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时的场景。正定县电视台供图
目前周家庄水稻正在花期。
周家庄水稻长势喜人。
燕都融媒体记者 宗苗淼
“正定能有水稻?”不要怀疑,就在正定县曲阳桥乡周家庄村村北的地头上。而且,现在那里的稻子长势喜人、稻花正香。
历史上,正定县曲阳桥乡因紧临河道,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家家捕鱼种稻,后因自然条件变化,河道干涸、地下水下沉,1999年之后便不再种稻。随着近年周汉河昔日景观及资源环境不断恢复,今年,周家庄村试种了百亩有机水稻,与水稻再续前缘。
正定百亩稻花香
曲阳桥乡周家庄村村北的地头上,阳光洒在百亩稻田里,稻花香气四溢。
水稻从插秧时的小苗长到现在,绿油油的,有六七十厘米高。在满头银发的周家庄村村民王焕来看来,这可是一件特别令人高兴的事儿。
“早上、晚上,我没事儿就来这里转转,多少年没见过水稻了!”水稻什么时候抽的穗儿、什么时候拔的节,王焕来都记在心里了。
目前,周家庄村民种植的水稻品种,是天隆优619和盐丰47两个适合北方的优质水稻品种。“我们去唐山考察,技术员来到村里看了土质和环境,说复种有机稻,村子的条件非常好!”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宁宁说。
据了解,今年6月份,周家庄村开始试种有机稻,目前正处在养花期,预计国庆期间,沉甸甸的稻穗就会“扎头”了,然后再过十来天,就到了水稻的丰收季。
一片肥沃的土地
历史上,曲阳桥乡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泉眼遍布,农民种稻、植藕,当地的水稻在清朝时还是“贡米”。
张宁宁1985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周家庄村人。在他儿时记忆里,现在种稻子的这片黑土地,紧临周汉河,芦苇成片,附近村庄都种水稻。“村子北边临着周汉河,南边4里地就是滹沱河,曲阳桥乡还是周汉河的发源地,不用浇地,水也基本够用。”
直到1999年,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村中的泉眼不再冒水了,乡亲们也因为耕地过于零散、浇地成本高,就不种水稻了。“周家庄村是周围种水稻最早、也是最晚不种稻的村子。”张宁宁说,即便不种水稻,周家庄村种小麦、玉米也是高产的。“同样种小麦,平常一亩地能收一千斤,周家庄最少亩产也有1200斤,而且由于生长期长也更好吃。”
因生态恢复助力
“以前我们这边芦苇、鸟特别多,属于湿地。后来,因为气候原因,不能再种水稻。现在环境好了,水位上来了,我们又能种水稻了。目前,这片水稻长势很好,肯定能丰收。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周家庄村民张振华说。
周家庄村民王荣芝说,周家庄的大米当年作为“贡米”很有名。现在又种上水稻了,好像又回到了以前。
张振华和王荣芝描述的这种变化,源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为水稻种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据了解,经采取生态修复、河道治理、自然补水、生态补水、控制地下水开采、关闭南水北调受水区范围内142眼自备井等一系列措施,当地的地下水水位已回升到34.51米。
而且,随着正定县全域旅游的发展,2018年正定县城段周汉河景观、资源已逐渐恢复,今年正延伸向曲阳桥乡。“周家庄村这里已开始施工,未来周汉河有水成为常态,将对地下水水位增高和种稻更有优势。”张宁宁说。
擦亮“鱼米之乡”牌子
“南方水稻多,河北就唐山较多,石家庄目前还是没有的,所以我们想打造一个石家庄特色的有机农产品品牌。”张宁宁说,经过周家庄村两委研究和专家考证,他们目前流转了100亩寒地黑土土地,用于有机水稻试种,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农民也将由此增收,下一步,将考虑农民入股、分红。”
张宁宁说,由于以前家家户户都种水稻,现在村中50岁以上人基本都会,再加上技术外援,未来准备把昔日“鱼米之乡”的牌子重新擦亮,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