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禽业各大企业年中报陆续出炉,成绩都非常喜人。在当前农林牧渔行业中,养鸡企业的景气度可谓是“金鸡独立”。就连养猪大户温氏股份,今年中报实现盈利也是因为养鸡。
今年国内肉鸡销售量价齐升,按理说全行业应该盈利丰厚,但商品鸡养殖户近来居然陷入亏损的境地。原因为何?
多家养鸡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据各企业公开财报显示,益生股份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46亿元,净利润9.04亿元。民和股份在2019年一季报中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亿~9.6亿元,增长幅度为4244.4%~5113.28%。圣农发展也大幅上修了中报业绩,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6.5亿~16.6亿元,同比增长392.53% ~395.51%。仙坛股份在今年一季报中预计,实现净利润3.8亿~4.2亿元,增长幅度为327.65%~372.67%。养鸡类公司业绩普遍迎来了较大增幅,少则净利润同比增长数倍,多则净利润同比增长数十倍。有意思的是,今年上半年,养猪大户温氏股份也依靠养鸡业务实现了盈利。温氏股份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3.5亿~14.5亿元,增长幅度为47.17%~58.07%。《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温氏股份的养禽业务、金融投资业务获得较好业绩,养猪业务却有小幅亏损。
雏鸡成本过高,肉鸡亏损1.44元/只
农业农村部肉鸡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郑麦青:今年1-6月,每出栏一只白羽肉鸡平均亏损1.44元,国鸡平均盈利2.22元。郑麦青介绍到:去年以来,商品肉鸡价格的持续高位,带动雏鸡价格快速上涨,至3月中旬雏鸡价格普遍超过9元/只,创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并在高位区一直维持到5月末。6月份出栏的白羽肉鸡,养殖者平均亏损4.36元/只。
其实不仅仅白羽肉鸡亏损,部分国鸡也因为雏鸡成本高,虽然卖价高,但是综合各个环节的成本还是依然不赚钱。
为什么雏鸡成本过高?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骨干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辛翔飞介绍到:白羽肉鸡种源对外依存度过高,是当前国内肉鸡行业最为突出的短板。目前,我国还没有培育出生产性能优良的白羽肉鸡品种,白羽肉种鸡全部依靠进口。从短期来看,依靠进口种源可以降低我国自身的育种成本和压力,引种企业可以从中赚取巨大利润,但从长期来看,一旦肉种鸡主要供给国发生禽流感,我国白羽肉种鸡引种就会受到限制,产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辛翔飞:加快白羽肉鸡育种本土化和国鸡遗传改良进程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模式正在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正是加快我国白羽肉鸡育种本土化进程和黄羽肉鸡遗传改良进程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当前我国白羽肉种鸡种源受制于人的现状,实现白羽肉鸡育种的本土化,有利于降低企业引种成本,有利于摆脱种鸡受制于人的困境。鉴于冰鲜鸡销售将成为未来主流的趋势,行业管理部门宜对现有黄羽肉鸡育种方向重新进行分析论证,进一步做好国鸡等本土肉鸡品种的遗传改良,推进肉鸡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建议国家启动白羽肉鸡遗传育种重点研发计划,加快推进实施2014年制定的《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鼓励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遗传资源,立足本土消费市场,走差异化战略,助推适合我国消费特色的肉鸡品种的育种工作,形成多品种互补的肉鸡生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