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乡村从事交通物流的朋友来说,最近利好消息不断。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8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其中就提到,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促进形成以乡镇为中心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在此之前,交通部等八部门还发布了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可以预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成为接下来的一个热点领域。
农村基建工程建设正在迎来落地的“高潮期”,与此同时,政府购买服务和专项债也将密集落地,将进一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随着真金白银源源不断注入广袤的农村,农村市场稳定增长的潜力也将被有效激发。今天的农经漫谈,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带来观点:多路资金奔向农业,激发农村市场的稳增长潜力。
张子雨:
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比之前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这句话背后的道理,其实并没有变化。我们知道,像交通物流这样的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附加值。而这种附加值就来源于交通对农产品下游环节的激活,比方说,农产品销售就会更加顺畅,加工的机会更多,而休闲农业这样的第三产业项目也有更坚实的发展基础。
另一方面,包括交通、水利、物流、电网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市场需求,会吸引大量资金。有测算显示,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以上。同样的,也会有大量企业参与到建设当中去,从这一点来讲,眼下的这些新措施,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体现,在夯实乡村经济发展基础的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
乡村建设更完善,咱们是直接的受益者,除此之外,这些建设项目,咱们也可以成为直接的参与者。说到这里,就得专门提一句ppp项目。所谓ppp项目,通俗来讲就是政府和企业合作的项目,在很多地方,这种模式就表现为,管理部门立项,同时给与补贴,民间资本进行建设,大家共同享受建设成果。一个例子是,山东临沂市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就是用这种方式建设,在2017年,这个公园的门票收入就超过了3500万,实现了管理部门、企业、农民的共赢。
当然,ppp这种模式的应用范围远不止是建公园,如果涉及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共同性基础设施,都可以考虑这种模式,比方说,休闲农业的景观规划,或者是农业生产的水利设施等等,还有乡村电商的基础设施等等。
当然,投资来了,如何来运用也是一个课题。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不少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在这当中,很多人都说到,要设立专项资金,同时要加大基金项目投资力度,撬动社会资本,聚焦产业创新。其实,这种做法之前在工业领域也有过实践,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现在把这个模式放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效果也非常值得期待。
乡村的面貌日新月异,这得益于各方面的不断投入,同样也得益于大家的参与。我想,在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机会存在于很多层面,在明白了政策的导向之后,我们就可以顺势而为,乘上乡村建设的东风,让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更加精彩。
记者:李鑫
统稿编辑:李鑫
责任编辑: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