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到了一年一度的中考季,看论坛中有些吴中区相城区的家长在抱怨,不能靠市区的高中,觉得教育不公。官方回复永远是由于局域财政独立,所以中考不能相互报考不同区域的高中,现在大家就来讨论下,推动此项进程的难点在哪里,有不同意见的,大家请踊跃发言。
市教育局便民服务员
尊敬的网友,您好!办学、招生均要依法而行,跨区招生确实涉及到现行的政府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问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明确规定,“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在财政上,我省目前是实行省级直管,以县为主的体制。2.吴中区、相城区行政和经济均实行独立管理,目前没有变化。根据上述管理权限,两区普通高中均独立招生,分别招收各自区域范围内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而中心城区也只能招收自己辖区的初中毕业生,各区报考各自高中,并没有不公平。关键是各区要加强投入,加强管理,发展好学校,发展好教师,提高各自高中的教学质量,满足居民对优质高中资源的需求。3.高中学校大市招生的困难。苏州姑苏等区各高中校普遍规模不大,建筑较少,除了部分特色班项目能提供少量住宿,普遍走读。如果要求各校跨区招生,要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也并不现实。4.您的建议我们已经向上级部门及吴中相城地方政府反映。感谢您对苏州招生工作的关注!
园区,高新区财政也独立啊,官方回复都是借口
根本原因就是苏州市教育局不想招相城区吴中区的学生,他们怕这两区的学生抢占他们城里人的名额,然后他们的孩子只能去吴中相城的烂学校了
应该不是这样的
为了相城区吴中区的学生这个必须顶
你问问吴中区,相城区愿不愿意
是相城吴中的优质生源都挤去市区上高中了,相城吴中的四星级高中就招不到优质生源。小孩成绩好在哪上都优秀,家长有钱住哪都能上外国语学校。又不是北京上海户口,都一张江苏高考试卷,有那么玻璃心吗,好像去市区上就一定能考到985似的,有那钱去上外国语好了
总体而言,相城吴中的学校质量比姑苏区和新区园区略差,如果全部放开,相城吴中相对优质的生源会全部涌向姑苏区或者园区新区,届时相城吴中的学校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出于平衡教育资源的考虑。另外,孩子成绩好不好,学校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是唯一因素。苏高中的学生也不是人人都能进清华北大的。
第一句是人话,也是主要原因
有高徒才会出名师,高徒随便在哪都会发光的。
苏州各个区域的中考高中录取率都是50%,
新区园区古城区没有任何优势的。
只是让你形成一种错觉:新区园区古城区高中多,所以容易考上高中。
实际都一样,高中录取率都是50%,市区高中都是小面积,学生老师都少,
木渎高中一所学校的面积老师学生数量可能是市区有的高中的10倍。
苏州的录取率各个区县都是一样的。
苏高中的尖子班是全苏州招生的
好的学校,师资及其他硬件至少能让孩子提高3分之一,3分之二还得靠孩子自己。有一个例子就是,有个学生进苏高中的时候貌似是全年级前几名,但是在三年时间内不肯学习,导致最后高考就考了个大专。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黄埭高中那时候有个女学生,进去的时候是普通班还是全班倒数一二名的,但是在三年的刻苦努力下考上了北大。学习还是考学生本身,当然在好的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能让学生少走很多弯路,事半功倍。
刚开始我也挺想吴中区和相城区中考能融入苏州城区的,但是后来我一想一分析。其实最恰当的还是相城区和吴中区统考,也就是以前的吴县,因为吴中区和相城区的水品差不多。相城区和吴中区如果融入苏州城区的话,对学生其实有很大的冲击的。第一:因为小学、初中阶段,城里的学校大多数都比相城区和吴中区的学校好太多了。第二:城里的父母愿意花大钱在学生身上,报这个补习那个补习,吴中区和相城区对小孩的投入上肯定是不及城区的,当然现在吴中区和相城区的小孩投入也在慢慢增加。综合上面来看大多数吴中区和相城区的小孩成绩方面肯定不及城区的小孩,这样导致部分城区的小孩就能读吴中区和相城区的高中,本来能读吴中区和相城区高中的吴县小孩读不上高中。如果这个小孩有能力的话,可以参加苏高中考试,考上尖子班。我现在是反对和城区合并。建议吴中和相城统考
教育资源不均衡所至,源因还是区域政策限制
哈哈,苏州市区人的惯用借口
2018-6-1 14: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