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诚不在钱”
“现代快报”8月16日刊登新华社记者《佛门清净地怎能被“一炷香”玷污》报道。报道说,不少信众到名山古刹礼佛,一些黑导游利用掌握的游客基本信息与假僧人勾结。假僧人骗取游客信任后推荐烧香的寺庙、购香场所,出售高价香,高的甚至每盒1600元!宗教界人士表示,应加大文明礼佛的宣传力度,让游客知道礼佛在诚不在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法分子生存的土壤。对此,笔者十分赞同。笔者认为,宗教有信仰的自由,宗教的宗旨都在诚而不在钱。
中国佛教在诚不在钱,且历史上佛教还是大慈善机构,常年施粥、施饭甚至施药、施衣。历史上众多文人曾在僧院长期蹭饭、吃免费斋饭,用功勤读走上仕途的。传统寺院,钟声响,众僧进斋,他人也能入席用斋。据说,宋代三朝名相吕蒙正少年贫困,每天听到寺院钟声去吃斋饭充饥。现代说是蹭饭。天天如此,和尚不能拒绝,就恶意先吃饭后大钟,吕蒙正闻钟而去失望而归。对此,笔者未能查实,但唐朝王播木兰寺也有同样经历。王播科举成功后任淮南节度使、重游归地木兰寺,感慨赋诗:“上堂已了各东西,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于今始得碧纱笼。”由此可见,传统寺院施粥施斋是常事,期望佛门的优秀传统能坚持传承。且众寺庙每年腊月初八都免费供应“腊八粥”。笔者认为,各寺院也应大力宣传“在诚不再钱”的基本宗旨,且有实际作为,如不少名刹古寺还在收高价门票,这明显滞后于西方基督教的教堂无门票传统。笔者认为,中国宗教界应高度重视,必须坚持“在诚不在钱”,必须宏扬中国宗教“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
宗教有信仰的自由。宗教正宗的“在诚不在钱”必须坚持。中国宗教的优良传统必须宏扬。现在恨多泣车不肯卞六礼斤让.前天一拿手杖的老人在翠园新村过不了马路急得大叫.请重视
苏州生
2018-6-28 17: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