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的环境危害
一、危险化学品进入环境的途径
1、事故排放。
2、生产废物排放。
3、人为施用直接进入环境。如农药、化肥的施用等。
4、人类活动中废弃物的排放。在石油、煤炭等燃料燃烧的过程中以及家庭装饰等日常生活使用中直接排入或者使用后作为废弃物进入环境。
二、危险化学品的污染危害
1、对大气的污染
⑴破坏臭氧层。研究结果表明含氯化学物质,特别是氯氟烃进入大气会破坏同温层的臭氧。另外,n2o、ch4等,对臭氧也有破坏作用。
⑵导致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有co2、ch4、n2o、氟氯烷烃等,其中co2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哦因素。
⑶引起酸雨。由于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形成酸雨。
⑷形成光化学烟雾。主要有以下两类
a.伦敦型烟雾。
大气中未燃烧的煤尘、so2,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混合并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烟雾,成为伦敦型烟雾,也称硫酸烟雾。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上空因受冷高压的影响,出现了无风状态和低空逆温层,只是燃煤产生的烟雾不断累积,造成严重空气污染事件,在一周内导致4000人死亡,伦敦型烟雾有此得名。
b.洛杉矶型烟雾。
汽车、工厂等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或碳氢化物,经光化学作用生成臭氧、过氧乙酸硝酸酯等为主的光化学烟雾,因其最早在洛杉矶发生而得名。
2、对土壤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向陆地排放有害化学废物2242万吨。由于大量化学废物进入土壤,可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碱化和土壤板结。
3、对水体的危害
⑴植物营养物污染的危害。含氮磷及其他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使水中的养分过多,藻类大量繁殖,海水变红,称为赤潮。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⑵重金属、农药、挥发酚类、氧化物、砷氧化物。该类污染物可在水中生物体内富集,造成其损害、死亡,破坏生态环境。
⑶石油类污染。石油类污染可导致鱼类、水生生物死亡,还可引起水上火灾。
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届人类环境会议”上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关于环境问题的国际性对话、合作和讨论,并将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1973年国务院成立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展“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开始起步,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末段管理转变成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持续发展阶段。
安全绿色实验室
安全绿色实验室包括无事故和绿色环保两方面。首先,实验员要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能消除实验材料、设备等环境的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最终达到无事故的实验室。其次,实验室还应该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态实验室。
绿色实验室是指从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以及进行实验时,充分考虑最低的能耗和污染的排放。这类实验室有许多成功的事例,比如获得过设计大奖的台湾成功大学魔法学院,其整栋实验大楼的规划和建设中,选用的建筑材料大多是废弃物再生材料;实验室的采光充分利用到日光,而对于向阳门窗采取多重遮挡设计,避免室内温度升高;充分利用冷热气体的对流,实现楼体内部的空气循环,降低室内温度;屋顶种植绿色植被,降低屋顶吸收过多热量;设计雨水回收装置,充分节约用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