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重庆清洁瓶洁净瓶试剂瓶取样瓶PP塑料瓶新闻
2023-11-27 17:41:39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新闻:重庆清洁瓶洁净瓶试剂瓶取样瓶pp塑料瓶新闻
随着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机械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资料表明,磨损是影响机械设备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约80%的设备故障是由磨损所致,且以磨料磨损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如农业机械中,40%零件损坏是由磨料磨损所造成的;矿山、建筑、煤矿及运输机械中,磨料磨损造成的经济损失,占磨损所造成的总经济损失的50%以上。且大量的生产实际调查发现,油液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是机械设备磨料磨损的主要原因,由其诱导的磨损故障占总磨损故障的82%。液压系统故障的60%-70%是由颗粒污染物引起的。
油液污染不仅导致机械及润滑油的性能劣化,降低机械设备和油液的使用寿命,还将使设备处于危险的状态。为此国外早在60年代即在油液污染监测与污染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进行液压系统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机械设备在用润滑油的污染度与设备磨损状态之间关系的分析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进行机械设备再用污染度分析实验研究,即可弥补该研究方面的不足,为我国机械设备润滑管理提供一种实践经验,也对提高我国机械设备污染控制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油液中的各种固体颗粒污染物既是引起机械设备磨损失效的原因,同时也是设备发生磨损的产物,其蕴含着大量的表征机器内部磨损状态信息。因此,实施设备在用油的污染度分析对实现主动维修,进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国外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控制和减少油烟污染对降低污染磨损故障,提高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e.c.fitch教授的研究表明,普通液压系统中,当颗粒污染度水平降低5倍时,可使液压元件的磨损减少50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研究表明,当润滑油污染水平降低后,磨损速度随之降低1/8,使用30μm的润滑油滤清器的发动机的磨损率下降70%。使用高性能的滤清器还可大大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如使用标称过滤粒度为10μm的滤清器,可使机器的使用寿命比原来使用60μm的滤清器的提高两倍。此外,对轴承的寿命与油液污染度的关系的研究表明,润滑油中若无微小颗粒,在小于疲劳载荷的条件下,轴承的寿命将是无限的。
因此,控制油液中污染物颗粒的大小和数量,对控制零件的磨损,避免磨损故障的发生以及提高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有着明显的作用。
2、减少维修费用,降低成本
油液污染度监测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维修措施,通过经常的监测油液的污染度,可及时了解所监测对象在用油液的污染状况,分析油液污染的原因(如密封圈、滤清器失效等)并加以处理和修正,使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和故障时间间隔,提高运行可靠性及降低维修费用的目的。
作为不解体监测手段,油液污染度可在机械设备正常工作情况下进行检测分析,避免了不必要的停机,从而可减少停机损失;当判定油液污染程度高,并且油品性能指标超出规定的技术要求,油液已经变质和全面恶化时才更换润滑油,可避免更换还能正常使用的润滑油,从而延长换油周期并降低油料费用。例如国产机车柴油机使用的第四代高级柴油机油,每吨售价达8000元,若按定期换油周期换油,则每次换油需支出容量多达1t的油品费用。如此高的材料费支出,设备管理部门是很难承受的。其实在润滑油理化性能指标仍可重复使用。资料证明,采用油液污染度监测可使油液的换油周期延长2倍以上。英国铁路科学公司对英国铁力机车柴油机的润滑油状态监控表明,对柴油机曲轴箱润滑油状态进行监控,当润滑油超过技术要求时才更表明,对柴油机曲轴箱润滑油状态进行监控,当润滑油超过技术要求时才更换润滑油,仅此一项,每年能节约原材料费用100万英磅以上。若能防止灾难性故障,还可得到进一步的节约。因此,通过经常性的油液污染度监测,既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又可节省不必要的费用。
