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高粱的抗涝性,希望大家在阅读后能有所了解以及对你们有帮助。
田间积水部分或全部淹没作物而发生的涝害,与土壤水分饱和而产生的湿害有很大区别。涝害不仅对根系,而且对地上部分也产生直接的伤害。与其它早田作物相比,高粱具较强的抗涝性。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记载:立秋后五日虽水涨至一丈不能坏之。一些水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只要积水不淹没高粱的穗部,仍可获得一定的收成。
水涝的危害及品种间差异,田间发生积水后,土壤通气状况迅速恶化。由于氧气不足,使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硫细菌等好气性微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而有害的嫌气性细菌(丁酸细菌、反硝化细菌等)活跃起来,土壤中的有机酸、co2以及一些还原性物质(硫化氢、氨、乙醉等)的积累增多,对根系产生直接伤害。在积水情况下,根系有效吸收面积减少,有氧呼吸受到抑制,无氧呼吸增强,能量供应减少,从而使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代谢都发生障碍。
茎部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以分裂为主,在无氧条件下则以伸长为主。积水后高粱的节间变长,茎秆变细,植株变高,导致倒伏发生。梁学礼(1980)指出,涝害发生后,茎部的过氧化物酶含量降低,节间长度与过氧化物酶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至-0.78。李兴林(1979)在陪田地进行高粱水淹试验证明,拔节期水淹处理的435个高粱品种,生育前期平均株高47.85cm,而未经水施处理的对照区平均株高为44.02cm。
受涝害的高粱叶片蒸腾强度普遍比未受害的(对照区)为高。根系吸水能力旅著下降,引起水分平衡失调,叶片萎焉失色,出现生理干早,严重者枯萎死亡。叶片的失色,还与此时叶绿体的生物合成减少有关。受满之后,光合作非强度显著下降,呼吸作用尤其是无氧呼吸大为增强,有机物的分解大于合成,受涝时间过久植株就会因饥饿而死亡。在受涝过程中还易发生病害。
高粱不同生育时期的涝害影响很不一样。播后积水,造成种子腐烂。苗期受涝,叶片褪色枯黄,生长瘦弱。孕德期涝害,会使穗分枝数、小穗数和小花数减少,降低穗粒数和穗粒重。据沈阳农学院(1977)试验结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遇76mm降水,三级枝梗退化率比率30.5mm降水的高17%,结实率下降14%。抽穗开花时的涝害,使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子粒灌浆时发生满害,使干物质转化和养分运输受阻,千粒重明显降低。
生育期间高粱所能忍受的积水时间和最大积水深度,在一般早田作物中是较为突出的孕穗之后由于茎叶中的通气组织逐渐形成,高粱的抗涝性显著增强。乳熟期间高粱的耐水淹时间可长达20天(水深15-20cm)。
高粱品种间抗涝性差异显著。通气组织的发达程度与抗涝性呈显著正相关。徐天锡等(1963)观察67个高粱品种根部通气组织时发现,抗涝性强的品种如白大头(铁岭)通组织发育良好,下层根的中段腔隙宽度明显增大,抽稳后水淹处理的根系生长良好,株高与穗长也表现正常。
抗涝性弱的品种如护4号,水淹后下层根的中段腔隙宽度不但没有增宽,反而变得更窄,植株细高,穗长变短,穗子变小,茎叶出现徒长趋势。早地条件下,各品种的叶鞘腔隙宽度不同。抗涝性强(如熊岳253等)的叶鞘通气组织腔隙大,抗涝性弱(如护4号等)的比较小。抽穗后水淹处理时,各品种叶鞘通气组织腔隙普遍增大,抗涝性强者增宽幅度最大。发达的通气组织,使植株在水淹后仍能输送和贮存较多的氧气,以保证逆境下的根系和茎叶仍能较顺利地进行有氧呼吸等代谢活动,减轻涝害的不利影响。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通过阅读后,大家是否有所了解了呢,对你们是否有帮助呢,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告诉给小编哦,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或提议的话,也可以在评论区里评论留言给小编的,感兴趣的朋友们,要记得给小编点赞、收藏、以及关注小编哦,当然你们还可以转发分享给你们的朋友以及家人哦,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