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丁丁在幼儿园的表现可以算得上是非常棒的,不管是识字还是观察能力都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在老师眼里丁丁就是“小天才”般的存在。可就在最近,天才般的丁丁也让妈妈头疼起来。丁丁这几天一回到家就翻箱倒柜的把家里以往的东西找出来,例如爸爸珍藏的硬币、大大小小的相册、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等等,有一次丁丁在相册看到了坐在妈妈怀里的小男孩儿,于是跑过来问妈妈:“妈妈,照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妈妈说:“是你呀!”丁丁又问到:“为什么是我”妈妈说:“因为妈妈抱着你,所以拍的当然就是你啊!”丁丁又问:“妈妈你为什么要抱着我拍”妈妈有点答不上来了,但还是硬着头皮解释说:“因为妈妈爱你呀,所以抱着你拍照。”丁丁再次问到:“妈妈为什么要爱我”这可把妈妈问倒了,妈妈爱孩子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吗?
在孩子童真的世界里,对周围点点滴滴都是有疑问的,就像是“十万个为什么”在脑子里一样。
一、孩子的问题数不胜数,小脑瓜子天马行空。 1.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遇人就问为什么。
孩子通常会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狗儿的叫声是汪汪汪”“为什么妈妈是长头发爸爸是短头发”诸如这类的问题。
2.有时候这是一种孩子想接近你的方法。
如果孩子对一个人有好感,他们也会想办法来跟你“套近乎”,例如问:“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会飞吗?”当你说不知道的时候孩子会信心满满地告诉你答案,这时孩子就会跟你说很多的话表示想和你做朋友。
3.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自己身上。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全面,不知道说怎么让别人关注到自己,所以转换了一种方式:问问题,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也有限,因此就产生了家长听到的“十万个为什么”。
4.其实孩子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是他们想得到认可。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孩子真的都不知道,孩子偶尔也会藏着小心思,他们想得到家长的赞赏和肯定,故意抛出一个问题,然后等家长说出的答案和自己想的一样时,就相当于家长肯定了自己。
问问题的确意味着孩子是渴望得到答案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二、回答不上孩子的问题并不会影响你在她心目中的形象。 1.孩子要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而是家长的注意力。
很多家长认定某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忽略了问题背后孩子真正的需求只是为了家长的关注度。
2.并不是能把所有问题答案都准确无误说出来的家长才是权威性的。
任何时候,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永远是最具权威性的专家,没有什么事情是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形象是什么都不能改变的。
3.家长和孩子的认知水平不同,觉得孩子的问题太天真也无可厚非。
在孩子眼中,万千世界的任何一个小细节一点点变化都是有原因的,孩子有问题就会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也就是问为什么,虽然答案孩子不一定能马上理解。
4.被孩子问到“词穷”的时候可以这么做。
不管孩子怎么问,即使家长再生气也不能去凶孩子,用积极、耐心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没有被无视。
家长要跨越自己心里的障碍、认识到错误的思想观点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危害,怎么做才是对孩子好。
三、共同搜寻答案,探索真理更合适。1.当孩子有滔滔不绝一连串问题来临的时候,家长不要用无奈或者失望的表情回复孩子。
2.孩子没有要为难家长的意思,只是单纯的想发现事实真相,不要误以为是孩子在质疑家长的权威性而做出伤害孩子的事。
3.就算是孩子问了家长答不上来的问题,家长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去回应孩子,跟孩子一起发现答案。
4.好奇正是培养孩子兴趣最关键的一步,认同孩子比否定孩子更难,否定孩子只需要一句话,可是认可孩子就要付出加倍的精力。
孩子的想法天真烂漫,想到什么问什么,要应对这么一个思想随机多变的孩子可不容易,当然也不用每次都直接告诉孩子所有问题的答案。
四、你不需要成为“答案之书”,只要成为他心中的好父母就足够了。1.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家长应该学会分析孩子所问的问题,是需要答案还是想要陪伴。
2.孩子就算真的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家长也不能直接告知,这样孩子就没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
3.给孩子亲自感受真相的机会,比如和孩子一起做实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探索和动手能力。
4.尊重孩子,认真思考孩子问的问题,有时候一个点头的动作、微笑的表情的作用比一大堆“因为所以”的解释强多了。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问题最多的人,这一点恰好证明了他们的好奇心有多大,可面对这些对家长来说不成问题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其实问题本身并没有终极答案,家长不必时时刻刻一本正经地回答问题,反之应该用巧妙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有成百上千个问题,就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答案,对孩子来说,有时真正重要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家长对于他们问问题的态度,孩子还小自然是不能像家长那样去看待世界,但是他们能够透过问题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爱有多少,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可以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爱孩子。
今日互动话题:你的孩子问过最“荒唐”的问题是什么你会怎么引导孩子发现答案呢?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
我是文竹妈妈,家有两宝,大宝5岁,小宝3岁。一人带两娃的艰辛让我更懂得如何照顾宝宝。
文竹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分享,为宝爸宝妈排忧解难。欢迎各位与我分享育儿过程中的小问题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