3、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油液的污染度水平增加,预示着设备的使用状态及润滑油的性能将发生劣化,特别是当油液中颗粒污染物数量呈指数函数增长时,意味着机械必须停机,否则将发生灾难性故障。因此,当发现在用油液的污染度指标(颗粒数)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加时,在排除滤清器故障和密封失效等故障的前提下,结合油液理化指标分析、光铁谱分析及振动分析等,可得出设备当前状态的准确信息,从而大大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对设备在用油液实施污染度控制,对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减少维修费用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润滑油的污染度与设备磨损故障之间的关系,制定不同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污染度控制等级,对我国的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以及主动维修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润滑油液得作用及性能要求 设备运行时,润滑油在各摩擦副之间形成一个动态润滑油膜,它能起到润滑、散热、清洁、抗金属表面氧化及抗腐蚀等作用,保证设备良好的运转状态。由于不同的机器工作条件不同,对润滑油性质要求的程度也不同。不可能只有一种万用润滑油就能满足所有设备润滑,而是根据设备的性能、条件,生产出多种润滑油以满足其润滑性能。所以现在,润滑油品种是十分繁多,但对它们都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共同要求。
⑴ 油品的理化指标技术性能
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主要有:外观、运动粘度、粘度指数、闪点、酸值、水分、机械杂质、抗乳化性、腐蚀试验等。
⑵ 油品的使用性能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除应具有上述的理化指标性能外,还应具有以下性能:中和性能力、清洁分散能力、抗氧化性、抗磨性能、抗腐蚀性、防泡沫性、防锈性能。
润滑油的基础油本身并不具备这些性能,主要靠加入各种类型的添加剂来解决(加入量从百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主要的添加剂有:清洁分散剂2、抗氧剂3、极压添加剂4、防锈添加剂、抗泡剂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当润滑油的理化指标技术性能达标时,其使用性能并不一定合格。有时,需要做进一步的使用性能检测。
⑶ 润滑油的运行性能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各磨擦副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当油液品质衰变或受杂质污染时,会造成设备的磨损加剧,若不及时检测发现问题,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有可能发生停机事故。
油液监测的三部曲 油液检测可以有效检测三项润滑参数。首先可以检测润滑油的纯度。这些实验十分直接,检测结果可以直接与新油相比较,计算出哪些参数发生了改变。通过油液检测也可以监测污染程度,常常用清洁目标来鼓励维护行动,这样可以使润滑油回到可接受的污染水平。
以预先维护原则为基础的项目可以监测和改正上面提到的参数,这个项目将会大幅度减少机械磨损的可能性,参数可以通过油液分析来有效的监测。保持润滑油的纯度、清洁将会使机械磨损最小化,这是一个真正的事实。虽然我们努力了很多,但仍有多种磨损形式。如失调,不平衡,超载,不合理的安装,等等。这些磨损常常发生,而且都不是维护专家所能想到的。所以,监测机械磨损需要有一个基本的策略。
油液分析一直以来都是早期发觉磨损问题,早期维护的好方式。磨损金属和磨损颗粒度会在机械出现症状之前增加,如震动,温度或噪音。但是,确定金属磨损的程度却很难。测定工业应用中常用设备的磨损程度也很难。下面的齿轮箱例子强调了这一点。
齿轮箱中应该有多少铁成分在润滑油中?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当包括很多不同大小,类型,重量,环境和工具时,这个问题就显得有些复杂了。如果考虑到很多润滑系统和润滑油类型,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不是显得尤其重要了呢?......可能不重要。但大多数情况下,每次取样油的时候就会问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油液分析能够有效的监视机械磨损问题,那我们就要问一些更有用的问题了。
固定限制
很多项目选用固定限制,给每一个磨损金属规定通过或报废标准。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忽略了不同的产生因素。齿轮箱有很多种大小和形状。某些齿轮箱载重量小,运行速度不变,这样的齿轮箱磨损率低。利用铁量仪测量润滑油中的含铁量,如果含铁量达到200 ppm,这个问题可能显得尤为严重了。从另一方面来讲,齿轮箱低速运行,载重量很重,在装配厂里测量的齿轮箱中油液含铁量不到500 ppm。
润滑方式对磨损金属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很多齿轮箱是被泼上润滑油的,油液容积也很小。如果这样,磨损金属将会随着时间沉积在润滑油中。这种情况表明磨损金属程度持续增加,当程度达到固定警戒线时,会形成错误的读数。其它齿轮箱通过过滤循环系统润滑,当磨损颗粒一产生,就会被过滤出去。这样,磨损金属趋势可能会很平稳,在不超过固定警戒线的时候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情况可能会被固定限制系统忽略掉。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允许某一特殊部件的类型发展。如果取样技术和间隔一致,磨损金属程度的常规检测可以有效检测磨损率的改变量。它可以帮助解释设备组中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无任何特征的含铁量增加,表明磨损率的改变。
很多技术可以应用于估计趋势数据,如,平均值,标准偏离,线性回归。这些技术用于辨别不寻常的条件,这些条件与机械的过去行为有关系。丢失的数据是机械类型中最普通的类型。齿轮箱产生这种程度的铁是普通的吗?
