多问题。因此,大家可以看到,《研究设计》这一门课的读物包含了“社会科学哲学”的一些文献。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让同学们通过比较不同的博士论文的好坏,领悟研究的水平的差别是从哪里来的。【在这里,要特别感谢那些把他们的博士论文奉献出来,给学生们学习和批评的许多优秀青年教师。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非常成名。】这门课的基本阅读材料分成两类:每周的固定读物(加一些推荐读物) +博士论文
具体来说,除了固定的每周的读物之外(一般我给学生布置150-200页左右),我要求每个学生读6本博士论文(两本中文,四本英文,两个学生为一组)。而这就意味着我一学期需要读20本左右的博士论文。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阅读量。我当然都写读书笔记。而我每年都会坚持更新每周的固定读物,以及更换一些其中的博士论文。
【稍微自我辩护一下:我来到复旦开的都是新课,其中两门都“成功地”转让给年轻老师上了,包括“国际安全与战略:从从战争到和平”,“东北亚国际关系,1800-”)。另外两门(“社会科学导论”,“社会科学哲学导论”都停了,实在也是忙)。还有一门(“制度分析”)准备重新捡起来。另外,不是我不愿意给本科生开课。“社会科学导论”就是给本科生开的,但是弄了两年,每年选课的人都在5个左右,实在是浪费我时间。】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