油液监测技术的三大“宝典” 机械设备的磨损总是不可避免的。磨损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磨合磨损、稳定磨损和剧烈磨损。如果过快或过早出现异常磨损,则应查明原因,及时消除。引发设备出现异常磨损的主要原因如下:
(1) 零部件材料加工及装配质量(如不平衡、不对中);
(2) 用油不当(如牌号不对、添加了与在用油不相溶的油液);
(3) 油液劣变导致品质下降,不能满足设备润滑要求;
(4) 环境应力(如温度、湿度等)或机械应力过大;
(5) 设备维护不当(如空气滤效率下降导致进入粉尘增加)。
油液监测的目的是控制设备的磨损速率,因此应能涵盖引发异常磨损的所有因素,油液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磨损颗粒分析2、污染监测与控制3、润滑油品质监测
磨损颗粒分析目的是了解设备的磨损状态及原因,属于预知性维修范畴,其它两方面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属于主动性维修范畴。
1.1 磨损颗粒分析
1.2 磨损颗粒分析是通过分析油样、过滤器、磁塞中固体颗粒的成分、含量及尺寸等信息,探究设备的磨损机理、磨损部位、磨损原因及预测磨损发展趋势。磨损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用光谱元素分析、pq指数及铁谱分析等。必要时,还可借助扫描电镜进行分析。
光谱元素分析可测量油液中磨损金属、污染元素及添加剂的成分及含量。连续监测可以得出部件摩擦副的磨损趋势及润滑油添加剂的消耗情况。
pq指数可测量油液中铁磁性颗粒的含量,一般与光谱元素分析配合使用,提高故障探测率。 常用铁谱仪主要有直读铁谱和分析式铁谱。直读铁谱分析可以获得大磨粒读数dl 、小磨粒读数ds 及组合参数磨粒浓度wpc和磨损烈度指数is,用于判断润滑油中铁磁性颗粒变化趋势。分析式铁谱通过在双色显微镜下观察油中磨粒图像,判断磨损类型和磨损原因。
1.2 污染监测与控制
导致润滑油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如发动机油污染主要包括:燃油混入、冷却液渗漏、固体颗粒污染等。采用粘度与闪点等方法可检测出燃油混入;冷却液进入润滑油中会影响油品的润滑性能,加速滑油的衰变,造成腐蚀磨损。常用水分测定器可检测油中水分含量。
在所有润滑油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是固体颗粒,研究表明80%以上的磨损故障与固体颗粒污染物有关。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对固体颗粒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非常重视,制定了设备用油的污染度等级控制标准。常用的控制方法是三步污染控制法:
综合考虑预期使用寿命、使用环境等因素,制定设备的目标污染度等级;
选择过滤元件,合理布置过滤系统,实现预期的油液清洁度目标;
通过颗粒计数器定期监测污染度等级,并采取对应措施。
1.3 润滑油品质监测
润滑油品质监测包括油品理化分析及添加剂使用性能变化趋势监测,以确保润滑油能满足设备的使用要求。
润滑油的物理稳定性常用粘度来评估。粘度如果超出规定的范围,则加速装备的磨损、流体渗漏、压力下降、控制精度降低等。影响粘度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压力、污染物、设备老化等。
润滑油化学稳定性通常采用总酸值(tan)和总碱值(tbn)来评估。如果tan、tbn变化较大,则应更换或补充新油,避免磨损加剧。影响润滑油化学稳定性的因素有:过热、机械应力和污染等。
润滑油添加剂用于改变滑油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添加剂会逐渐劣变,导致磨损加剧。常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来检测在用油的添加剂变化趋势,指导设备正确选油与换油。
三种油液监测技术目标不同,可根据设备类型、工况条件、所采用的维修方式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配置。
如何规避设备润滑油异常老化变质?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难免要不断老化变质,甚至完全报废。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加强对油品的质量管理和监测,则可防止油品的异常变质,降低老化速度,延长使用寿命,使设备达到最佳润滑,从而使生产装置做到长周期运行。
1.润滑油在设备使用中的质量管理
(1)润滑油老化变质的原因:
① 水和空气能使油品氧化,在使用过程中受温度、压力的影响使氧化速度加快,油品被氧化后,产生有机酸和沉淀物。活性金属的存在,能加速氧化。
② 润滑油中添加剂的消耗、分解,使油品质量下降。使用温度和混入介质(如水、燃料油、乳化液等)能促使添加剂消耗,分解速度加快。混入水、杂质等有害成分,是油品变质的直接原因,不仅分解添加剂,还能破坏润滑状况,引起磨损等。
③ 不适当的混油,也能使油品变质。
④ 电场也能加速油品老化。
(2)润滑油质量管理:
①控制油温。为了防止油温过高,应把油温控制在工作温度的最低点。有润滑油冷却器的系统,应经常注意调节冷却水,没有冷却器的系统,也应注意油箱的散热。
②防止水、气、尘杂等有害物质混入润滑系统。润滑系统应切实做到防止水、气、尘杂等有害物质的漏入。应设法禁止漏入乳化液、燃料油、尘杂等。如果油中已混人空气和水,应注意及时排放。尘杂混入,应注意及时过滤。
(3)加强润滑管理,采取防劣化措施。润滑油的管理,要有专人负责。未经主管工程师批准或未经混用试验,不得随便混油。润滑系统要保持清洁密闭。油箱内壁不能涂油漆,也不能用铅、铜或红铅等油溶性物质做密封材料。换新油时,油箱、管线及润滑部位一定要冲洗干净,防止旧油中残留下来的变质组分污染新油。润滑系统要配备净油设备。油品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质量跟踪,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如何按质换油进行油品状态检测? 设备润滑的检测是设备润滑管理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受到内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设备润滑油会逐渐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而变质,生成有害物质,从而劣化设备技术状态,缩短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发生设备事故。润滑油变质的原因很多,而氧化、水分增加及杂质混入是较为重要因素。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与规范对设备润滑的检测。目前,按“质”换油进行油品状态检测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1)定量分析。也称理化分析,即化验油品的运动粘度、酸质、闪点、机械杂质、水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较全面地反映润滑油品的润滑状态,分析结果较为可靠。但是,此类分析所用仪器和设备大多价格昂贵,如:光谱分析仪、铁谱分析仪、气相色谱分析仪、红外光谱分析仪等,此法仅适用于高、精、尖设备的润滑状态监测。
(2)目测诊断。取三个试管分别盛装同牌号的标准新油、报废油和被测油样,进行比较,再结合试纸等测试手段,凭经验确定油品状态。该法简单易行,但受操作者经验等条件影响,难以全面、可靠、科学地反映油品状态,故有较大的使用局限性,只能作为油品状态监测的一种辅助手段。
(3)定性监测。测试油品的变质及受污染程度等综合性能指标,全面反映润滑油品的状态。该方法所用测试仪表价格相对低廉,检测速度快,仅需短短5一l0min即可完成油品准确定性,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适用面较广。客观地说,各种油质检测技术均有其局限性,必须综合利用各技术之长,设备润滑答理方式才能称得上是科学的。例如,现代高、精、尖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大都采用在线自动监测换油,装有自动测控与安全联锁装置,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连续地发出信号,提示人们随时了解设备运转过程中润滑系统技术状态。但一旦这些自动控制与监测装置本身发生故障,人们依据并过分依赖这些装置进行设备操作时,势必造成严重的设备润滑事故。所以,如能同步使用目测诊断或油质快速分析仪等多种方法,同时进行设备润滑状态监测。才能确保设备可靠润滑。
五、是油气治理行动,全市574座加油站、452点、135辆油罐车、7座储油库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任务。六、是道路扬尘整治行动,明确重点路段,从车、路、绿三方面入手,严肃查处超载及不覆盖的散料运输车辆,加强路面维修,增加绿化覆盖。
近年来,市民参与举报的热情也在增加。特别是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中,不少违法犯罪现象非常隐蔽,如果没有“深喉”勇于揭发出来,监管部门也就很难发现。不过,不少举报者出于种种原因或是顾虑,都采取了匿名举报的形式。
中新网8月14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8月14日6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16号台风“贝碧嘉”预计今天白天将在广东西部近海徘徊,今天夜间开始逐渐转向偏西方向移动,趋向粤西沿海,强度还将有所加强,最大强度可达强热带风暴级。 今年第14号台风“摩羯”昨天夜间减弱为热带低压,今天(14日)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山东省单县境内,就是北纬34.7度、东经116.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7级(16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7百帕。 预计,“摩羯”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还将减弱。 今年第15号台风“丽琵”(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14日)早晨5点钟位于日本九州岛东南方约7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9.0度、东经136.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8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20-2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50公里。 预计,“丽琵”将以每小时30-3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今天夜间开始强度将逐渐减弱。 今年第16号台风“贝碧嘉”的中心今天(14日)早晨5点钟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南方约220公里的南海西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20.6度、东经113.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00-180公里。 预计,今天白天“贝碧嘉”还将在广东西部近海徘徊,今天夜间开始逐渐转向偏西方向移动,趋向粤西沿海,强度还将有所加强,最大强度可达强热带风暴级(10-11级,25-30m/s)。 大风预报 14日8时至15日8时,南海大部、巴士海峡、台湾以东洋面、东海东部,以及广东西部沿海、海南岛东部沿海将有6-7级大风,阵风8-9级,其中南海西北部部分海域有8-10级大风,阵风可达11-12级。 降水预报 8月14日8时至15日8时,受台风“贝碧嘉”和低压“摩羯”以及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吉林东部和南部、辽宁中东部、天津东部、河北东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广东东南部和西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河南北部、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辽宁中部等地有大暴雨,河南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280毫米)。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中新网8月13日电 中国政府网13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中央将制定计划生育扶助保障补助国家基础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方案》介绍,按照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主要包括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划分体系不够完整,缺乏系统的制度规范;部分事项财政事权划分不明确,地方执行缺乏依据;部分事项财政事权划分不科学,职责交叉重叠;存在多种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部分项目分散、多头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需要通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以解决。 《方案》提出四个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促进人人公平享有。坚持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大力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完善生育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推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要坚持遵循规律,适度强化中央权责。以全国性或跨区域的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适度强化中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的,由中央统一制定国家基础标准或提出原则要求。 三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聚焦当前划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医疗卫生领域全覆盖,提高划分体系的完整性;深入分析各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划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分担方式,提高划分体系的规范性;统筹推进项目优化整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要坚持积极稳妥,分类施策扎实推进。对现行划分较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事项,予以确认;对现行划分不尽合理且改革条件成熟的事项,进行改革调整;对尚不具备改革条件的事项,暂时延续现行划分格局,并根据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进展情况及时作相应调整。 《方案》指出,通过改革,形成中央领导、权责清晰、依法规范、运转高效的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模式,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效率和水平。 《方案》明确,分别划分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能力建设四个方面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公共卫生方面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划分为中央财政事权、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两类。 医疗保障方面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和医疗救助,明确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计划生育方面主要包括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计划生育“少生快富”补助3个计划生育扶助保障项目,明确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除上述3个项目之外的原计划生育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统筹安排。中央制定计划生育扶助保障补助国家基础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中央财政参照上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责任中央分档分担办法安排补助资金。能力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和发展建设、卫生健康能力提升、卫生健康管理事务、医疗保障能力建设、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